2022-04-22 13:28 瀏覽量:18603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訊 (記者朱美喬)日前,國新辦舉行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對如何應對近期豬肉價格大幅下降、生豬養殖出現虧損的原因、生豬生產逆周期調控機制發揮了怎樣的作用、當前農業農村投資情況等問題進行了解答。
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介紹,當前生豬產能回歸正常區間。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一季度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4185萬頭,相當于4100萬頭正常保有量的102.1%。豬肉產量1561萬噸,同比增加14%。
4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豬肉價格下降41.8%。如何應對近期的豬肉價格大幅下降和養豬虧損問題?對此,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表示,受生豬生產周期長、鮮食豬肉保存時間短、市場自發調節滯后等多重因素影響,生豬生產和市場完全匹配確實很難做到,出現階段性虧損也難以避免。
“生豬產業事關國計民生。”楊振海稱,從生產情況看,2021年我國生豬生產已經恢復到常年水平,受生產慣性增長影響,今年一季度生豬出欄繼續增加,但產能進一步優化。一季度出欄生豬1億9566萬頭,同比增長14.1%。能繁母豬連續9個月向正常保有量回調。
從價格情況看,一季度生豬價格總體下行。2月份、3月份養豬陷入了虧損。近期,在清明假期豬肉消費增加和市場調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豬肉供需有所改善。3月下旬生豬價格結束16周連續下跌態勢趨穩回升。但當前生豬養殖還沒有扭虧為盈,3月份每出欄一頭生豬虧損327元,比2月份多虧損153元。
楊振海指出,為穩定生豬生產,2021年9月農業農村部印發了《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填補了生產端逆周期調節的政策空白,為各地分級落實產能調控責任提供了比較詳盡的“說明書”,明確提出了全國4100萬頭能繁母豬的調控風向標,以及“短期調肥豬、中期調仔豬、長期調母豬”的產能調控路徑。從2021年11月起,每月監測各省(區、市)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并及時反饋。“對個別能繁母豬存欄量大幅低于正常保有量的省份,我們督促其采取有力措施增加能繁母豬飼養。我們的目的就是通過穩定基礎產能,減緩生產和價格的波動。”
對于未來走勢,楊振海指出,隨著新生仔豬數高位回調、飼料成本高位回落等各種有利因素不斷積聚,只要穩定支持政策、防好動物疫病、暢通流通堵點,三季度生豬養殖就有望扭虧,實現盈利。“但是豬肉消費、進出口等各環節不確定因素還是存在的,我們也希望大家還是按照正常的生產規律生產,不要壓欄,也不要過度淘汰能繁母豬,保持生產的平穩。”
針對當前農業農村投資情況,曾衍德表示,今年一季度全國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6.8%,但是受生豬價格下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等影響,投資增速是放緩的。為穩住農業農村投資增長勢頭,近期農業農村部和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了《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2022年)》,引導各地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的撬動作用,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和服務鄉村振興。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配合,積極擴大農業農村投資。從工作來看,主要是3個方面:第一,鞏固擴大財政投入。重點圍繞實施“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在高標準農田、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鄉村建設等領域,啟動一批重大工程。同時,也要進一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第二,加大信貸資金支持。重點落實好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當年新增可貸資金主要用于當地農業農村發展的要求,推動金融機構加大鄉村振興信貸投放。常態化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優化農擔獎補機制,引導更多地發放首貸和信用貸。第三,引導社會資本投入。主要是鼓勵大型企業集團到糧食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立優質原料生產基地,布局加工產能,促進農業轉型升級。規范有序地推廣政府和資本合作經營等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現代種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領域,實行社會資本與農戶互惠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