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1 10:00 瀏覽量:27993 來源:中國食品報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發布《關于確定北京市751園區等53家單位為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的公告》,湖北省羊樓洞茶文化生態產業園、云南省下關沱茶工業旅游區名列其中。近年來,以茶為主題的特色茶旅融合發展模式在全國如火如荼進行,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各地不斷挖掘本地特有的生態、文化、民俗等資源,推進茶旅深度融合發展,不僅成為建設美麗鄉村的有力抓手,也成為吸引更多返鄉民眾安居樂業的富民產業。
福建武夷山 生態茶園讓茶旅融合成為可能
茶香混合著花香,景觀樹立在兩旁,走在福建省武夷山國家公園內的生態茶園有種在公園漫步的感覺。在茶園里拍下一張張美景,到茶舍品一盞工夫茶,感受山間的舒適愜意,正成為不少茶客的新選擇。
星村鎮大坪洲的一處生態茶園示范點位于武夷山國家公園內,是茶農方舟家的山場。茶園里,方舟分享生態茶園建設的感受:“好生態帶來好品質,好品質帶來好價格。”隨之而來的,還有觀念的改變。方舟注意到,近一年來,不少茶農自發在山場里種上了鄉土落葉樹,“茶葉的好價格,也讓我們更加意識到生態的重要性,保護生態的積極性更高了。”
如今,村民見到執法人員,會熱情地招呼他們去家里喝茶。“村民的生態保護意識強了,相關執法工作也已經變為管理站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大家有了更多時間參與社區管理。”作為執法人員的廖瑞均說。生態茶園建設,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茶園內套種的櫻花樹,不僅改善了生態狀況,也讓茶園景觀更豐富,更讓茶旅融合成為可能。”方舟說,自己的愿望就是茶園變公園,如今這一愿望正在慢慢實現。
春有櫻花,秋有銀杏。方舟介紹,茶園內的樹木開花時,游客們就會慕名而來,有散步的、拍婚紗照的、體驗制茶的……茶園內還有一座小型科教館,館內陳列著烏龍茶制作所需的工具。炒青、搖青、揉捻……幾十分鐘前,一群小朋友剛剛體驗完制茶離開。
生態種茶、以茶促產、茶旅融合,隨著生態茶園模式的不斷完善,探索保護與發展平衡的武夷山國家公園,正開啟更多可能……
湖南安化 茶旅一體讓鄉民安居樂業
安化被稱為“中國黑茶之鄉”,是湖南省重點產茶地區。從昔日少人問津的偏僻山鄉,到翠綠茶園鋪滿山坡,茶山花海游人如織,安化演繹了一片茶葉興盛一座縣城的黑茶傳奇。
特別是近年來,安化以茶促旅,以旅塑茶,推動“茶旅文體康”融合發展,不僅綠了山坡,美了鄉村,也富了百姓。“如果要用一句話來介紹安化文旅資源的話,我想這句話應該是:茶旅文體康,譜寫秀美安化新篇章。”安化縣委書記石錄明表示。
行走在安化茶香花海的茶園田壟,空氣中彌漫著沁人心脾的茶香味。放眼望去,綠色的茶園在五顏六色的花海點綴下,猶如闖進了一幅美麗的水彩畫中。
茶鄉花海生態體驗園是安化黑茶小鎮黑茶種植與觀光旅游業融合發展的示范基地。這里以花為重點,建成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性花園。規范整齊的梯田,三色交錯的垂直茶園,美麗的藝術茶園讓游客流連忘返。賞花之余,還有迎賓瀑布、觀光水塔、玻璃天河漂流等娛樂項目。
黑茶產業賦能文旅康養,文旅康養反哺黑茶產業。為此,安化縣打造了云臺山4A級景區、茶鄉花海生態體驗園等一批茶園景區;培育了云臺山半山隱宿等一批茶主題民宿;建設了“安化黑茶特色小鎮”、千兩茶藝術小鎮等一批茶旅小鎮,賦予黑茶產業更多文化內涵,讓游客擁有更多種類的旅游體驗。
云臺山景區山險谷深,終年云霧繚繞,擁有奇石、怪林、天坑、云海、溶洞等眾多天賜自然景觀;梅山文化園集歷史文化、生態旅游、生態農業、休閑農莊于一體,展示安化豐富多彩的古老文化內涵;茶馬古道蜿蜒于大山里,茶舟水道、峽谷風光、青石板小鎮,滋養出具有歷史風情的馬幫文化。推動文旅融合發展,豐富更多文旅資源,這是安化近年來主導推動的產業發展模式。
中國黑茶博物館、茶鄉花海生態文化體驗園成為安化新的旅游熱點,前往茶馬古道、云臺山、梅山文化園、芙蓉山等地的游客大幅增加。
自2006年以來,安化堅持綠色發展,將茶產業確定為富民強縣主導產業,不斷挖掘茶旅文康特色資源,安化的文旅融合發展之路越走越寬。許多返鄉能人投資家鄉茶旅產業,創公司、建生態園、博物館,打造一系列開發項目。
茶旅一體化發展豐富了旅游業態,帶動了茶鄉人民共同創業。目前安化有茶園36萬畝,茶葉加工企業210家,安化以本地特色茶產業為依托,發揮農村環境優美的比較優勢,充分與餐飲業、旅游業、休閑娛樂業等產業融合發展,多途徑帶動地區經濟增長,提高農民收入。
云南滄源 做好茶旅融合大文章
美麗的茶園風光、深厚的農耕文化、香甜的佤家水酒、美妙的佤族歌舞……無論何時走進云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糯良鄉賀嶺村,總能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近年來,賀嶺村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突破口,以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為著力點,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提質增效、鄉村文明進步、農民增收致富。
通過堅持“合作社+企業+群眾”的發展模式,以全鄉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為契機,著力推進糯良鄉CTC紅碎茶加工廠建設項目,以訂單、聯營等方式加強對小茶所、小茶廠的原料收購,加快推進行業整合,形成集約化生產經營,實現茶葉的優化配置和多元化經營格局,提高產業發展水平,以企業帶動發揮品牌效應。CTC紅碎茶生產線建成后,通過管理技術手段的提高和合作社的帶動引領,可輻射6個鄉(鎮)18個村的茶園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極大地提高了夏秋茶的利用率和產出率,有力促進了茶農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長;同時,“合作社+企業+群眾”的增收模式引起了廣泛關注,清新自然的生態茶園景觀吸引了不少游客,真正實現了以茶促旅。
為做好“茶旅融合”這篇大文章,該村進一步打造農耕文化品牌,擴大影響力,形成鄉村文旅新業態,賀嶺村將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和獨特的農耕文化資源與文化振興、農旅融合等發展思路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政府搭建平臺、村組宣傳發動、群眾自發參與、市場靈活運作,先后推出了“巴饒克農耕文化體驗展演”“‘星空有夢’戶外營地體驗”等富有農耕文化氣息的主題活動。同時,通過開展農耕特色文藝演出、生態茶園參觀、采茶體驗、佤族織錦、佤族舂粑粑展示、佤族山歌對唱、射弩比賽等佤族特色活動,充分展示賀嶺村濃厚的佤族文化和農耕文化內涵,以此吸引各方游客,不斷提升賀嶺村鄉村旅游知名度。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國慶節期間,賀嶺村旅游收入達5萬余元。
手捧“金葉子”,腳踩“致富路”,賀嶺村黨總支副書記趙平均難掩心中喜悅:“在‘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的精神引領下,我們賀嶺村群眾的生活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民房更新換貌,從茅草房變成了平頂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單一產業向多元產業發展。未來,咱們的生活一定能越過越紅火。”
(袁國鳳 綜合整理)
上一篇:“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
下一篇:江西遂川積極落實“以茶立縣”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