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0 16:27 瀏覽量:21041 來源:中國食品報
國內各大餐飲企業近年創新推出的送餐到家、大廚上門等服務,滿足了消費者多樣化需求,令消費活力有效釋放,而日益增長發展的預制菜,開辟出一條美食新賽道,帶動了上下游企業的快速復蘇。剛剛過去的春節和元宵節期間,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等全國多地的餐飲都出現了不同規模的消費增長。中國烹飪協會的相關調研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內地重點餐飲企業營業收入與去年春節相比上漲24.7%,與2019年春節相比上漲1.9%。
餐廳人氣爆棚 預制菜成新寵
從今年元旦小長假開始,線下線上消費需求同步增長,為餐飲業注入復蘇動力。大眾點評必吃榜的“新年”“元旦”“跨年”主題菜品銷量周環比增長6.4倍。呷哺集團旗下呷哺呷哺、湊湊火鍋、趁燒歡樂燒肉等品牌,共計千余家餐廳客流增長超預期。
據統計,北京、河北、天津市場較疫情放開前同比增長320%、500%、300%以上,總體恢復到疫情前相近水平。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餐飲企業1386.2萬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冊企業217.9萬余家,增速達18.7%。
某火鍋店負責人表示,元旦以來,店里的人氣逐漸恢復,高峰時段要排到80多號,每晚翻臺四五次,營業額3萬多元。今年1月和去年12月相比,營業額增長了30%以上。
重慶烹飪協會數據顯示,元旦以來,南濱路各餐飲店客流量比平時增長了40%。餐飲業的火爆,讓不少信心十足的商家決定投資新店或翻新老店。
除了年夜飯堂食市場迅速恢復外,日趨成熟的預制菜也逐漸成為家庭年夜飯餐桌上的主角。在各大生鮮平臺,預制菜被單獨設置專區,菜品包括海鮮套餐、佛跳墻、獅子頭、松鼠魚等多款節日喜慶大菜。
盒馬數據顯示,82%的30—35歲的消費者,對“年菜套餐”有一定認知,其中超六成消費者愿意購買預制年菜,這一批年輕用戶,已經成為預制菜的消費主力。
“雖然現在可以到餐館聚餐了,但預制菜依然是年夜飯餐桌上的主角。”盒馬3R商品中心負責人說,目前超過五成以上的用戶會使用預制菜,在北京、上海等追求快節奏的一二線城市,預制菜的“上桌率”則更高。
重慶露營愛好者吉先生說,作為餐飲市場上的一種新產品,烹飪和攜帶更加方便的預制菜,滿足了家庭聚餐和露營野餐的需求。
創新意味著變化,變化意味著商機。根據相關數據,2022年全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到4100億元,未來5年有可能突破萬億元規模,新興市場往往存在著巨大的機會。展望2023年,預制菜市場或將迎來新一輪增長。
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后疫情時代,消費主體收入下降和宏觀經濟環境導致消費降級,“性價比”必然成為重要的參考因素。這并不表示一味圖便宜,而在不同消費檔次,顧客都希望以更實惠的價格,享受到更高品質的食物、服務或環境。這對餐飲企業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
重慶工商大學教授莫遠明認為,受3年疫情影響,國內餐飲業發展舉步維艱,中餐受的影響更為嚴重。高額人工費和場地租金,成為餐飲企業的最大支出,預制菜和外賣對傳統餐飲產生了較大沖擊,傳統餐飲業同質化競爭更是雪上加霜。提振餐飲市場,激發餐飲業活力,尚需優化支持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優化營商環境,形成餐飲業敢干能干會干的良好氛圍,加強產業導向,倡導優質服務,促進餐飲業轉型升級,打造餐飲品牌。
重慶秦媽火鍋總裁李杰說,正是因為大環境艱難,高成本獲客后,企業要認真思考,如何提高復購率。他認為,在性價比基礎上,如何提供差異性服務,既能幫助企業免于低價內卷,也是吸引顧客反復消費的重要因素。
為助力餐飲業復蘇,全國多地發放餐飲專項消費券,開展形式多樣、創意新穎的營銷活動。比如深圳分期發放了1億元春節消費券,出臺餐飲扶持大禮包政策,助力餐飲市場回暖;廣州市餐飲類消費券總金額達3000萬元,海口市聯合餓了么平臺投放350萬元外賣消費券等。業內專家表示,消費券的發放有利于促進居民消費,激活消費場景,支持餐飲業回歸常態。
“在餐飲消費火爆的同時,餐飲企業員工人手短缺的問題逐漸凸顯。春節期間,50%的餐飲企業員工人手緊張,36%的餐飲企業員工極度短缺。”中國烹飪協會相關負責人說,餐飲業消費快速恢復之后,客流量大是導致員工人手不足的原因。除了依靠短期加薪等方式激勵員工,可聘用小時工等方式緩解用工荒,餐飲業還需轉型升級,在管理模式和員工隊伍建設等方面不斷創新突破。
(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