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7 10:15 瀏覽量:31190 來源:中國食品報
第30屆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以下簡稱“楊凌農高會”)期間,“科創中國”彩色小麥功能農業產業發展論壇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召開。來自全國13個省(市)從事彩色小麥育種與開發利用研究的專家學者、“科創中國”彩色小麥功能農業產業35個示范基地的企業代表等130多人參加論壇。與會專家指出,要圍繞彩色小麥功能農業下功夫,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發展探尋新路徑。
產業服務團積極推進彩色小麥功能農業
陜西省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旭鋒介紹,“科創中國”彩色小麥功能農業產業服務團2022年6月由農業農村部人力資源開發中心批復,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作為牽頭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何一哲研究員作為服務團團長,有34名全國各科研院所、高校的專家學者作為專家成員參與工作,至今已在13個省建立了35個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其中2022年21家,今年新增14家。這些示范基地的共同特點是都有自己的彩色小麥種植基地、營養功能食品產品,也都形成了自己的產品品牌,不僅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營養健康的功能食品,也為發展高質、高值、高效的品牌農業和功能農業、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鄉村經濟振興探尋了新途徑。
農業農村部人力資源開發中心研究咨詢處副處長李厥桐表示,國家打造“科創中國”品牌,旨在構建資源整合、供需對接的技術服務和交易平臺,以挖掘企業需求和構建園區產業鏈為重點,通過探索產學融合的組織機制和激勵機制,實現人才聚合、技術集成、服務聚力,推動技術交易規范化、市場化、國際化,建設創新、創業、創造生態,讓科技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
李厥桐說,彩色小麥功能農業產業服務團發揮自主培育優勢,在全國冬麥區和春麥區積極開展已獲得陜西省技術發明二等獎和陜西省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金獎的“彩色小麥產業融合創新發展”新模式示范推廣工作,在短時間內覆蓋13省(區)建成35個示范基地(示范企業),凸顯了發展特色農業、營養功能食品產業和功能農業對促進農民致富、鄉村振興、“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作用。
陜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呂建軍指出,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倡健康飲食”,這對促進營養功能性糧食作物特色品種發展、種植農戶增收增效以及從事營養功能健康特色食品加工生產企業集群的發展壯大,均將發揮重要作用。功能農業作為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自去年首次進入楊凌農高會進行專題展覽展示以來,科普效果明顯。營養功能性彩色小麥是發展功能農業的新糧食作物種類,發展彩色小麥功能農業,不僅將起到端牢端好中國飯碗、促進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的作用,還將助推“健康中國”建設。
彩色小麥項目兼具創新性和公益性
陜西省食品協會秘書長林曉平說,當今,“隱性饑餓”和“富貴病”并存,如果糧食在生產中能避免人為污染,培育的糧食作物品種能給人們帶來豐富且均衡的營養,那么將減少很多營養性疾病的發生。因此,要大力發展優質、高營養、高產的功能性糧食作物品種和功能農業。
楊凌示范區管委會副秘書長、楊凌食品工程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馬文華說,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是基礎中的基礎,糧食品種是支撐糧食基礎中的“鋼筋”,也是農業發展的“芯片”。對于育種,打基礎宜早不宜晚,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在30年前開展的彩色小麥育種工作和此后提出的“作物營養功能育種”方向,近幾年才顯現出作用和效果。馬文華建議,加強特色富營養作物的基礎性和前瞻性研究,為提升公眾的健康水平作出積極貢獻。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韋革宏介紹,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是國內最早從事彩色小麥種質資源創制和品種培育研究的單位之一,也是目前一直堅持繼續深入研究、創制彩色小麥種質資源類型和數量最多的單位。何一哲研究員自1993年開始從事黑小麥、彩色小麥育種與開發利用研究,歷經30年的持續選育,創制出了各種類型和顏色的彩色小麥種質資源近萬份,育成已在生產中推廣種植開發利用的彩色小麥新品種(系)10多個,并注冊了“秦彩”系列商標17個,在國內13個省(區)建成彩色小麥生產示范基地35個,示范種植面積10萬畝以上,輻射推廣60萬畝以上,研發出彩色小麥面粉、全麥粉、石磨面粉、麥仁、麥片、鍋巴、掛面、餅干、面包、酥餅等營養及功能性食品。“彩色小麥產業融合創新發展”項目獲得了陜西省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和陜西省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金獎;通過以彩色小麥項目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獲得了多項全國創新創業獎。
韋革宏認為,彩色小麥項目兼具創新性和公益性,尤其適宜在老、少、邊、窮地區作為農民致富和鄉村振興的新項目發展。通過實施綠色、有機和“訂單式”發展,彩色小麥項目也成為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發展健康引領型功能食品、功能農業、中醫農業和生物健康農業的集成創新項目。
會上,14個“科創中國”彩色小麥功能農業產業示范基地被授牌,“科創中國”彩色小麥功能農業產業安徽省服務站依托單位合肥元生創亨科技有限公司與合肥豐樂種業稻麥子公司簽訂建設彩色小麥功能農業產業合肥示范基地協議。
(王京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