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2 08:44 瀏覽量:12676 來源:中國食品網
黃河、長江,被譽為中國的母親河。自古以來就被詩人吟誦贊美。李白的《將進酒》: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杜甫的《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千古流傳,無人不曉。
長江是中國和亞洲第一大河。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呈“V”字形,流經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九省一市,注入東海。
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后流入渤海。
兩大河流,滋養著華夏民族,生生不息。對于中國酒這一精神與物質兼容的獨特釀造之物,也受此兩大河流的恩賜,5000年的華夏文明,也因為有酒的存在,影響著中國文化經濟發展的進程。
在中國白酒釀造版圖中,我們發現,中國絕大多數名酒大都分布在長江、黃河流域,因區位、氣候、風土、文化等的差異,進而形成不同風格的名酒特色,形成美美與共的白酒核心產區。
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協理論與實踐研究會副會長、成都市社科聯主席、四川省酒類流通協會名譽會長、振興川酒發展戰略專家顧問李后強提出了《關于建設“川黔白酒國家文化公園”推動“長江生態名酒產業帶”進入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家戰略的建議》,建議把“中國白酒金三角”納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建設范圍,并將其建設成“川黔白酒國家文化公園”,以此推動“長江生態名酒產業帶”發展并進入“長江經濟帶建設”國家戰略,因為從四川的瀘州老窖、五糧液到貴州的茅臺、習酒;從陜西的西鳳到重慶詩仙太白;從甘肅的金徽到湖北的稻花香……放眼全國,中國名酒幾乎都在長江流域。
在云南省西北部的麗江市石鼓鎮現場拍攝,凌晨時的“長江第一灣”。
長江名酒帶橫跨四川、貴州兩省,包括岷江、沱江、涪江、赤水、烏江等支流上各名酒所在地。長江名酒帶孕育了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沱牌、全興、郎酒、董酒等八大名酒,以多糧或單糧的濃香型、醬香型為主。
黃河名酒帶形成了包括汾河、渭河、無定河、大汶河等支流上各大名酒所在地。該名酒帶誕生了汾酒、西鳳,以及衡水老白干、北京二鍋頭、河南寶豐、青稞酒等。
梳理可見,長江流域線上是我國最大的白酒產業經濟帶,匯聚了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董酒、劍南春、沱牌、全興、寶豐、黃鶴樓、武陵酒、洋河、雙溝等國家級名酒企業。
長江流域名酒大矩陣
長江流域中的四川,是中國白酒的重要產區,形成了宜賓、瀘州、綿竹、成都,四大白酒產業基地。近幾年四大產區地位不斷升級,業界有這樣一句話“世界白酒看中國,中國白酒看四川,四川白酒看四大白酒產業基地”。
岷江和金沙江在宜賓市區交匯后稱為長江,也正如此,瀘州老窖、劍南春等濃香名酒在沿岸建廠,川酒首個千億產區在宜賓依江而建,在五糧液的帶動下,宜賓白酒產業迅速發展,宜賓酒公司、高洲酒業、敘府酒業、永樂古窖酒業、六尺巷酒業、金喜來酒業、竹海酒業、恒生福酒業、今良造酒業、安寧燒酒廠等一批知名白酒企業簇擁于此產區。
去年,宜賓產區發布全新發展規劃,提出打造長江“零公里”釀酒生態圈,不僅要發揮釀酒生態環境的優,還要推動白酒產業發展環境的優。同樣,作為醬酒的核心產區,世界頂級的醬酒在赤水河生產,茅臺、習酒、郎酒都同樣依賴長江的哺育。
近年來,白酒產業已進入向名酒集中發展新周期,在關注名酒的發展、推動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白酒行業探索從未止步。
早于2008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長江上游名酒經濟帶,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白酒產區發展戰略。2022年年初,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通知,部署啟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涉及四川、貴州、重慶、云南等13個省市區。
赤水河流域醬酒云帆起勢
眾所周知,醬香型白酒發端于赤水河谷,聚集于美酒河畔。
赤水河位于北緯28°,上至金沙,中至茅臺鎮,下至二郎鎮,在500多公里的流域里形成了中國醬酒的黃金河谷。因為這里年均氣溫18°,年均降水量1400mm以上,年均光照1514小時以上,年均無霜期250天以上,這是世界公認的最適宜釀造美酒的地帶。
赤水河是長江上游南岸重要的支流,在云南、貴州、四川三省接壤地區,流經三省13個縣市后,由四川合江縣匯入長江。正是這條蘊含巨大財富的長江支流的赤水河,孕育出白酒“老大”茅臺,以及近幾年正火的醬酒產業。
作為黔酒高度聚焦的產區,赤水河名酒經濟帶主要集中在茅臺鎮的赤水河兩岸,并沿赤水河向外輻射到四川瀘州二郎鎮,成為中國醬香型白酒的發源地和中國醬酒最大的酒窖,造就了中國醬酒企業群星燦爛,擁有茅臺、郎酒、習酒、珍酒、金沙、董酒、國臺、潭酒等名酒企業,更集中了中國醬酒90%以上的醬酒產能。
在業界專家看來,長江流域形成了仁懷醬酒核心產區、宜賓濃香產區、瀘州濃香產區等概念,這意味著,當宜賓祭出了“長江零公里釀酒生態圈”的大旗,赤水河也以獨立姿態串聯起醬酒產業帶,長江名酒經濟帶從“競合”走向“競爭”。
茅臺2021年年報顯示,茅臺酒類產量達8.47萬噸,同比增加12.72%,銷售量為6.64萬噸,同比增長3.72%;庫存量為26.07萬噸。2022年上半年業績顯示,茅臺酒基酒產量4.25萬噸,同比增加12.4%,系列酒基酒產量1.70萬噸,同比增加36%。
正如今年8月,貴州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丁雄軍在2022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表示,茅臺在酒庫里存了幾十萬噸基酒,如果按照現在市場價值計算,是好多萬億。以茅臺“幾十萬噸基酒”言論,無疑釋放出在茅臺鎮為核心的中國醬酒黃金產區,“茅臺擁有充分的產品供給和雄厚的基酒儲備”信號。
數據顯示,2021年,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產能約50萬噸,占全國醬酒產能的85%,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醬香白酒核心產區。如此可見,赤水河匯聚了中國醬香型白酒名酒的半壁江山。同處赤水河畔的習水縣稱,力爭“十四五”期間,新增白酒產能13萬噸,“十四五”期末實現白酒產能25萬噸。
據仁懷市酒業協會統計,仁懷醬酒企業中2021年完成下沙的醬酒企業有近千家。受疫情影響,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產量同比下降10%,但赤水河沿岸作為醬酒核心產區卻在逆勢增產。今年2月,仁懷發布了醬香酒產區建設管理制度,劃定中國醬香白酒核心產區生產功能區總面積為120.44平方公里。
在“十四五”征程上,仁懷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造世界醬香白酒核心產區,具體路徑為提升核心產區的標識度和引領力,建立產區準入制度、產地保護制度。
四川古藺釀酒業蓄勢正發
四川古藺縣規劃2025年白酒產能達到17萬噸,產值700億元。其中,隨著郎酒莊園規劃的五大生態釀造區陸續投產,2022年郎酒將新生產醬香白酒4.5萬噸左右,預計2023年年產能將提升至5.5萬噸,預計2026年底,郎酒優質醬香白酒儲酒量將超過30萬噸。同時,川酒醬酒公司、仙潭酒業等酒企在強化品質提升、轉變發展模式、加快技改擴能上持續升級,邁上發展新臺階。其他中小酒企也加快整合,不斷推動古藺醬酒實現突破性發展。
同是赤水河岸的古藺,與貴州仁懷的醬酒釀造同屬一脈,史上有同一樣的歲月沉淀,很早前,兩地民間的釀酒師相互來往交流密切不分彼此。據相關史料記載和民間流傳的說法,明末,中原王朝先后在赤水河流域進行了對播州楊氏土司和永寧奢氏土司的剿滅戰爭。播州土司和永寧土司滅亡后,明王朝出于牽制彝地古藺的目的,把河西里和儒溪里歸還給了仁懷縣(當時轄赤水、習水、仁懷三縣市地域)。其它地域按照赤水河為界。這也是現目前赤水市同古藺縣及敘永縣邊界、習水縣的土城醒民同古藺縣邊界劃分的由來。清朝中葉,仁懷縣(包含今天的赤水、習水、仁懷三縣市地域)跟隨播州(今遵義)從原屬四川省劃給貴州省。
時至今日,川黔兩地酒業在合力共同發展。2019年,四川、貴州兩省政府簽署“1+8”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以赤水河流域為核心的世界醬香型白酒產業集群,為古藺描繪出醬酒發展藍圖。2020年,古藺縣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打造醬酒產業發展集群”,重點發展茅溪、二郎、太平優質醬酒生產區。2021年,四川省明確提出,川酒要發揮全國唯一“濃醬雙優”的優勢,古藺打造醬酒產業發展集群的目標更加明確。
十四五”期間,古藺縣酒企將通過技改擴能、中小酒企兼并重組、盤活資源、整合發展,形成“以郎酒為龍頭,仙潭、川酒醬酒、金美為骨干,中小酒企為支撐”的酒企新方陣。
顯而易見,赤水河名酒經濟帶因四川、貴州兩地的共同著力,正在進一步形成中國白酒產業未來的新勢力。
黃淮流域名酒的復興崛起
白酒行業關于黃河名酒帶與淮河名酒帶的概念一直存在爭議。
黃河的中上游流經甘肅、寧夏、陜西、山西、內蒙古五省,該名酒帶誕生了汾酒、西鳳“四大名酒”其二,以及與其同根同源卻又自成一體的中堅力量清香系,衡水老白干、北京二鍋頭、河南寶豐、青稞酒(天佑德)、河套王酒、寧城老窖等品牌。
黃河下游產區位于河南及山東北部直至渤海黃河入海口,這個區域的白酒以濃香為主,芝麻香為該區域獨有的特色香型,有的杜康、仰韶、花冠、泰山特曲、扳倒井、孔府家、景芝等白酒品牌。
黃河流域擁有悠久的釀酒歷史,以該流域為大本營的清香型白酒的汾酒,幾乎成了“黃河名酒帶”復興崛起的力量源泉和立柱大旗。
梳理可見,黃河流域所在的山西、河南、山東、陜西、內蒙、甘肅、青海七省,包含北京、天津、河北在內的京津冀地區在地理上緊密相連,既是清香型白酒最集中生產區域,也是清香型白酒最大、消費忠誠度最高的市場,尤其北京和天津是清香的高端消費區。
淮河流域介于黃河與長江之間,經過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四省,流域范圍主要集中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形成了一個黃淮交織的區域,這個區域與淮河流域在地理位置上大致相似。因大自然的恩賜,淮河兩岸白酒業異常發達,密布的白酒產業形成了全國著名的淮河名酒經濟帶,擁有洋河、今世緣、雙溝、寶豐、古井貢、金種子、迎駕貢酒、口子窖、張弓等白酒企業,釀造出了“淮河名酒帶”。
對于遠在山東北部的扳倒井、景芝,及河南東部的仰韶等企業而言,在地理與文化基因方面,均屬于純粹的黃河流域,與淮河沒有關聯。因此,在洋河、古井等企業崛起之后,黃淮分流,“脫淮入黃”成為這些企業的共識。
黃淮流域包含了兩條大流域,黃河下游及淮河流域,跨地河南,江蘇,安徽三大省,洋河、古井、宋河、今世緣、杜康、仰韶、口子、花冠、扳倒井等九朵“金花”組成了中國黃淮名酒發展聯盟。2008年之后,黃淮名酒帶聯盟組織正式解體,河南、山東等白酒企業致力于圍繞黃河文明構建自己的文化體系,而洋、古等酒企則繼續倡導淮河名酒產區特色和優勢,淮河名酒產區也開始從分散走向聚焦。
2018年時,在第八屆清香類型白酒高峰論壇上,提出了構建“清香命運共同體”,倡導各個清香酒企凝聚起來,形成合力推動白酒行業的“清香崛起”。面對區域競爭更加激烈,品類競爭與名酒競爭、頭部企業競爭帶來的壓力,江蘇酒業“抱團發展”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開始合力打造“黃淮名酒帶”,強化“中國一流產區、世界名酒產區”的理念。
今年6月,汾酒牽頭勁牌、順鑫農業、紅星股份、寶豐酒業、江記酒莊、湖北石花酒業、山西汾陽王酒業、衡水老白干、天佑德等16家清香型白酒企業共同發出倡議,以清香白酒高質量發展為契機共建“大清香時代”。8月,以呂梁市政府背書的中國清香型白酒核心產區(呂梁) “十朵小金花企業”榜單出爐,以及具有國資背景的杏花村酒業集團宣布成立,則意味著,呂梁清香白酒產業的全國化和高端化有望構建出新格局。
足以表明,2022 年以來,作為清香核心產區的呂梁產區正通過提升白酒產業戰略布局,加大政策支持 、強化龍頭引領和促進“小金花企業”發展等一系列舉措推動產業快速高質量發展。
無論是從長江上游川派的濃香,還是到赤水河谷兩岸的醬香,再到黃河、淮河名酒帶的濃香清香,中國白酒都正以大江大河流域為平臺,形成大小白酒產區格局,共同助推中國名酒經濟帶的形成。
打造“長江生態名酒帶”與“黃淮名酒帶”,是立足于新時期酒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突破傳統思維模式的酒業發展新思考。兩大產區通過品牌定位、形象塑造,相關政府引領、持續加大品牌培育、功能孵化、潛能爆發、優勢資源挖掘,未來的經濟價值和品牌價值將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