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0 09:00 瀏覽量:13609 來源:中國食品網
“鐵打的酒業市場,流水的香型C位”,未來是誰的天下?
近日,多家酒企陸續發布了2022年業績預報。從公開數據顯示來看,酒業在2022年疫情的不確定性考驗之下,顯示出了其穿越“寒冬”的堅強韌性。然后,有業內人士卻從數據中讀出了“香型爭霸賽”中的“轉機”。
前幾日,某行業媒體發表的《濃香絕地“反擊”,五糧液又超茅臺?》一文,引起了業內廣泛關注。文章分別從濃香型白酒企業包攬年后股市的第一個“開盤日”的漲幅“前三甲”與元春雙節期間,五糧液品牌及大單品在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榮獲四個“第一”兩方面,展現出了濃香強勁的實力。
事實上,縱觀香型的發展史,的確是“鐵打的酒業市場,流水的香型C位”。從無到十二的香型確定,從“清香天下”到“濃香時代”再到“醬香崛起”的C位爭霸,白酒品類之間的“內卷”從未停息,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從0到12,
香型分類日漸豐富
中國白酒歷史悠久,工藝獨特,被列為世界的六大蒸餾酒之一。因自然環境,釀造原料,酒曲種類和生產工藝等因素的區別,形成了各具特色,風格典型的香型酒體。
中國白酒香型從確立到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的演變。中國傳統白酒本來沒有香型概念,但香型標準對白酒的評比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因此香型概念最終被確立并演變發展。
第一階段,自然存在階段。 每一種白酒在生產之時都有著固定的風格,消費者可以品出其中的差異,卻沒有專人去進行風味的總結和整理。此時的白酒香型尚不成體系。
第二階段,國家評酒推動階段。全國評酒會是推動香型發展的主要動力。1952年第一屆全國白酒評酒會上并沒有提出香型概念,但評酒一定有標準。從香、純、甜、凈四個維度去評判酒是否好喝,便于互相比較,由此推動了香型的模型構建。
第三階段,科技進步深化階段。酒的特點形成了一個基本的香型框架,分別是醬香、濃香、清香、米香,除以上四種之外的被分為其他香型。香型概念提出后,同一類香型的產品就可以放在一起綜合比較了。
第四個階段,香型細化衍生階段。隨著對酒的不斷剖析,發現在其他香型里還可以再細分。由于沒有辦法把眾多不同風格的白酒統一到一個大框架下比較。所以逐漸衍生出了包括鳳香、豉香、兼香、特香、老白干香等一系列香型。
在香型提出之初,劃分香型要遵循三大原則,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定的普遍性和一定的特征性成分。正是因為在這三大原則的指導下,香型劃分才會越來越科學與精準。白酒是非常復雜的產品,對于香型劃分和標準的確定也在隨時代而不斷演進。香型不是人為確定出來的,而是根據現存的白酒產品進行劃分,把白酒的工藝和特點進行不斷總結,最后才形成了香型。
清濃醬博弈,
“C位”輪流轉
中國白酒發展史上,“清濃醬”三香一直穩坐酒業山頭,這三大香型的代表企業和品牌長期博弈并存,誕生了一個又一個酒業傳奇,串起一系列跌宕起伏的白酒進化史。
縱觀新中國成立后白酒發展的幾十年歷程,大致經歷了三個時代。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是以清香型為主導的大清香時代;八十年代中期到2015年左右是以濃香型為主導的濃香型時代;2015年之后,是醬香型白酒快速崛起的時代。
八十年代之前,國內糧食緊缺,國家也拿不出多余的糧食去釀酒。所以在八十年代之前,白酒是一個產量為王的時代。清香酒采用地缸發酵,出酒率高、發酵周期短、儲酒時間短、資金周轉快,最重要的是節省糧食。所以在八十年代之前清香酒盛極一時,好多大型酒企都是靠著清香酒發家,清香酒占比一度高達70%。像汾酒、黃鶴樓、老白干等都是著名的清香酒,就連洋河最開始都是生產清香酒的,汾酒也是國內第一個產量破萬的酒企。
八十年代是清香時代向濃香時代過渡的時期,隨著國內“大包干”的興起,國內的糧食連年豐收,這時清香酒的優勢開始喪失。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不再僅僅滿足于只能喝到酒,這時口感更加馥郁濃香酒開始崛起。八十年代末白酒界就已經進入了大濃香時代,在1989年評酒會上評出了十七大名酒,光濃香酒就占了九席。
1994年五糧液超越汾酒,成為中國白酒界的大王,此后的十余年濃香酒的市場占有率不斷增長。最鼎盛時期,國內白酒銷售額前十濃香酒占據八席,市場占比超過了70%。2005年之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喝好酒、稀缺性的酒要求更加嚴格,于是醬香酒開始逐漸發展。
2013年貴州茅臺營業額超越五糧液,正式成為中國白酒界的老大哥,自2015年之后國內逐漸掀起了一股醬香熱。所以業內有一些人將2015年為“大醬香時代”的開端,目前醬香酒的市場占比已經超過了清香酒,但是與濃香酒還有很大的差距。原因在于醬香酒受工藝等限制,產量較低,生產周期長,而且分布具有極強的地域性,人們一般只對赤水河地區的醬酒有著很高的認可度。
各顯神通,
未來誰主沉浮
行業數據顯示:目前,濃香型仍然是白酒行業規模最大的香型。但隨著“茅臺熱”的興起,2021年醬香型白酒占中國白酒行業營收的31.5%,且近七年醬香型白酒的復合年增長率超過15%。業內人士預測,醬香型白酒有望超過濃香型白酒成為第一大香型白酒,但在醬酒熱理性回歸之下,預言能否成真還無法判斷。
與此同時,“汾老大”的再次崛起似乎勢不可擋。據山西汾酒發布的2022年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歸母凈利潤79億元左右,同比增加49%左右;營業收入260億元左右,同比增加30%左右。而《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里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清香型白酒的市場規模將突破200萬千升、1300億元,行業占比由15%上升至20%以上,市場份額也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
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汾酒的成功并不是清香型白酒的成功,而是汾酒作為名酒品牌的成功,汾酒的高速增長是自身品牌在名酒時代的價值回歸,同時是企業聚焦全國化與高端化戰略的結果。
因而,未來酒業市場由哪種香型主導:
1.濃香依然是主流。2022年6月,京東超市發布《2022年一季度白酒消費趨勢報告》。報告顯示,一季度白酒產品不同香型白酒的成交額占比中,濃香位列第一達到46%,醬香型為32%,清香型為17%,其他為5%,而在線下,濃香型白酒的成交額占比或許會更高。濃香型白酒作為中國白酒的核心品類,名酒數量多、龍頭實力強,其在行業內的主導地位短期難以撼動。
但作為國內最為主流的白酒香型,濃香型白酒的品類價值有待細分與挖掘,其品類品質教育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屬于典型的品牌驅動品類。由于濃香型白酒在釀酒技術以及酒體風格等層面缺乏大眾認知,導致消費者對于濃香型白酒的品類價值感知較低,嚴重影響了濃香型酒企的發展。這種情況有望隨著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古井等頭部酒企的不斷發展而得到改善,更是有可能在此輪產區化建設過程中創造出不同的濃香品類新價值。
2.“醬酒熱”回歸理性。自2021年下半年,醬酒熱潮逐漸降溫,慢慢步入深度調整期。庫存高企、動銷不暢、價格倒掛成為困擾醬酒發展的主要問題。進入2022年,醬酒風口依舊備受關注,但整個行業回歸理性,市場格局趨于穩定,大多數品牌處在了一個“去庫存”的狀態。不過隨著國發〔2022〕2號文件的發布,政策、市場對貴州產區醬酒產業整體利好,醬酒長期發展趨勢不變,醬酒熱正在從品牌向渠道及消費者擴散。
3.清香型正在崛起。清香型白酒消費基礎好、動銷力強、可塑性強,清香品類的未來市場空間廣闊。尤其是近年來在汾酒的引領之下,清香型白酒企業共同高舉清香大旗,新一輪清香白酒的消費浪潮與“清香天下”的文化氛圍正在穩步起勢。清香型白酒的市場份額在逐步擴大,全國化一片向好,產區優勢將會越來越明顯。正如茅臺帶動了“醬香熱”,在汾酒的高速發展及品牌力的不斷提升下,清香型白酒將在市場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但目前清香型白酒釀造工藝的價值并沒有得到市場的高價值認同,甚至還很有爭議。因此,清香型白酒品類需要盡快實現“大清香”工藝的價值提升,并且完成全國性消費者的品質教育,重新塑造清香性白酒的高端價值定位,從而支撐整個大清香白酒的品類發展。
4.小眾香型短期內很難實現全國性擴張。除了濃香、醬香、清香、米香等有比較明顯的品類口感特征,小眾香型大多數都是脫胎于以上四種基本香型,且彼此間密切相關,從消費者角度很難區分。
從品類發展的角度看,這些小香型白酒短期內無法創造大容量的利基市場,很難在短期內實現全國性的品類擴張。但是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看,各個小眾香型的代表性酒企依然擁有較好的發展優勢,能夠在酒類消費多元化的趨勢下,在核心價格帶實現品類價值升級,帶動企業的高速發展。
5.創新香型發展前景受限。雖然酒類香型創新值得鼓勵,但是從市場發展角度來說,此類香型存在創新度不足、教育成本極高的問題,發展前景十分受限。其一是因為白酒消費者依存度下降,大多數消費者不能也不愿去理解新的品類價值;其二是創新品類缺乏代表品牌,沒有標桿產品就無從談起品類發展;其三是這種創新更多是營銷層面的“主觀想象”,缺乏嚴謹的科學理論與數據支撐,很難在品質層面真正實現口感突破;其四是白酒市場根本不需要這么多雷同品類,中國白酒品類走向大融合是時勢必然。
綜合來看,清香、濃香和醬香都有各自的優點,清香酒出酒率高、成本較低,所以有很多價格親民的口糧酒;濃香酒分布最廣泛,產量大,而且產品價格布局最為全民;而醬香酒出酒率低、窖藏時間長,能夠滿足人們喝稀缺酒的喜好,更容易沖擊高端市場。未來三大香型仍然是主宰中國白酒界的主流香型,但誰居C位留給時間作答。
郎酒兼香崛起,市場不僅僅是“三香”
2月8日,郎酒兼香戰略發布會在郎酒莊園盛大舉行。發布會現場,近千名參會嘉賓的見證下,郎酒兼香戰略正式開啟百億新征程。
2023年,在規模實現重量級躍升的關鍵時期,郎酒正在尋找后200億時代發展的新動能。為此,兼香郎酒成為郎酒進一步完善產品矩陣、打造新增長曲線的重要抓手,而郎酒的目標是形成“醬香高端、兼香大眾、兩香雙優”的戰略格局。
香型呈現品類的多元,最終是消費者說了算。
上一篇:茅臺鎮五星牌醬香白酒·鎮牌醬香白酒通過生態原產地產品延期保護現場評審
下一篇:不確定因素下增速36.1% 貴州白酒交出的這份答卷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