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7 14:01 瀏覽量:11112 來源:中國食品報
日前發布的《2021中國茶葉進出口貿易分析報告》顯示,2021年福建省以5.1億美元的茶葉出口額,成為去年各省茶葉出口第一名,出口量達2.6萬噸,位居全國第四;同時,福建省還以茶葉進口額4431萬美元,進口量1.2萬噸,成為去年各省茶葉進口額第一名。
烏龍茶、綠茶成主要出口品類
福建省出口茶葉包含全茶類,其中以烏龍茶、綠茶為主,在2021年我國各茶類出口中成績突出。
2021年,福建省茶葉出口均價較高,所有茶類出口均價為19.6美元/千克,其中,紅茶35.6美元/千克,綠茶24.6美元/千克,烏龍茶14.7美元/千克,在各省份中排名靠前。
以茶葉品類看,烏龍茶為福建省最大的出口品種,出口量12756.1噸,占比48.78%,出口額1.87億美元,占36.6%,出口量與出口額均居各省烏龍茶出口第一位。綠茶為第二大出口品種,出口量9532.6噸,占比36.46%,出口額2.35億美元,占46%,出口額在全國排名第三。紅茶出口額0.61億美元,占11.97%,位居全國第二。花茶出口額0.2億元,占5.02%,出口量1927.1噸,占3%,出口量與出口額均位居全國花茶出口第一。
從福建省茶葉出口市場看,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日本和泰國位列前4位,分別為1.747億美元、1.742億美元、0.36億美元和0.22億美元,合計占出口規模的80.0%。出口到中國香港和馬來西亞的均價最高,達40美元/千克。
從福建省茶葉進口種類來看,紅茶為最大的進口品種,進口量9529.6噸,占78.27%;烏龍茶為第二大進口品種,進口量2037.8噸,占16.74%。從進口額看,2021年全省紅茶進口額3265.6萬美元,占73.69%;烏龍茶938.7萬美元,占21.18%;均價方面,花茶進口均價最高,達到13.6美元/千克。
從進口市場看,斯里蘭卡、中國臺灣、印度位列前3位,分別為1758.7萬美元、1099.3萬美元和636.4萬美元,合計占進口規模的78.85%。其中從斯里蘭卡主要進口紅茶,從中國臺灣則進口烏龍茶。
茶葉出口仍面臨眾多限制
在取得較好成績的同時,福建省在茶葉出口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
首先,國內外茶葉消費習慣與福建省茶葉生產主要品種存在較大差異。境外茶葉消費偏向于紅茶,目前我國茶葉出口80%以上以綠茶為主,而福建省優勢茶葉品種為烏龍茶。與我國傳統清飲沖泡的品飲方式不盡相同,境外茶葉消費追求便捷快速,偏向于調飲、袋泡茶和茶飲料等品飲方式。
其次,福建省茶葉出口集中在中國香港、日本和東盟,出口市場結構尚有較大改善空間。
再次,企業出口意愿不強且品牌缺失。隨著近年來出口轉內銷和雙循環的推進,一些原出口商發現國內市場更廣、利潤更高,傾向于開拓內銷市場。同時,目前福建省和其他省市茶葉出口貿易主要依靠出售價格較低的茶葉原料,附加值低、品牌溢價能力較弱,缺乏知名的茶葉品牌。
最后,國際貿易技術和關稅壁壘限制加劇。歐盟是世界上農藥最高殘留限量(MRL)標準最嚴格的地區之一。近年來,歐盟頻繁修訂茶葉農殘標準,茶葉檢測指標從96個增加到超480個,且大幅提高對我國茶葉的檢測頻率,檢測標準越來越嚴格、檢測費用提高和申請周期較長。同時,2019年美國開始對我國茶葉加征15%關稅,給茶葉出口美國帶來明顯影響。
四項對策推動茶葉走出去
面對問題,福建省通過四項對策推動更多閩茶走出去。
一是以多元拓展為抓手,搶占市場份額。加強對茶葉類專業展會扶持。持續開展“閩茶海絲行”活動,結合“百展萬企”計劃,鼓勵茶企積極開拓東南亞、中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和空白市場;支持福建省茶葉品牌企業參加廣交會特裝展示,鼓勵茶葉主產區商務部門在廣交會公共區域設立地方產業集群品牌展示區。充分利用好相關協定。利用好RCEP、國際茶日和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生效的契機,依托安溪鐵觀音、武夷山大紅袍、武夷巖茶、正山小種、坦洋工夫、福州茉莉花茶、福鼎白茶、松溪綠茶等8個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及政和白茶、建甌北苑貢茶、平和白芽奇蘭、松溪紅茶等4個保護標志,指導企業拓展歐洲、東盟等市場。推動與新業態新模式結合,鼓勵茶企與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結合,與跨境電商結合,加強與知名第三方平臺合作,實現“網上展示+區域分撥中心+線下體驗館”聯動。
二是以文化傳播為助力,打造福建茶品牌。加大茶文化海外傳播推動,支持茶企抱團在境外建設閩茶文化推廣中心(展示中心),通過開展品牌推介、文化交流、茶道表演等活動,結合博覽會、品鑒會和交流會等形式多樣的市場渠道,實現中國茶的品飲和生活方式等內涵豐富的茶文化在境外推廣,降低對傳統市場的依存度。同時,鼓勵茶企創立自主品牌。針對海外市場需求,支持省內茶葉出口企業通過開展國際認證、并購境外品牌等方式開拓海外市場,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茶葉企業和茶葉品牌。
三是以服務提升為保障,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打造茶葉出口綠色通道,支持茶葉監測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動監管部門簡化出口茶企備案、優化出口茶葉檢測等相關環節,培育茶葉AEO(經認證的經營者)高級認證企業,提高通關效率。加大金融信保服務力度。鼓勵銀行金融機構加大茶企融資支持,推廣金服云平臺“外貿貸”,優先支持中小微外貿企業使用紓困資金;鼓勵茶企通過出口信保投保拓展國際市場,特別是小微出口茶企通過“單一窗口+出口信保”模式投保,進一步降低企業在市場拓展中的風險。同時,推動國際貿易磋商及關稅優惠。持續推進與相關國家在雙邊貿易協定談判時盡可能將茶葉納入降稅范圍,并建立雙向溝通機制,制定合理的農殘安全標準,降低我國茶葉進入海外市場的成本。
四是以創新品質為核心,推動茶產業轉型升級。提升茶葉出口品質管控,進一步完善省內茶葉生產基地規劃建設,指導茶企強化品質管控體系和產品可追溯體系建設,助力茶產業實現專業化、規?;藴驶?、高質量發展。密切關注和評估國際茶葉農殘標準及相關政策變化,開展動態監測和分析研究,幫助企業有效應對貿易壁壘。同時,促進茶產品創新優化出口結構。在拓展原葉茶消費市場的同時,與國際市場消費習慣相銜接,加強對花草茶、果味茶等產品的開發,依托茶葉深加工技術的提升,推進茶葉深加工終端產品的國際化,提高產品附加值。
?。▉碓矗焊=ㄊ∞r業農村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