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8 10:29 瀏覽量:11711 來源:中國食品網
近日,成都產區爆出“硬核”消息引起行業廣泛關注:由中共蒲江縣委、蒲江縣人民政府主辦的“大塘酒肆—中國大塘·品牌酒企西部基地開工儀式”在蒲江縣大塘鎮隆重舉行。
隨著國家產業結構政策調整,白酒產業迎來新一輪的戰略發展機遇,為全面貫徹省委關于做大做強“川字號”特色產業的部署要求。蒲江縣委、縣政府緊抓機遇依托良好的白酒產業基礎和北緯30度黃金釀酒帶區位優勢,深入踐行國家鄉村振興和省委川酒振興戰略,做優生態價值轉化,推進產業集聚融合發展,全力提升川酒成都產區品牌影響力,著力打造川酒振興主陣地大平臺,積極推進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大塘酒肆項目應運而生。
大塘酒肆項目是蒲江落實“建圈強鏈”、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措施。與此同時,大塘酒肆的發展模式將成為酒業發展的創新性范式探索,為酒業的高質量發展指明更多方向,創造更多可能。
“大塘酒肆”怎么玩?
酒業生產+酒旅體驗+農旅休閑
作為成都“川酒振興”的重要項目,大塘酒肆項目包含中國大塘·品牌酒企西部基地、318川藏騎行首發站、清明上河圖三個板塊,規劃面積7.65萬平方公里。項目秉承城鄉大融合理念,以“酒業生產+酒旅體驗+農旅休閑”為三大發展方向,通過產業創新發展、城鄉功能升級、生態環境建設,推動“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公園社區建設,打造中國白酒產業創新策源區、四川品牌酒旅融合示范區、成都公園產業社區典范區和成都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示范區,力爭用5—10年時間實現百億級產業規模。
中國大塘·品牌酒企西部基地屬于酒業生產板塊,規劃面積約3.87平方公里,打造具備品牌酒生產釀造灌裝、酒業配套倉儲物流、新生代潮飲品牌酒企孵化和酒業總部經濟集聚區為一體的品牌酒產業基地。現已匯聚順牛酒業、全興酒業、光良共創等具代表性的重點企業。
基地分兩期實施規劃建設:Ⅰ期落實建設用地1887畝(其中新增建設面積1092畝),計劃于2026年前實施完成;Ⅱ期新增建設用地規劃面積3918畝,計劃2036年前實施完成。
清明上河圖屬于酒旅體驗板塊,規劃面積約3平方公里,依托臨溪河優良水體和沿岸生態稟賦,進一步完善“水美鄉村”形態,打造集品牌酒莊、酒業創新、大師集群、鄉村旅游、休閑民宿于一體的山水酒旅綜合體。
318川藏騎行首發站屬于農旅休閑板塊,規劃面積約0.78平方公里,以深厚的驛站文化為根基,立足國際騎行運動產業,核心體驗區將以“川藏騎行微縮體驗環線”展開,串聯臨溪河沿線形成主題體驗游線,打造集騎行服務、人文體驗、商業聚落、賽事舉辦、田園酒店、鄉村民宿、特色餐飲、果園觀光于一體的高端特色騎行綜合體。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年,白酒行業為蒲江縣的經濟發展貢獻出了巨大的力量。2022年,蒲江縣白酒行業實現銷售收入超50億元,成為拉動蒲江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引擎。目前已擁有酒類企業140余家,其中工業企業年釀造能力約1.2萬千升,年白酒罐裝能力達20萬千升以上。依托國別園區—中德(蒲江)中小企業合作區,轄區內已有30余家酒類全產業鏈配套企業,能就近為企業提供完善的產業鏈配套服務,其中酒類包裝本地配套率達80%以上。
由此可見,白酒產業是蒲江縣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在“大塘酒肆”項目的加持下,將有望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行業發展有哪些新思考?
產區集群+酒旅農融通
大塘酒肆項目的打造,對于蒲江而言是深入貫徹“川酒振興”戰略和成都市“318線”酒產業發展部署,整合全縣優勢資源,推進白酒產業持續發展的生動實踐與重要抓手。
大塘酒肆的發展模式,對于整個行業而言無疑是新格局、新趨勢下的新探索與新范式,也必然會引發行業發展新思考。那么,新模式的打造為酒業發展帶了哪些新方向呢?
1.以產區為核心的集群產業發展。
《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提到:未來,白酒行業要著力打造名優產區,以產區作為世界名酒品質和價值新的表達方式,構建和優化產業協同平臺,提升產業集成水平。
以產區為核心的集群產業發展,可以充分結合豐富釀酒傳統和產業基礎,綜合利用地理生態、產業歷史、社會文化、人才培養、經濟發展程度、營商環境等方面,最終形成獨一無二的發展勢能和發展前景。
隨著產區成為白酒品牌的有力背書,在此背景下,由產區政府牽頭成立酒業集團成為產區升級的重要表現形式。存量競爭時代,國資的整合和優化對推動產區高質量發展,做強產區品牌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領作用。
瀘州川酒集團依托強大的資本實力,在其成立不久便與瀘州市135家酒類企業完成簽約,并陸續收購了敘府、二峨等川酒品牌,并新推出了一系列戰略新品,為瀘州產區發展帶來新局。根據規劃,川酒集團力爭通過10到15年的努力,發展成規模超千億的綜合性集團,成為中國的“保樂力加”和“帝亞吉歐”,邁入世界500強。
四川酒茶集團以 “宜賓酒”產區品牌為抓手,按照“控資源、樹品牌、強營銷、謀合作”的思路,通過資源整合、品牌培育、平臺打造、產教融合、酒旅融合等模式,形成“名酒+”產業生態閉環,成為宜賓濃香型白酒產區重要的打造者和產業整合者,營業收入突破500億元。
成都酒業集團以“中國酒莊產業集群引領者”為發展定位,以白酒為中心的全產業鏈優勢資源,搭建西部領先、輻射全國的白酒產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平臺,創新白酒產業運營模式,助推成都白酒產區產業鏈垂直整合和生態圈集群發展,成功聚集了金六福、文君、古川等酒企。
貴州醬酒集團以仁懷白酒核心產區為基礎,形成醬酒產業的“多極驅動”,并以白酒產業為業務核心,強化金融支撐和資本運作,為貴州白酒行業發展提供資本助力,通過整合產業、產能優化、產品創新、品牌建設和市場培育等積極舉措,推動貴州白酒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除此而外,廣西“桂酒”產區、瀘州古藺產區、山西汾酒產區等各大產區也在積極探索產區集群發展之路。
2.以酒旅農融通的跨界融生發展。
最近幾年,伴隨著酒業消費升級及競爭加速,體驗經濟、文化旅游、國潮消費、網紅傳播、部落社群幾乎同時成為新消費經濟的主流詞匯,預示著一個新的品牌傳播時代的到來。
在此背景之下,自2021年來,多個酒類產區將酒旅融合發展納入當地的“十四五”發展規劃,從“回廠游”到“產區游”,各大酒企紛紛布局酒旅融合,酒旅融合正在成為酒類產業集群發展、產區表達的發展新趨勢。
2022年以來,仁懷市奮力推進以酒旅融合為突破口的旅游產業化,大力實施旅游業“四大行動”,累計發放文旅消費券20.6萬張、2579.11萬元,帶動消費5500萬元,進一步激發旅游消費活力;旅游接待人數突破800萬人次,其中過夜旅客量突破160萬人次,旅游人均消費達1200元,實現旅游總收入突破85億元。
近年來,汾陽市也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堅持貫徹“以酒為基、以旅為綱、酒旅融合、多元發展”思路,加快酒祖街、遺址路、會展路等9條配套道路建設,推進市博物館、酒源數字文化廣場建設,啟動杏花春館、演藝中心、杏花村傳統古村落等項目,加快完成清香大道、汾酒大道及兩側立面改造,再現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意美景。還種植萬畝杏樹林和杏樹種質資源圃,積極籌辦“中國菜”藝術節暨汾陽美食美酒文化旅游節,舉辦醉美杏花節、紅高粱節、祭酒儀式等特色酒文化活動,籌拍杏花村《天道》情景劇,完善杏花村-上林舍-賈家莊-文湖景區精品酒文旅線路,打造國內知名酒文化旅游勝地。
酒旅融合發展不僅是產區文章,不少龍頭企業也走在了創新前沿。
茅臺早在1993年就在茅臺鎮修建了中國酒文化城,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酒文化博覽館。同時還圍繞著茅臺古鎮文化產業園、茅臺旅游景區和茅臺酒工業園,打造了酒文化旅游體驗環線。
五糧液以酒文化為依托,充分打造企業文化,大力發展工業旅游,讓園區成為了游客們體驗酒文化的旅游勝地。2005年,五糧液入選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如今,這里已經是國家4A級景區,擁有東大門、安樂泉、酒神山等多個景點,并且正在朝著5A級世界景區打造,就是為了推動酒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
在酒旅融合的發展升級與追本溯源的消費訴求之下,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建設優質釀酒專用糧種植基地,服務鄉村振興,打造富農“特色產業”。
“十四五”期間,五糧液將現有100萬畝專用糧基地逐步升級建設至200萬畝。瀘州產區釀酒專用糧已遍布7個區縣的70個鄉鎮、617個村,正加大力度打造原糧基地。遂寧產區的舍得酒業,2020年初與射洪市政府簽訂舍得釀酒專用糧戰略合作協議,建設釀酒專用糧基地,覆蓋沱牌、瞿河等4鎮20余村。根據規劃,到2025年酒糧基地將逐步拓展射洪各鎮及周邊地區,實現種植面積20萬畝。作為白酒行業的領頭羊企業,茅臺在仁懷市、習水縣、金沙縣、播州區、匯川區等五縣、市、區規劃建設了98萬畝茅臺酒用高粱基地,年產能二十多萬噸,每年帶動近15萬農戶實現增收。
顯而易見,酒旅農的融合發展,不僅是酒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更是增強地方綜合經濟實力的需求。未來“酒+農+旅”的模式還將繼續撬動產業鏈“接二連三”增值增效。
結語:從大塘酒肆的項目規劃來看,它不只是一個單純的酒業園區,而是4.0版本的以酒帶旅、以酒促旅、產城景相融合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模式,通過產業創新發展,城市功能升級,生態環境建設,來推動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而酒業作為橫跨一二三產業的傳統優勢產業,具有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的先天優勢和客觀需要。在產區集群化發展與產業融通共生方面,
大塘酒肆的新實踐和新路徑,值得酒業思考與借鑒。
上一篇:國臺酒業踩雷,借建黨100周年活動炒作被重罰100萬元!酒業請引以為戒!
下一篇:十三項創新技術助力食品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