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3 15:51 瀏覽量:24059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記者 高 偉 通訊員 范士友 于金鑫
受疫情影響,近年來,時常有農產品難賣的新聞。為破解農產品滯銷難題,黑龍江省密山市近年來開辟“互聯網+”銷售路徑,引導、鼓勵帶貨直播,成立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打造電商產業一條街,已有10家企業入駐。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互聯網將每個人與豐收的距離拉近到方寸之間。
在密山市,無論是山上采的、地上產的、湖里撈的,還是自家養的“笨”字號、“土”字號、“原”字號、“綠”字號農產品,通過網上視頻,實物展示,聊、夸、侃、贊的買賣聲叫響網絡,帶貨直播平臺成為密山市農產品大賣場。
2018年成立的密山市佰歲時代米業有限公司的雜糧產品,由糯米、大黃米、黑米、小米、高粱等多種雜糧混合而成,目前已開設天貓旗艦店、淘寶店、抖音店、拼多多店,并入駐專業達人直播間。2021年,該公司銷售額1440萬元,截至目前,今年的銷售額已達750萬元。據悉,有時一場達人直播就能貢獻30萬元的銷售額。
與佰歲時代米業入駐達人直播間的模式不同,由知一鎮村民侯勝明等5位農民創辦的五鑫(密山市)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專注于發展自身的網絡直播團隊,“嚴選標準品質,好產品用贊說話”是其網絡推介語。近日,記者走進五鑫生態食品直播間,鄉土氣息撲面而來:直播間背景是苞米棒子、紅辣椒、大蒜辮子的農家院,網絡主播是花布頭巾、花布衫的打扮,帶貨直播的甜玉米、玉米粽子以及原谷稻田大米、黑豆、黃豆等雜糧,深受消費者青睞。“甜玉米從土地種植、生產加工、產品包裝進行全鏈條、全程直播。”侯勝明告訴記者,公司網絡直播團隊現有23人,2021年營銷收入3510萬元,曾創下了快手甜玉米品類單日帶貨主播第一的成績,今年的營銷收入已有1600萬元。
密山市直播帶貨現場
帶貨直播讓市民網上闖市場,網上找崗位,網上轉觀念,網上增收入。據了解,密山市帶貨直播農產品的網絡主播已有近萬人。
畢業于重慶大學的邵梓毓回鄉創業,創辦了密山市妍妍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銷售家鄉農產品。今年,她在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舉辦的“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公益助農直播帶貨活動中,用7個小時的助農直播,吸引全國3.6萬粉絲、網友的關注,點贊量100多萬,銷售訂單量7338單,成交額高達46.4萬元;參加快手平臺全國十大主播榜挑戰賽預賽,帶貨直播長達72小時,銷售額達20萬元;參加快手平臺全國十大主播榜挑戰賽決賽,100個小時連續直播,家鄉農產品銷售額40萬元,銷售總成績列全國十大主播第四名。
除了“單打獨斗”,組團直播賣農產品的也不少。密山市經濟促進會成員程曉紅等3位主播與興凱湖湖濱鴨場聯合,進行現場撿鴨蛋、湖邊說鴨蛋、網上品鴨蛋直播。“興凱湖麻鴨,是喝著興凱湖的水,沖著興凱湖的浪,吃著興凱湖的小魚蝦,沐浴著興凱湖的風景長大的,這鴨蛋的個大”等推介語言,吸引著消費者下單。“疫情期間,鴨蛋銷售比較困難,密山經濟促進會也組團幫我們直播賣貨,鴨蛋線上賣得非常好。”湖濱養鴨場負責人劉林告訴記者,1—5月,鴨場產蛋60萬枚,現在已經銷售50萬枚。5月13日,一小時的直播簽單就達2萬元。
興凱湖“白魚姐”劉小洋也天天“玩”直播,并開辦了農家樂。除了在灶臺上直播制作清蒸大白魚的過程,下湖捕魚、漁船上岸、大白魚出水等也都是她的直播內容。她講究第一現場、突出第一時間,開湖第一網的大白魚,每公斤能賣到740元。
據悉,為了再引導、再鼓勵帶貨直播,今年,密山市投資9750萬元,開工密山經濟開發區科技創業孵化器項目,建成全國電商企業及科技企業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