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8 16:21 瀏覽量:19060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訊 (記者周巖)5月16日,國新辦就2022年4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今年以來,受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國內疫情沖擊明顯的超預期影響,經濟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但高質量發展大勢未變,隨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現,國民經濟有望企穩回升。
1—4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4%。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漲幅比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4%。其中,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1.9%。在食品煙酒價格中,糧食價格上漲2.7%,鮮果價格上漲14.1%,鮮菜價格上漲24.0%,豬肉價格下降33.3%。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9%,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2.9%,服務業生產指數下降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11.1%。付凌暉表示,這些都是由于疫情沖擊帶來的短期變化,都是階段性和外在的。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沒有變,韌性足、潛力大、空間廣的特點也沒有變。在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措施的支持下,中國經濟能夠克服疫情的影響,逐步企穩回升,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一是我國經濟體量可觀,抗風險沖擊韌性強。2021年,中國經濟總量已經達到114萬億元,總量規模穩居世界第二,超大市場規模優勢明顯,產業體系完備、配套能力強,為抵御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有力保障。4月份,部分地區受疫情影響沖擊嚴重,但是從全國看,主要生產需求指標總量規模依然可觀,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9萬億元,進出口總額3.2萬億元,鋼材產量1.1億噸,原煤產量達到3.6億噸。從累計看,全國主要指標仍然保持增長。1—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固定資產投資和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6.8%和7.9%。
二是基礎產業支撐有力,供給保障能力強大。疫情沖擊下,我國糧食和能源等基礎工業保持增長,為抗擊疫情、推動經濟恢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農業看,隨著各地加大農業生產支持力度,加強田間管理,目前冬小麥的苗情繼續轉好,春播備播進展順利,進度快于去年同期。
三是市場保供穩價有效,社會大局總體穩定。關系居民基本生活的物資供應充足,市場價格基本平穩,維護了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保障了社會大局穩定。基本生活類商品產銷持續增長。4月份,規模以上食品制造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0.1%和0.5%。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0%、6%。居民消費價格總體穩定,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保持溫和上漲;扣除食品和能源,核心CPI同比上漲0.9%,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四是轉型升級態勢未變,新動能繼續成長壯大。疫情沖擊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韌性彰顯,發展繼續好于傳統行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轉型態勢持續。高技術產業增長較好,4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好于全部工業。1—4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2%,好于全部投資。數字產業快速發展,4月份,計算機、通信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9%,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10.3%。1—4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2%。
五是宏觀政策調節加大,經濟運行有望加快改善。今年以來,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有效實施,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對于緩解企業困難、穩定經濟發揮了積極作用。調查顯示,大規模留抵退稅實施后,獲得增值稅增量留抵退稅的企業中,90%的企業認為改善了現金流,96.2%的企業表示對政策比較滿意;獲得存量留抵退稅的小微企業中,84.5%的企業認為改善了現金流、94.6%的企業表示對政策比較滿意。針對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和不確定性上升,近期黨中央對于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落實各項政策舉措,效果不斷顯現。
“現在吉林、上海等地的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有序推進,擴大內需、助企紓困、保供穩價、保障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顯效,5月份經濟運行有望得到改善。”付凌暉表示,下階段,推動經濟穩定恢復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加快落實已經確定的政策,加緊謀劃、適時實施增量政策,控住疫情,穩住經濟,保證發展安全,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運行的不利影響,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