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6 09:33 瀏覽量:16607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中國文明離不開璀璨的釀酒文化,品牌背后更加需要有打動人心的美好故事,這也是我們在擁有物質的同時,對美好生活需求的精神需要。近日,“渝酒振興·煥新啟航”詩仙太白品牌煥新暨新品發布會在重慶舉行,“雙獅、盛世唐朝、花瓷”三大系列新品正式亮相。詩仙太白的新品亮相,不僅傳遞好出品質,還有好文化,這也是詩仙太白的品牌獨特性所在。作為中國詩酒文化酒中的一張名片,詩仙太白打造詩酒品牌正在打磨路上。
而綜觀酒業,打造詩酒文化品牌的卻并非詩仙太白獨一家。在酒文化傳承的路徑中,詩酒文化儼然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細分賽道。在這場如火如荼的競技賽中,誰能成為真正的執旗手與領跑者?
詩酒聯袂,鋪就黃金賽道
揮毫當得美酒助,縱論湖湘處處詩??v觀中國文化發展史,詩酒總相隨,以詩傳承,伴酒歌詠。“詩”與“酒”在文化層面上的交織融合,構成了燦爛絢麗的“中國詩酒文化”。
動蕩之中,曹操發出了“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悲鳴;蘇東坡在暢飲之際,抒發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愁緒;陶淵明通過飲酒升華自我,領略了“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悠悠迷所留,此中有深味”的歡暢;而王維的“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盡抒男兒的光明志向;李白的“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則透露出一種狂放不羈的英雄情懷……
酒的介入給了詩人們魂魄,更好地促進了詩歌的創作,酒將詩歌文化變得靈動鮮活。詩與酒可謂一直形影不離,互相助益,詩借酒抒懷,酒為詩添彩,使得獨具特色的“詩酒文化”更為璀璨。
著名白酒專家高景炎表示,我國詩酒文化博大精深,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酒業的發展,可以說在歷史上大放異彩的詩酒文化無不展示著時代的文化氣息,折射出時代的人文精神。今天的酒業在發展中仍保持著詩酒交織而成的魂魄和心靈。弘揚具有新時代特色人文精神的詩酒文化,構建起詩與酒的深度融合是當今酒業責無旁貸的使命。
與此同時,白酒賽道日益同質化的激烈競爭,是中小酒企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大型酒企可憑借品牌號召力、深厚的資源保障和成熟運營體系來分割市場份額,而作為中小酒企來說,企業資源有限,在同質化的情況下尋找競爭出路勢在必行。用詩酒“CP”打造文化“IP”便是在文化傳承與行業發展雙重需求之下搭建起的新模式、新賽道。
百家爭鳴,探索決勝之法
詩酒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極具中國元素的傳播媒介,如何守正創新、傳承弘揚?各大企業紛紛入局,用自己的方式探求最優解。
瀘州老窖——持續升級國際詩酒文化大會
作為從明清36家古老釀酒作坊群發展起來的民族大型釀酒骨干企業,“中國名酒”瀘州老窖連續七屆舉辦國際詩酒文化大會,以詩歌、文學、藝術等全球共通的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錘煉出“中華文化世界表達”。
自2017年起,瀘州老窖連續承辦七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在全世界范圍內傳遞詩情酒意、普及詩歌文化。歷經七年發展,國際詩酒文化大會已成為全國乃至全球詩歌藝術文化領域的頂級盛會,共吸引了來自6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160多位國外詩人、5000多位國內詩人、超千萬名詩歌愛好者參與其中。如今,國際詩酒文化大會已成為國內最為權威、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覆蓋范圍最廣的國際性詩酒文化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為拉近中國詩酒文化與世界文化的距離,推動世界詩歌繁榮和文化交流,國際詩酒文化大會自2018年起每年評選“1573國際詩歌獎”。“1573國際詩歌獎”是瀘州老窖依托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蘊,立足國際視野,創新設立的首個以酒命名的詩歌獎,如今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詩歌獎項。
詩仙太白——打造“中國第一詩酒”品牌
依托于重慶詩城、酒城的雙重名片,詩仙太白持續用“文化力量”打開突破口,重塑詩仙太白品牌形象,在品牌價值、原酒生產、酒體創新、產品包裝、產品結構、渠道建設、營銷策劃、工業旅游等方面全面提升,為品牌IP注入文化內涵,將其打造為“中國第一詩酒”文化酒。
2017年瀘州老窖集團入駐后,詩仙太白導入行業領先的質量管理體系,由國家級工作室設計酒體,國家酒檢中心提供質檢保障,專為現代消費者定制產品口感,推出融入東方美學意義的現代產品,詩仙太白更實現了脫胎換骨的品質升級。
詩仙太白提升品牌定位瞄準白酒市場“次高端”發力,全新定位“中國第一詩酒”文化酒,規劃建設“詩仙文旅小鎮”,并在2019年9月9日至10月9日正式啟動首屆“中國詩酒文化節”,率先亮劍“中國詩酒”定位,舉辦詩意晚會、詩酒論壇、文化采風、花車巡游、公益館藏項目等內容,通過夜景、火鍋、美女、詩酒的交融相生,讓消費者知曉百年渝酒不只有濃香,更有思想的香味、文化的香味、詩意的香味。截至目前,活動已成功舉辦了五屆,未來將會持續舉辦。
與此同時,詩仙太白還啟動了場景體驗突圍和新營銷突圍。營造“詩”與“酒”高度融合的消費場景,讓消費者感受得到更愉悅的飲酒體驗和文化精神共鳴。
結合自身經驗與特長,賴家國提出,詩仙太白走“核心區域+圈層營銷+文化賦能”戰略。力爭在五年內實現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實現產業鏈配套產值15億元,帶動就業萬人以上,成為重慶消費品工業支柱企業、重慶城市文化名片,力爭實現企業上市目標。品質+品牌+詩酒文化的三重助力,詩仙太白正在成為那瓶“屬于重慶的高端白酒”。
杜甫酒業——產融新模式助力詩酒文化落地
對于一家以詩圣杜甫命名的白酒企業,天然實現了詩文化與酒文化的緊密結合。杜甫作為詩圣,在其流傳至今的1400多首詩中,有300多首詩與酒有關,一壺濁酒貫穿了杜甫的一生,是彰顯詩酒文化的代表人物。杜甫酒業集團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著力宣傳“詩酒文化”不僅提升了品牌號召力,占領了消費者心智,也為今后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自2018年掛牌天府股權交易中心后,2019年初正式更名為四川杜甫酒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引進戰略投資者,新管理層確立了以“杜甫酒”為核心IP的“世界詩酒生活”產業集團的發展方向。接下來,杜甫酒業希望充分發揮資本和產業優勢,構建詩酒生活生態圈,明確做強優勢白酒主業,打造詩酒生活生態平臺。
在文化品牌打造上,杜甫酒業擁有杜甫、李白、商隱醉、蘇子瞻、歐陽醉翁、陸放翁、楊慎等各類詩詞文化系列商標,以及蜀漢劉備、武侯、蜀將張飛等三國歷史名人商標上千件。
杜甫酒業還將打造“詩酒生活產業集團”,構建新業務模式,以“酒業+文旅+文創”全新戰略規劃指導企業發展,深度酒旅一體化打造“詩酒小鎮”和“東方詩酒谷”景區。
從2019年36.86億元的品牌價值到2022年67.91億元的品牌價值,力爭2025年實現產值10億元、利稅3億元、市值50億元、品牌價值100億元的目標。杜甫酒業集團為中小型酒企指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水井坊——傳承和創新詩酒文化為己任
作為酒中美學的開創者,水井坊一直以傳承和創新詩酒文化為己任。古往今來,詩歌都是“天府之國”的一個符號,無數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記錄著成都千年文明。伴隨著中國當代詩歌的發展,連續舉辦六屆的“成都國際詩歌周”,更是已經成為一場世界詩人的盛會和成都的新文化名片。
水井坊作為中國高端白酒品牌之一、成都名片之一,水井坊一如既往深度參與成都國際詩歌周,以傳承和創新詩酒文化為愿景,用美酒激揚詩興。
舉辦“走進酒中美學,品鑒詩酒成都”詩酒美學探尋活動,特別邀請中外詩人到擁有600年古窖池的水井坊博物館進行采風,讓詩人們在“酒中美學”之中采集詩歌靈氣,創造出更多佳句。
水井坊不斷以詩歌化的文化內容豐富“酒中美學”的內涵,不僅將帶動了品牌觸達更精準的消費圈層,也為大眾幸福生活增添了濃厚的詩酒文化底蘊,彰顯了水井坊更加包容、更加自信的文化傳承和傳播力。
五糧春——將詩酒與家國情懷結合
五糧春通過攜手國民教授戴建業,以主題視頻、海報等多種傳播形式暢談詩酒之中的家國文化,以文化價值撬動認知,以認知撬動多元化消費場景,為消費者進一步提供了社交價值、文化價值。
這一動作的背后,是名門之秀五糧春以一系列詩酒文化大事件為切入點,用傳統詩酒文化為品牌背書。五糧春瞄準了中高端白酒消費群體的偏好,通過追溯歷史脈絡,強調詩酒文化,將詩酒與家國情懷結合起來,為消費者們提供了“品古論今”的情緒價值。一方面加深了品牌的文化底蘊,輸出品牌價值的同時拔高了產品價值;另一方面,由此帶來的認知擴大化、影響力擴大化也有助于品牌勢能再度拔高,提振市場信心。
酒鬼酒旗下高端品牌內參與李彥導演團隊聯名共創的《三生萬物·內參沉浸式詩酒幻境》,以內參的三生萬物新品為切入點,融入中國傳統詩酒文化,打造文化跨界、雅俗共賞的消費盛事。隨后,內參又聯合新媒體導演團隊聯手打造的“岳陽樓記·沉浸式詩酒幻境——理想篇”以《岳陽樓記》為主題創作的文創新品量身打造的沉浸式詩酒幻境,開啟了文化白酒表達方式的新時代。
古井貢酒兩度冠名《中國詩詞大會》,以詩為媒,陪伴觀眾溯源中華文明、賞析詩詞之美,在詩詞交融的氛圍下領略“中國釀”的魅力;杜康更是站在“詩酒文化”的“高地”上,努力打造集企業文化、品牌文化、美酒文化、傳統文化、酒祖文化于一體的“杜康文化”……
入局詩酒文化賽道的酒企不勝枚舉,也各盡奇招,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黃金賽道上誰能跑出加速度,成為真正的執旗手與領跑者,目前尚難定論。
詩酒諦合,避免拿來主義
文化產業不僅是國家軟實力的體現,也是為酒業賦能的重要手段。賦酒以詩,寓詩于酒,詩酒共生。建設中國酒業新文化,傳承中國酒文化,是全體酒業人共同的使命。如何傳承并弘揚中國傳統詩酒文化,諦合詩韻酒香,行業還需要更多的思考。
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四川省民俗學會會長、四川省考古博物館學術帶頭人高大倫認為,眾多酒企在詩酒文化表達方面缺乏創新,同質化嚴重,落入了“都是杜康傳人”“都愛拿曹操李白說事”的俗套,應該盡量發掘地域資源與本土歷史名人,發掘更加緊密的聯系,突出特色與個性化打造。
詩酒文化戰略是企業的創新創造能力。因此,企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部署詩酒文化品牌戰略之時應盡量避免以下拿來主義。
第一種是牽強附會。比如在酒廠的某個角落,立上詩人的雕像,找上一面墻,刻上某位詩人的詩。遇到某些文化場合,牽強附會一把,背誦一下詩,以此證明自己的酒與詩人關系匪淺,但事實上并無契合點,這是典型的文化附會,是目前絕大多數酒企面對文化的心態,總感覺文化就是用來附庸風雅的,不是用來打硬仗的。這樣的心態無法真正建立起企業的文化戰略,更無法用文化來面對強大競爭,建立競爭壁壘。
第二種是文化附能。某些企業會把關聯性不大的詩人寫進企業文化讀本里,并隔三岔五地請幾個現代詩人做做筆會,寫幾首打油詩,出本小冊子,美其名曰詩酒文化。但在事實上,這樣的文化戰略就是文化占有和文化搶注。
比如,李白是我的,杜甫是我的,杜康是我的,儀狄是我的,但在事實上,這些企業只是主觀上希望用文化為企業附能,而對文化缺乏聯系,缺乏對文化主體的深層次的研究,缺乏精神共鳴,無法建立文化消費心智,因而也就無法以詩興企。
詩酒文化創造與諦合的過程,就是為企業品牌尋根鑄魂的過程,先是企業為文化賦能,然后是文化為品牌賦能。文化是隱性的,賦能是相互的,對任何文化資源,都需要企業去創新創造,而不是單純的強調占有。唯有如此,才能引發消費者的精神共鳴。共鳴就是創造,共鳴就是心智的建立,就是文化戰略的終極使命。
文化需要創新。文化是企業的獨特底色,詩酒文化與區域文化、企業文化結合應該是最高層面的文化表達。需要不斷挖掘中傳承弘揚創新,僅僅是索取前人的營養智慧不會長久。
未來的酒業發展未來,也一定是文化先行,文化為根。而與詩酒文化結合的酒,就有了風雅神韻,有了山川江河,有了世間百味有了家國情懷。期待更多的美酒有詩意有靈魂。
?。ㄈ~歌觀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