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6 16:08 瀏覽量:23103 來源:中國食品報
夏季將至,飲料市場熱了起來。娃哈哈AD鈣奶1.5升餐飲裝、匯源果汁2升大容量桶裝、北冰洋“勞動1號”600毫升大瓶裝、東鵬飲料500毫升金瓶特飲,以及旺仔牛奶1升利樂裝、元氣森林山楂味氣泡水1.25升大瓶裝……除了新品扎堆發布外,今年不少品牌推出了900毫升到1升的老款飲料大包裝產品。
在性價比為王的消費觀念加持下,大瓶裝飲料是否會成為消費者的剛需和企業發展新的增長點?業內人士分析,在整個消費端的需求不斷多元化的情況下,不同的飲料容量,匹配著不同的市場、渠道與消費群體需求,成為整個快消品市場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飲品邁入“大瓶”時代
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飲料品牌均進入了提價階段。在人們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背景下,大包裝飲料的確是最便宜的。以某品牌茶飲料為例,迷你裝每100毫升的價格要比大包裝貴出30%左右。除了價格便宜外,我國消費者對于無糖茶等品類消費黏性的增強,也為大瓶無糖茶飲的市場創造了推廣的土壤。專家表示,包裝飲料越賣越大背后,是消費者對大包裝飲品需求的增加。
消費者在網購飲料時,發現不少產品推出了大包裝,配方還是那個配方,但是容量變大了,以前500多毫升的飲料,現在有了將近1升的包裝規格,相比普通包裝便宜了20%。
目前超市除了常見的統一、康師傅等飲料已經多年上市大包裝1升裝飲料外,今年東方樹葉推出了900毫升的大瓶裝飲品,東鵬飲料推出的電解質水品牌“東鵬補水啦”,規格也包括了1升裝。此前,同為無糖茶領域的三得利烏龍茶也出過1.25升的大瓶裝飲料,旺仔牛奶推出過1L的利樂裝,元氣森林也推出過1.25L的大瓶裝飲料……
此前,受“迷你經濟”“單身經濟”影響,食品飲品界一度刮起小包裝風,兩三百毫升的飲料新品扎堆上市。如今,飲品界又開始流行大包裝產品,這又是為何呢?
相關專家分析指出,此前受多重因素影響,部分群體開始熱衷于囤貨,飲料廠家也敏銳地嗅到了這一市場改變,推出大包裝產品也就在情理之中。飲料越賣越大背后,是消費者對大包裝飲品需求的增加。高端化、中端化、大包裝囤貨和追求性價比成了新的消費趨勢。
搶占下沉細分市場
當零食們都在通過縮小包裝吸引消費者,飲料行業卻又回歸了大包裝,那么這個趨勢會長久流行嗎?業內人士分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包裝飲料的價格優勢是否明顯,且能否一直持續下去。不可否認,很多習慣于購買大包裝飲料的消費者,對價格也更為敏感,因此價格因素非常重要。消費者喜歡大包裝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喝不夠,大瓶價格便宜,對聚會、露營等場景來說更有優勢。《2022中國購物者報告》提到,消費者已經養成的大包裝囤貨行為成新興趨勢,大包裝拉低單位平均售價。
行業競爭不斷加劇,“越大越便宜”的飲品或成新趨勢。尼爾森數據顯示,即飲茶(不含奶)的大包裝增速連續增加,尤其是800—1000毫升規格的即飲茶增速已經超過品類整體增速。
除了一二線城市,越來越多商家開始爭奪三四線的下沉市場,相對而言更加便宜的大瓶裝飲料,或許是企業們搶占市場份額的突破口。這種差異化競爭模式,也是商家主攻下沉市場的體現。在整個消費端的需求不斷多元化的情況下,不同的飲料容量,匹配著不同的市場、渠道與消費群體需求,這是整個快消品市場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以前,大瓶飲料的消費往往只聚焦于餐飲、家庭等場景,然而隨著900毫升、1.25升規格飲料的出現,讓大瓶飲料變成了既能獨飲,也能多人共享。同時,一天便能喝完的容量也在不斷提高用戶的復購率。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大包裝的推出,基本上是頭部企業擠壓中小型企業,建立差異化優勢,提供給消費者高性價比產品的一個重要舉措,企業推出大瓶裝是為了匹配多元化消費場景,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核心需求,并基于消費人群特質,生產出符合消費者核心需求的產品。
當下沉市場的廝殺變成飲料品牌們的突圍賽,誰能搶先通過大瓶飲料占領消費者心智,誰就能在下沉市場立于不敗之地。在未來,大瓶裝飲料不僅市場潛力巨大,還會成為企業營收新的增長點。
(本報綜合整理)
上一篇:酒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路徑與模式
下一篇:“銀發+健康”成飲品行業消費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