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5 10:59 瀏覽量:12666 來源:中國食品報
白酒行業具有明顯的周期性特征。在順周期下,酒企乘勢擴產;而在調整期,產能布局就成了頗具爭議的話題。
近日,習水一產能達萬噸的制曲廠投產;瀘州老窖日前決定實施瀘州老窖羅漢釀酒生態園提升改造項目;此前,茅臺、五糧液、山西汾酒等酒企也相繼公布了擴產計劃……
“在產品結構升級趨勢下,酒企相繼大手筆擴產增效是對其優質產能與儲能的擴張。”業內人士表示,在此背景下,白酒產量下滑的態勢并不會扭轉,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
一線品牌、地域名酒、白酒產區集體擴產
今年的酒企擴產潮開始得很早。
1月26日,貴州茅臺發布公告稱,公司決定投資超過41億元,實施“十四五”醬香酒習水同民壩一期建設項目,項目建成后可形成系列酒制酒產能約1.2萬噸,建設周期為24個月。5月26日,貴州茅臺再次發布公告稱,決定投資15.87億元建設中華片區30棟酒庫工程項目,所需資金由公司自籌解決,設計總儲酒能力約3.68萬噸。
1月28日,五糧液發布公告,根據公司“十四五”戰略發展規劃,為滿足產能增長需求,公司對制曲車間進行擴能改造,項目總投資估算為27.5億元。5月27日,在2021年年度股東大會上,五糧液透露,公司將進一步擴能,釀酒產能將由10萬噸擴展到20萬噸,制曲由10萬噸擴展到20萬噸,儲酒能力擴展到100萬噸,磨粉能力擴展到60萬噸。
2021年業績達成雙位數增長后,山西汾酒也表現得更加“大方”。山西汾酒發布公告稱,將投資91億元建設實施汾酒2030技改原酒儲能擴建項目,計劃新增年產原酒5.1萬噸,建設周期為3年。
一線名酒品牌扎堆擴產,其他酒企們也不愿落后。據了解,今年公布擴產計劃的酒企還有今世緣、水井坊、舍得酒業等,其投資規模也都不小。2月,今世緣擬投資90.76億元實施南廠區智能化釀酒陳貯中心項目,預計將新增優質濃香型原酒年產能1.8萬噸、優質清雅醬香型原酒年產能2萬噸,年平均凈利潤達10.45億元;4月,舍得酒業發布公告,擬投資建設增產擴能項目,項目預計總投資70.5億元,所需資金由公司用自有資金并結合銀行融資方式自籌解決,建成后,舍得酒業預計將新增年產原酒約6萬噸,新增原酒儲能約34.25萬噸,年新增制曲產能約5萬噸。
產區也在為擴產提供支持。今年2月,中國清香型白酒核心產區(汾陽)5萬噸白酒生產項目開工。此外,瀘州、宜賓、仁懷等產區也均支持當地企業產能擴建和技改項目。
提前布局,以更好應對中高端之戰
中國酒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延才曾公開表示,從客觀現狀看,高品質白酒仍是極度稀缺資源,不足我國白酒產量的1%。白酒消費仍處于一個“長期不缺酒,但長期缺好酒”的時代。當優質產能成為稀缺資源時,酒企做出的回應便是擴產。
“好酒的重點在品質,而產能恰恰是酒企品質控制的基石。”北京酒類流通行業協會秘書長程萬松表示,產能是白酒品質控制必須要具備的規模優勢,有了足夠的產能才能滿足優中選優,滿足酒體勾調的需要,才能有老酒儲存。
不過,擴大規模只是提升品質的第一步,科技創新、進一步發揮窖池潛能等方面的技術改進,才是產品品質提升的關鍵。因此,對于擴產能是否就能釀出“好酒”,業內人士表示,理想和現實之間總存在差距,只是在目前中國酒類消費結構升級的大趨勢下,酒企不得不邁出擴產這一步,提前打造規模優勢。
上市酒企紛紛擴充產能,在業界看來也是對未來發展空間的提前布局,以更好地應對中高端之戰。特別是現在高端產品朝著年份酒、老酒等概念發展,企業需要擴大產能,為未來的高端化做好準備工作。
“這一輪酒企擴產,與往年的擴產都不一樣。在整體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此輪擴產帶有明顯行業‘強分化’趨勢下的幾個突出特征。”白酒分析師蔡學飛認為,從作為醬、濃、清各品類代表的一線名酒品牌到蘇酒今世緣、徽酒古井貢等區域省級強勢名酒,再到產區擴產計劃,此輪擴產大多集中在名酒品牌,它們都已經完成或正進行產品結構的優化。“未來白酒的競爭價格帶是次高端和高端市場,如果它們沒有高品質的基酒做儲備,將無法支撐產品結構升級以后的產品高溢價。”蔡學飛說。
白酒營銷專家肖竹青表示,白酒行業強者恒強的趨勢愈發明顯。大資本、大品牌、大企業用高端線賺取利潤,用中檔酒與區域酒企田忌賽馬,大眾口糧酒則到下沉市場爭取份額。肖竹青認為,高端白酒擴產的意義分兩步走,一方面是增加優級白酒的產量、增加優質老酒的貯存量,這是在提前儲備戰斗力;另一方面,則是加大中低檔白酒的量產,用規模戰術與區域酒企展開貼身肉搏。
在機構看來,目前在白酒市場存量競爭階段,白酒企業的產品結構將繼續升級,以高檔酒為主導的產品結構會有更強的盈利能力。山西證券認為,高檔酒在新一輪增長周期內擁有更多進位可能。
競爭加劇,強者恒強弱者更弱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白酒產量峰值出現在2016年,此后便呈現連續6年下降的趨勢。酒企紛紛擴產,能否扭轉產量下滑的態勢?蔡學飛認為,白酒絕對存量的下降是不可逆的。目前來看,中低端、低端產能依然會被逐漸淘汰,隨著名優酒企的相繼擴產,行業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對尾部酒企的擠壓將更大。“白酒行業向品質化與規模化方向發展,必然帶來整個行業的存量擠壓,新一輪的淘汰賽會更加激烈。”
“強者恒強、弱者更弱。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強勢品牌,通過幾十年積累的品牌效應、控量漲價、加大終端市場投入、占領更多消費圈層等方式,獲得了很多的渠道資源及消費者資源。”肖竹青同樣認為,這樣會進一步擠壓區域名酒和區域中小酒廠的市場份額。
其他酒企是否還有發展機會?蔡學飛表示,除了一線名酒,有規模、有產能、有文化的名酒企,區域強勢酒企,有特色的酒企也會長期存在。“畢竟白酒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和區域民俗文化的表現,它的發展應該是多元的。”
此外,酒企扎堆擴產也生起了業內對其可能“消化不良”的擔憂。對此,程萬松認為,現階段積極擴產的酒企實現投產都在3年之后,而且大多面向中高端白酒市場。未來的市場行情,當下還無法準確判斷,但酒企擴產必定造成行業“內卷”,部分酒企可能會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程萬松提醒,對于酒企而言,產能擴張還可能帶來資金周轉和負債率等方面的壓力,如果不考慮終端以及渠道承受能力盲目擴產,部分中小酒企較難消化所提產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酒企還是應該量力而行,不可盲目擴產。
(顧雨霏 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