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2 15:55 瀏覽量:16548 來源:中國食品報
由中國血脂管理指南修訂聯合專家委員會、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國卒中學會共同修訂的《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以下簡稱《指南》)于近日發布。新版《指南》是在《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基礎上,結合近年來最新研究數據和臨床經驗,時隔7年后做出的一次重大調整。專家介紹,該《指南》更具中國特色,更重視分級管理,是指導全人群全生命周期血脂健康管理的“指揮棒”。
合理膳食對血脂影響較大
中國工程院院士、《指南》專家組組長、心血管病學專家高潤霖指出,以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為主的心血管疾病是我國城鄉居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占死因構成的40%以上。面對我國近年來ASCVD負擔持續增長態勢,血脂管理刻不容緩。
專家介紹,提高血脂異常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是ASCVD一級預防、二級預防的核心策略。基于此,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聯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內分泌學分會、糖尿病學分會、檢驗醫學分會及中國卒中學會,組織多學科專家對《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進行更新,形成《指南》,以全面提升我國血脂管理水平,推進ASCVD防治。
與2016年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增加和修訂了部分內容,比如增加了“超高危”這一概念,進一步凸顯血脂異常的高健康風險,利于“超高危”人群強化相關疾病治療和健康管理等。《指南》提出,將發生過2次及以上嚴重ASCVD事件或發生或1次嚴重ASCVD事件且合并2個及以上高危因素的患者分類為超高危群組;更嚴格的控制目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小于1.4且基線降低幅度大于50%。
《指南》還提出,降脂治療中首先推薦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適度增加身體活動、控制體重、戒煙和限制飲酒等,其中合理膳食對血脂影響較大。關于ASCVD預防中的膳食推薦,較為一致的認識是要限制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的攝入,增加水果、蔬菜、全谷薯類、膳食纖維及魚類的攝入。
盡管國外指南推薦的健康膳食模式主要是DASH膳食(美國)和地中海膳食(歐洲),但中國居民的膳食習慣有其獨特性。最近中國學者提出了中國心臟健康膳食模式,與傳統膳食比較,經隨機雙盲平行對照飲食試驗,結果顯示中國心臟健康膳食顯著降低血壓。這為今后中國人群血脂管理膳食模式的制定提供了參考。雖然研究顯示飲食中的膽固醇攝入顯著影響血清膽固醇水平,但膳食膽固醇與心血管事件之間的關系,由于受多種混雜因素影響,未能取得一致性結論。從血清膽固醇是ASCVD的致病性危險因素角度而論,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清膽固醇水平升高均可增加ASCVD風險。因此,在推薦中國心臟健康膳食模式基礎上,對ASCVD中高危人群和高膽固醇血癥患者應特別強調減少膳食膽固醇的攝入,每天膳食膽固醇攝入量應在300毫克以下。
血脂異常重在早期預防
我國兒童青少年脂質異常血癥發生率呈上升趨勢,檢出率高達20.3%—28.5%。為此,《指南》新增了兒童青少年血脂篩查的部分。一級或二級親屬中65歲以下女性或55歲以下男性有心肌梗死、心絞痛、腦卒中、冠狀動脈搭橋術、支架置入、血管成形術、猝死;父母總膽固醇超過6.2毫摩爾/升或有已知的脂質異常病史;有皮膚黃瘤或腱黃瘤或脂性角膜弓;有糖尿病、高血壓、肥胖(2到8歲)或超重(12到16歲)或有吸煙行為;對于懷疑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人,應進行血脂異常基因篩查。另外,《指南》也明確,血脂檢測應列入小學、初中和高中體檢的常規項目。
近幾年,多家醫院接診血脂異常的患兒逐年增多。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兒童內分泌遺傳代謝與罕見病科副主任醫師應艷琴介紹,肥胖兒童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尤其是疫情后,科室接診的肥胖、代謝綜合征和2型糖尿病患兒人數明顯增多,基本占到專家門診接診人數的1/10。隨著肥胖兒童增多,血脂異常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
武漢市第六醫院兒科主任李曉軍介紹,兒童高脂血癥主要包括原發性高脂血癥和繼發性高脂血癥,原發性高脂血癥主要由于遺傳基因缺陷或與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繼發性高脂血癥是指由于某些明確的全身系統疾病所引起的血脂異常,常見原因有肥胖、藥物、甲狀腺功能低下、腎病綜合征、糖尿病和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
應艷琴表示,確診高脂血癥的患兒,應積極尋找病因,并根據病因進行治療,同時應積極降低血脂水平,如飲食干預、藥物治療、血漿凈化、手術及基因治療等。其中飲食治療是兒童青少年治療的最佳選擇,此外,還應積極地鍛煉、減重,不可濫用降脂藥物。
應艷琴說,考慮到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期,因此飲食治療的基本目的是降低升高的血脂水平并且保證足夠的營養攝入,強調減少飽和脂肪酸、總脂肪、膽固醇的攝入。一些家長為了幫助孩子減肥,會給孩子食用素食食品,雖然素食食品采用植物蛋白替代動物蛋白,具有低脂肪、低膽固醇等特點,有明顯降膽固醇的作用,但由于其難以保證足夠的營養,并不推薦這一飲食方式。
李曉軍補充介紹,目前不主張對2歲以下的嬰幼兒進行飲食干預。10歲以上的高脂血癥患兒,如果飲食治療6個月至1年后并無明顯效果,可考慮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
應艷琴建議,預防兒童青少年高脂血癥,首先在飲食上必須遵守全面、均衡、優質的原則,以保證正常的生長發育。全面即必須補充機體所需各種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根據體重、年齡、生長速率、活動水平等計算每天的能量需要,應避免能量攝入不足或超量攝入。一般來說,孩子年齡越小,單位體重需要的能量越大,活動量增加也會導致能量需求相應增加。其次,還應調整膳食方式,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切忌攝入過多膽固醇,要充分攝取能影響膽固醇吸收的纖維食品,如主食以谷類為主,精細搭配;食用多量水果、蔬菜、面包等;選擇含飽和脂肪酸、總脂肪、膽固醇低的食品及用含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油煎煮的食品;減少蛋黃,增加豆類食品的攝入;攝入含有足夠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的食物,減少食鹽攝入。積極鼓勵兒童參與飲食的制定,提高其主觀能動性。
應艷琴呼吁,兒童青少年高脂血癥預防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兒童青少年血膽固醇的平均整體水平,達到減少心血管事件發生和增進健康的目標。需要在全社會進行健康教育和科普宣傳,使普通大眾了解預防高脂血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早期篩查、早期預防和重點干預等手段,降低兒童青少年高脂血癥的發病率。
(本報綜合整理)
上一篇:酒業在市場重構中覓機遇尋突破 藍鯨財經創新未來大會成都召開
下一篇:氨基酸配方中加入益生元益生菌組合 更高效管理寶寶食物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