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7 14:47 瀏覽量:13412 來源:中國食品報
蔚藍大海,蘊藏無限可能。近日,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表示,大神堂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水質和沉積物指標均達到國家一類標準,礁體生物多樣性逐步增加,漁業資源明顯恢復,海洋牧場綜合效益良好。作為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之一,海洋牧場不僅為漁業生產打開更廣袤空間,也在潛移默化中優化了海域生態。近年來,出海觀光、游艇婚拍、海釣、網箱垂釣等休閑漁業新業態逐步興起,將休閑漁業與海洋牧場連接起來,為漁業帶來更多生機。
全國多地海洋牧場跨越發展
海洋是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大力推進海洋牧場建設,將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構建科學、生態、高效的牧場漁業發展新模式,是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重大舉措,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展海洋經濟和建設海洋生態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自然資源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海洋經濟總量達2萬億元,同比增長4.1%,主要指標處于合理區間,海洋經濟開局總體平穩。
隨著國家綠色發展理念深入推進,我國漁業的發展也將逐步由簡單粗放的捕撈作業轉入“以養為主、養捕結合”的作業模式發展。國家農業農村部提出,“到2025年,在我國沿海建成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120個”。
在廣東,政府致力于大力建設海洋牧場。廣東省湛江市自然資源局日前同意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人工魚礁建設項目落戶遂溪縣江洪海域。《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到,要建設可持續性海洋牧場等重要海岸帶生態系統,發揮浮游植物、藻類和貝類等生物的固碳功能,試點研究生態漁業的固碳機制和增匯模式。海洋牧場示范區將開展人工魚礁建設、貝類底播增殖和增殖放流等“海洋牧場”相關建設工作。而在深圳,首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歷時4年多現已完成籌備,定于2022年底開建,為促進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共贏探索新路。
作為全國管轄海域面積最大的省份,海南的水域遼闊、漁業生產形式多樣、漁文化底蘊深厚。2011年,三亞蜈支洲島旅游區在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引導下,在海南大學科研團隊的技術指導下啟動了中國第一個熱帶海洋牧場項目。今年4月,海南首座深遠海智能養殖旅游平臺——“普盛海洋牧場1號”迎來3.5萬尾魚苗。按照計劃,今年12月將產出120萬斤優質深海魚類產品。“普盛海洋牧場1號”,由海南普盛海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發設計,廣船國際建造,搭載智能漁業養殖系統,具備自動投餌、魚群監控、水質監測等現代化漁業生產功能,被譽為“智慧海洋牧場”。海南普盛海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紀棖文表示,該公司計劃投入4座深遠海智能養殖旅游平臺、50個深海養殖網箱,年產出深海魚類產品將達到4000萬斤,助力“海上糧倉”建設。據介紹,“普盛海洋牧場1號”還配備海水淡化、污水處理、倉儲空間、休閑餐廳等生活設施,采用光伏等清潔能源,通過四角錨泊,無懼大浪臺風,不僅安全可靠,還實現生態循環可持續運營,是一個集綠色智能裝備、養殖漁場、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現代海洋產業融合基地。
在山東省,煙臺市著力將海洋牧場與休閑漁業共同發展。煙臺各類海洋牧場總面積達到95萬畝,占全煙臺海水養殖面積近1/3。先后創建了7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6處省級海洋牧場示范區。
在海洋牧場“新六產”方面,煙臺依托海洋牧場,打造煙臺特色休閑漁業,促進漁業同旅游、體育等產業的深度融合,著力探索和構建“海洋牧場+海洋裝備+旅游”“休閑海釣+游艇”的休閑漁業發展模式,打造煙臺“海上高爾夫”。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和模式,引導休閑漁業基地建設或借助專業旅游團隊,以俱樂部或專業公司等形式,提升運營水平。重點推進休閑漁業基地發展,加快游艇碼頭和游客服務中心等基礎和配套設施建設,打造高端休閑漁業示范基地。
中山大學教授黎祖福表示:一個科學合理的海洋牧場的構建,要考慮海洋空間與生物的構成,要考慮構建科學合理的海洋生態鏈和營養鏈(食物鏈)。第一,要形成生物多樣性。不能全部是單一的品種,比如一個海洋牧場不能全部是藻類,也不能全部是貝類或魚類。一個“健康”的海洋牧場,應該是擁有魚蝦貝藻等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形成一個共生互利的生態空間。第二,科學合理的海洋牧場,要有魚類等增養殖系統,通過人工養殖投喂,不斷補充食物,以形成良好的營養鏈。只有這樣的海洋牧場才有可能保持穩定。
海洋牧場與休閑漁業互惠互利
建立海洋牧場的目的是在保護海洋資源的同時,能夠為海洋經濟做出貢獻。將海洋牧場與休閑漁業的發展結合起來,可以互惠互利。黎祖福指出:“海洋牧場與休閑漁業是一個密切關聯的有機體。”
海洋牧場需要構建一個包括從海洋底部到中、上層的和諧的生物多樣性立體生態系統。除了生物的立體分布之外,海洋牧場還要通過自然的生態系統,即生物與生物之間可以通過食物鏈、生態鏈來形成一個生物耦聯系統。
休閑漁業是指利用人們的休閑時間、空間來充實漁業的內容和發展空間的產業。海洋豐富多彩的生物多樣性,會吸引更多人的關注。擁有休閑漁業功能的海洋牧場有很多好處,休閑旅游可以增加漁業產業的內涵,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同時可以向更多民眾普及海洋科學知識。
在江蘇連云港,一度因漁業資源萎縮而成為貧困村的黃窩村組建養殖專業合作社,對魚蝦貝蟹進行有計劃的海上放養,推動作業水域向深海遠海拓展,開展休閑垂釣、旅游觀光,讓更多海產品走上餐桌,培育出更多經濟增長點。
通過海洋牧場的構建,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生物多樣性,為休閑漁業提供了一個好的發展空間。
黎祖福表示,海洋牧場的發展,使得漁業的觀賞性提高了,同時,與休閑漁業結合的海洋牧場的漁獲物的獲取,跟單純的大捕大撈完全不同。海洋牧場不能用大的捕撈機器來捕獲大量的漁獲物,這是對環境的破壞。海洋牧場跟休閑漁業結合起來,是對其發展的一種助益。
在發展休閑漁業時,可以通過人工方式適量的獲取漁獲物,保證適量的產品產出的平衡。休閑漁業實際上是一種輕度的、科學合理的采捕方式,比如游釣。合理的“收獲”,讓海洋牧場在達到保護環境與生物的同時,也為人類提供優質的海產品。
黎祖福建議:“政府應該將發展休閑漁業與海洋牧場一起考慮,把它作為漁業發展的重要一項來抓。”目前珠海桂山、萬山、外伶仃島,以及惠州巽寮等地已經開始賦予漁業新的功能,嘗試了多種做法,比如體驗漁船活動、游釣等。中國的海岸線很長,發展濱海休閑漁業大有可為。而將海洋牧場與休閑漁業結合起來,可以形成一個有機體,互惠互利。
(王佳儀 綜合整理)
上一篇:50億元農機產業園項目“落戶”湖北通山
下一篇:中國和墨西哥加強漁業科技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