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8 12:06 瀏覽量:29591 來源:食品網
7月4日至6日,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聯主席、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家?李后強,帶領調研組赴廣元市劍閣縣,深入鄉鎮、街道、林區、新區、峽谷就蜀道遺存、古柏保護、職教發展、新區建設等進行專題調研。
劍閣自身就是一座美麗的文化景觀,“天險蜀道、雄關劍門”,自古有名,享譽世界。秦嶺是黃河長江的地理分水嶺,劍門是中華文化的南北分界線。在今天,“蜀道難”變成了“樞紐線”,“劍門關”變成了“高鐵站”。劍閣資源獨特,發展潛力巨大。要樹立“用戶意識、需求導向”,引入資金、人才、技術,大力實施資源轉化戰略,喚醒沉睡千年的優質資源,發展綠色工業、生態工業,把資源、交通、區位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
李后強在涼山鋪調研時指出,攔馬墻類似“古長城”,先秦古蜀道實際是北方絲綢之路,是“絲馬古道”;翠云廊是“國家植樹節發源地”,有秦代、宋代的官方文件為證,有三國名將張飛植柏的傳說,“千年古柏”被稱為“皇柏”,“漢磚古柏”已經是文物級古樹,應該在南充、綿陽、廣元三市之間建設“古柏國家文化公園”,開展“密林穿越”“國際古柏林步行養生”運動。
在劍門關調研時,李后強指出,這里的“萬丈絕壁”“山峰石劍”,規模巨大、形態萬千,令人震撼,應該建設“國家攀巖訓練基地和比賽基地”;“劍門豆腐”“劍門土雞”“劍門核桃”等地方特產,美譽度和知名度都很高,應該在加工包裝上大膽創新,走出劍門,走向世界,讓全球享受劍閣味道。
在“大蜀道博物館”工地現場,李后強建議打造“地標性文旅綜合體”、城市旅游名片,充分體現劍閣山水文化特色,拓展文化廣場功能,瞄準年輕游客的消費傾向,提升市場沖擊力和占有率。他強調,蜀道不能建在房子內,也不能掛在墻壁上,要建在真實的大地上,讓人們有現場感、沉浸感、參與感,可以建設“實景露天蜀道博物館”、數字博物館、唐詩宋詞原型再現長廊,在清江河打造一出實景演出名劇;特別是應該把李白《蜀道難》建成景點景觀廊帶,每一句都要有實物映照對應;“鳥道”“猿猱道”要增長擴容,把“過路客”變為“過夜客”,把“頭回客”變為“回頭客”。
李后強在寶龍新區調研時提出建設“巴蜀工匠城”“寶龍山劍閣書院”設想,讓城市有文化標志、心靈寄托、歷史記憶。他強調,劍閣縣平坦土地不多,城市和企業要上山,依山而建、靠山吃山。要克服“遺產悖論”,努力消除“劍門關”的負面印象,把綠色與紅色結合、古代與現代結合、研學與休閑結合,盡快破解“鄉道難困境”“工業弱困境”“開放差困境”“人才少困境”,讓劍門古蜀道成為詩意新畫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劍閣貢獻。(圖片?來自?讀?城)
葉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