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1 11:18 瀏覽量:24063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記者 王 薇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底線任務之一進行強調部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就要積極推動鄉村振興,扎實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以下簡稱“學會”)發揮自身優勢,找準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把助力鄉村振興行動的工作做實落細。今年以來,學會依托科技專家與產業資源優勢,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的支持下,先后深入山西呂梁臨縣、嵐縣開展定點幫扶,延續“走進去”到“請出來”的工作思路,一方面,由學會牽頭,協同地方科協組織,邀請食品加工、營養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及頭部休閑食品企業代表走進臨縣、嵐縣兩地摸情況、出主意;另一方面,學會邀請呂梁臨縣、嵐縣地方食品加工企業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積極參加食品企業培訓、產學研交流及產品展示平臺等。在以科技創新為內核的有效互動中,學會在山西呂梁臨縣、嵐縣地區的定點幫扶工作初見成效。
食品衛生設計和風險防控培訓班
第十屆中國休閑食品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大會呂梁食品企業展示特色產品
科技服務團調研青塘粽子生產企業
科技服務團調研呂梁臨縣食品企業
“走進來”——
科技服務團深入臨縣、嵐縣找痛點出方案
嵐縣、臨縣是山西革命老區,在地方產業發展規劃中均把特色農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舉措,然而如何讓本地的特色農產品“走出深閨”,是當地產業發展中需要思考的。4月1日,由中國科協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的“學會幫扶月”活動在革命老區山西省呂梁市嵐縣、臨縣兩地深入展開。在此次活動中,學會組織來自食品加工、營養及安全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科技服務團,深入臨縣、嵐縣兩地,為當地食品產業的發展“把脈問診”、建言獻策,開展了“學會幫扶月”的首場活動,讓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看得見、摸得著。
在嵐縣,科技服務團專家重點調研土豆、雜糧等當地特色農產品的發展情況,并舉辦產學研交流座談會。座談會上,科技服務團專家圍繞土豆貯藏保鮮、土豆預制菜開發、標準、品牌推廣等嵐縣當地食品加工企業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專家表示,在推進食品產業的發展中,一方面,要摸清“家底”,掌握當地土豆等特色產品的種植面積、產業規模等情況。另一方面,要開展系統研究,用科學數據“數”出土豆等特色產品的營養價值。在產品開發方面,要因地制宜精準研發。
在臨縣,科技服務團專家調研紅棗、干饃饃、食用菌等特色農產品的產業發展情況,并舉辦產學研交流座談會,圍繞在考察中發現的問題,剖痛點、找出路。座談會上,臨縣相關企業代表和科技服務團專家圍繞農特產品品牌建設、技術開發等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并就下一步幫扶措施、產業合作等達成初步意向。
“呂梁是革命老區,革命年代,當地百姓用小米和雜糧支援根據地;如今,這里的人們又積極投身科技興農、產業富農的事業,作為農業科技工作者,我們愿意開展更多的工作,讓更多的科技成果為老區人民帶來實惠。”科技服務團的專家表示。
“請出去”——
當地企業學本領展特色
除了讓專家學者“走進來”,學會也利用多年搭建的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休閑食品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大會等專業會議平臺,把呂梁臨縣當地企業“請出去”——學習行業頭部企業如何進行產品開發、品牌建設及市場推廣,聆聽國內外專家講解食品企業衛生設計標準、法律法規、工藝要點,展示當地特色產品。
4月24—27日,學會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的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期間,舉辦了《食品企業衛生設計和風險防控》培訓班,邀請了20位臨縣、嵐縣企業代表,為地方企業研發人員、管理人員等提供了交流學習的機會。
“食品企業衛生設計和風險防控”培訓班是由學會、歐洲衛生工程與設計組織主辦,來自國內外的專家講解了國內外食品企業衛生設計標準、法律法規及工藝要點,品牌企業分享了各自的食品安全衛生設計案例。一位參加培訓的呂梁當地企業代表表示,此次培訓課上,通過系統學習衛生工程設計案例及相關課程,讓自己收獲頗多。回去后,會把學到的相關知識應用到食品生產工廠的設計和衛生管理上,切實做到學以致用,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嚴把食品生產安全質量關。
在不同的專業平臺上為山西呂梁臨縣、嵐縣企業尋找合作及發展的機會,成為學會今年以來在定點幫扶工作中的重要方向。4月25日,學會組織參加培訓的企業人員與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專家進行對接。對接會上,來自臨縣、嵐縣的企業家就培訓及企業發展中面臨的科技創新及品牌建設等問題進行深入溝通,專家針對不同企業提出的問題給出了具體的建議。
把呂梁臨縣、嵐縣企業“請出去”,一方面,增進了與專家及頭部企業的交流,找準問題,有利于破解地方區域食品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另一方面,“亮”出呂梁地區的特色產品,打響品牌。
5月22—24日,受學會邀請,臨縣、嵐縣政府及企業代表參加了在江蘇鹽城主辦的第十屆中國休閑食品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大會,并為來自山西呂梁的食品企業提供了產品展示平臺。呂梁臨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偉、呂梁山貨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龍、山西寶珠山食品有限公司總經劉江理、山西八堡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武雪峰等相關人士參加了會議,并帶來了野酸棗、酒棗、棗仁派等特色農產品,受到了與會專家及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的關注。
5月23日第十屆中國休閑食品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大會期間,學會開展了參會人員與產業服務團專家的交流對接會。江蘇省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李大婧、山西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國華教授、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易建勇、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任廣旭副研究員及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圍繞呂梁企業提出的問題,提出了多條建議。
雙管齊下
協同多方資源助力產品開發
學會積極探索吸引頭部企業加入,研發與營銷“雙管齊下”,幫扶地方企業協同發展,依托學會平臺,與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頭部企業聯系,針對呂梁臨縣、嵐縣食品產業的技術及服務需求,學會積極探索從原料產品源頭、多方聯合開發產品并協助市場推廣的全產業鏈科技服務新模式。
2021年7月7—9日,學會邀請來自上海理工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山西大學、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校及企業的相關人員,根據山西棗源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業現狀,專家綜合研判,確定開發以山西呂梁當地特色紅棗為原料,校企聯合開發奶棗系列休閑食品。
積極宣傳
推介地方特色食品
山西省呂梁市臨縣前青塘村,坐落在呂梁臨縣城南約8公里處,位于湫水河西岸。據山西省水文資料記載,上古時,這里曾是地下古河道拐彎處的頂點,河水沖刷形成了水源蓄積盆地,造就了這片黃土高原十分罕見的沼澤濕地。這片濕地孕育了一方富民的粽子產業,成就了山西呂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塘粽子。
6月13日,學會科技服務團成員,山西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國華教授受邀參加中國鄉村之聲、央視三農、山西農村廣播電臺及臨縣人民政府等聯合開展的“與‘粽’不同的大黃米粽”的文化傳播活動,助力區域品牌建設及地方產業發展。
洞察需求
推進產學研對接
6月12—14日,學會邀請了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劉曉艷教授、張鷹教授,樂斯福大中華區首席法規官周世偉和山西大學張國華教授,赴臨縣相關企業進行交流對接。
在臨縣遠洋食品有限公司,企業技術人員同周世偉和張國華針對發酵酸面團的標準化和穩定性進行了深入交流。
定點幫扶山西呂梁特色農產品提質增效交流對接會
產學研協同助力山西呂梁特色農產品提質增效交流對接會
在臨縣八堡羊莊,專家組調研地方特色山羊產品加工情況。專家表示,目前企業在鮮羊肉銷售中已形成了穩定的市場份額,在預制菜這一新興產業興起之際,希望企業積極參與到這一發展浪潮中。同行專家與企業負責人討論了雙方共同設計的鮮羊肉產品新包裝,同時也向企業介紹了學會在預制菜標準制定、產學研交流等方面的工作計劃,并邀請企業負責人積極參與。同時,劉曉艷和張鷹也針對羊肉的特點,為企業提出了在預制菜加工中的建議。
隨后,科技服務團一行赴臨縣呂梁山貨區域公共品牌運營中心進行了交流。2015年8月,在山西省扶貧辦的支持下,5名中央幫扶單位駐晉扶貧掛職干部為解決困難、尋找突破,建議以“呂梁山貨”作為區域品牌,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學會根據產業需求,針對“呂梁山貨”這一區域品牌建設、產品系列包裝升級及市場推廣等方面提出了發展建議。
從“走進來”到“請出去”,深入老區開展定點幫扶工作正在深入推進。這種有效的推進方式,一方面,當地企業在培訓與展示中長了見識、學了本領;另一方面,專家深入老區也掌握了當地企業的生產狀況、研發水平,能夠更好地“對癥下藥”?;顒酉嚓P負責人表示,在呂梁地區的定點幫扶工作還只是一個開始,今后,還將匯聚更多專家和品牌企業資源,繼續深入呂梁地區的食品生產企業、種植基地,為地方的特色食品產業精準服務。
上一篇:長期壓力大影響大腦反應 “過勞肥”找到原因
下一篇:田間“大冰箱”存住土特產鮮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