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2 13:28 瀏覽量:13823 來源:食品網
本報記者 付敖蕾
自疫情發生以來,線下消費渠道受阻,線上消費得到有效激發,我國電商發展呈直線上漲趨勢,農產品電商更是得到了迅速發展。“農產品電商要從注重電商銷售轉向優化、升級產業鏈、供應鏈,提升企業品牌、產品品牌,進一步夯實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信息化推進處處長張天翊日前在2022中國農產品電商高層研討會上表示。
此次會議由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電商研究院、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辦,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農業農村部《農業信息化》雜志社支持。會議指出,隨著農產品電商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加快貫通,內容電商、直播電商等模式不斷創新落地以及一批“新農人”“農民直播銷售員”逐漸成為推動鄉村振興新幫手,農產品電商發展路徑進一步拓寬,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農產品電商呈高速發展態勢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2021年我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為4221億元,農村網絡零售額為20500億元,連續6年穩步增長。農產品電商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
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電商研究院院長洪濤在《2022中國農產品電商發展報告》中指出,2021年,我國農產品物流額首次達到5萬億元;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額突破3000億美元大關,達到3041.7億美元。截至2021年9月,我國淘寶村有7023個,淘寶鎮有1598個。2021年上半年,農村地區快遞收投量超200億件,每天有超1億件包裹在農村進出……
2021年,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也相繼發力。《2021抖音數據報告》顯示,2021抖音獲贊最多的十大職業中,“農民”這一職業躍身TOP3,過去一年共有179.3萬款農產品通過抖音平臺銷往全國各地;快手“三農”領域用戶超過2.4億,新增“三農”原創短視頻突破2億條,快手農產品訂單超過4.2億,農產品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88%。
不少商家嗅到商機,紛紛加入農產品電商和直播帶貨的大軍。直播、電商等“新玩法”逐步成為全新的農產品銷售渠道。此外,線上購買農產品受到不少以90后、00后為主的新消費人群的青睞,未來農產品電商規模將會更加龐大。
“流量”助力農產品上行
近年來,直播經濟大舉進入農業農村領域,網絡直播這種新業態正幫助優質農產品走向全國市場。
“蘇寧宜品在全國建設了1000多個農產品種植加工基地,在基地直播間里,主播可能由散養母雞或牧場奶牛擔任,希望消費者能夠通過慢直播的形式,看到所購農產品的種植、成長、收獲過程及原生態環境,為更多的農產品走出大山奉獻力量。”蘇寧宜品市場總監趙再強介紹的農產品慢直播方式,受到業內好評。
事實上,農業農村部近年來采取了許多具體行動推動農產品電商的助農直播,發起成立全國農產品視頻直播公益服務聯盟,指導相關行業協會、電商平臺、直播平臺,共同舉辦相應活動。
“直播經濟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不斷產生釋放加快作用。然而,直播經濟發展存在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虛假銷售、主播素質良莠不齊、直播內容同質化嚴重、缺乏專業性等突出問題,同時基礎設施有待加強,配套服務急需完善,配套監管相對滯后,相關的規范難以落實。”張天翊強調,下一步應進一步完善直播經濟的監管體系,鼓勵電商平臺完善農產品網絡直播誠信評價機制,規范農產品網絡直播銷售行為,加強主播職業素養和規范意識,更好推動農產品上行,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以農村電商為重點,推動鄉村產業發展
日前,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在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指出,要積極發展農村電商,推動農產品出村進城,讓農產品賣得出、賣得好,特別是加強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加快補上技術、設施、營銷、人才的短板,促進產業提檔升級、提質增效;以農村電商為重點,暢通農產品商貿流通渠道,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穩基礎、提效益。
中國郵政有5.4萬個普服網點、3.9萬個投遞網點、42萬個郵樂購站點,連續保持全國鄉鎮全覆蓋和行政村直接通郵率100%。中國郵政中郵電商副總經理張宇認為,中國郵政是農產品上行的重要流通渠道,在推動鄉村產業發展上有著明顯的優勢。他表示,中國郵政建成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特色農村電商平臺,構建了上行與下行并舉、著力促進上行的農村電商運營服務模式,實現了集特色產業對接、標準化農產品基地、倉儲物流以及普惠金融為一體的綜合服務模式。“我們‘收購農貨不砍價,銷售農貨不加價’,比如四川漢源郵政分公司以每公斤高于市場價6—8元的價格收購高品質甜櫻桃,通過郵政‘電商+寄遞’體系行銷全國,實現‘讓消費者吃得好,讓農民賺得多’。”
電商服務網點在全國大量建立,農產品商貿流通渠道得到暢通,將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張天翊表示,隨著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等項目已經收尾,政府部門應繼續推進農產品電商發展,更好推動鄉村振興促進作用,有必要明確農村電商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作用,樹立抓電商就是抓產業、抓發展的思維,把農村電商作為鄉村大產業培育,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導力度,健康有序發展各類電商新模式,充分發揮電商滲透融合作用,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新農人”“農民直播銷售員”成有力幫手
《“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提到,2025年農產品年網絡零售額將超過8000億元,農產品上行電商人才缺口為350萬人;《關于拓展農業多種功能 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25年農村電商業態類型不斷豐富,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1萬億元,新增鄉村創業帶頭人100萬,帶動一批農民直播銷售員……近年來,農業農村部不斷出臺相關政策,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新農人”“農民直播銷售員”將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幫手。
疫情期間,農業農村部組織互聯網平臺開展助農直播;加強農村主播的培訓,累計培訓超過1.4億人次;舉辦電商專題培訓班,把農產品直播電商相關理論、技術、實操作為重點內容,結合當地實際積極推進直播建設,在各地擁有較好典型案例,江西遂川是“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作的試點縣,先后舉辦培訓專班20多起,培訓學員600多名,組織電商團隊負責人手把手帶頭實戰操作,培育出高質量主播和帶貨達人。
惠農網聯合創始人CEO鄧武杰說,該公司發起了“新農先蜂計劃”,從基層縣域涉農主體開始做新農人孵化,并推出課程助力新農人成長,計劃培育約10萬名新興職業農民。截止到4月,已完成兩萬多名職業農民培訓。
張天翊表示,下一步要充分利用農村實用人才現有培訓資源,加大農村電商公益培訓力度,鼓勵各級企業和服務機構建立培訓基地和師資隊伍,培養一批農村電商的專業人才。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農業農村部將組織開展全國電商技能比武,對成績較好的選手給予“大國農匠”稱號,同時布局鄉村聯盟成員單位,引領帶動當地企業共同發展。
上一篇:努力強化農村居民食品安全教育
下一篇:農業農村部:生豬產能回歸正常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