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7 11:41 瀏覽量:18660 來源:中國食品報
近年來,中非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非合作論壇等機制平臺上不斷深化農業務實合作,碩果累累。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為代表的我國科研機構經過多年攻關,在木薯品種培育、配套栽培技術研發及相關品種和技術在境外推廣模式構建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近日,在第二屆中非農業合作論壇“科技創新與合作引領中非農業現代化”分論壇上,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宣布啟動“助力非洲木薯產量倍增計劃”,將幫助非洲在50萬公頃土地上推廣木薯新品種、新技術,將木薯單產提高1倍,達到每公頃17噸以上,增強非洲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為非洲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新動力。
實施五大工程
助力非洲提高木薯單產水平
在剛果(布)貢貝農場的中國援剛果(布)農業技術示范中心的廠房里,一批批木薯經過自動清洗、去皮、切片、研磨和干燥后制成木薯粉并包裝。之前,當地加工木薯粉都是靠手工去皮,把木薯在水中浸泡幾天后再曬干、研磨且耗時長,效率低。今年從中國引進的生產線大幅提高了加工效率,新技術將在當地示范推廣。
“我們不再擔心下雨無法晾曬,在屋檐下就能實現自動化生產。”剛果(布)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長保羅·瓦朗坦·恩戈博說,依托新技術,工廠能以穩定的價格向當地民眾供應木薯粉,同時還能帶動原料需求,為當地種植戶增收。這個木薯加工廠只是中非農業合作的一個縮影。
非洲有40多個國家種植木薯,木薯是非洲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2022年非洲5.8億噸糧食作物中,木薯產量為2.1億噸,占比高達36.2%。但由于良種不足、栽培技術落后,非洲木薯平均每公頃產量僅8.55噸,遠低于每公頃15噸的世界平均水平。對中國而言,木薯則是重要的淀粉工業原料。中國不是木薯生產大國,卻是全球最大的木薯消費國,木薯進口量占全球進口量的75%。與此同時,中國在全球木薯科研領域優勢顯著。多年來,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在木薯品種培育、綠色高效栽培和全程機械化生產等方面研究取得積極成效,培育出20多個木薯優良品種及各種配套栽培技術。
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表示,10年來,中國已在非洲建成24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推廣了玉米密植、蔬菜設施栽培、木薯快速繁育等300多項先進適用技術,帶動當地農作物平均增產30%—60%,非洲國家逾百萬農戶從中受益。
眼下,在中國援剛果(布)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內,兩公頃試驗田里的木薯陸續成熟。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援剛專家李科明正帶領當地工作人員、培訓學員采摘木薯,共同感受豐收的喜悅。
在剛果(布),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篩選出適宜當地氣候和資源條件的高產、抗病木薯品種2個,相對當地品種每畝產量增長比例高達300%、400%。
如今,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培育的“華南”系列木薯新品種在非洲等海外地區累計推廣1000萬畝。本屆論壇上,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提出,將幫助非洲在50萬公頃土地上推廣木薯新品種、新技術,實現平均產量翻一番。按照“助力非洲木薯產量倍增計劃”,我國將依托在非洲建立的農業技術示范中心、農業產業園,通過農業科技合作,在非洲木薯主產國建設木薯商業化、規?;?、全程機械化綠色高效示范基地,實施木薯宜地化育種、良種替代、良種良法、采后減損及綜合利用、農業機械化等5大工程,幫助非洲提高木薯單產水平。
開展廣泛合作
推動非洲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
近年來,聚焦保障糧食安全、推動農業提質升級,中非開展了廣泛合作。農業是非洲眾多國家的支柱產業,中國通過技術援助,幫助非洲國家拓展糧食作物種植,提高農業產量和農產品附加值,推動非洲農業現代化發展。
“保障糧食安全是重中之重。”乍得農業生產與轉型部國務秘書阿巴卡爾·拉曼丹·蘇萊曼介紹,乍得擁有廣闊的耕地、豐富的淡水資源,但是受氣候變化等影響,農業的產量不穩定。“來自中國的大力支持,幫助我們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增強了農業發展韌性,讓我們能夠盡快擺脫糧食短缺的局面。”
在加納駐華大使溫弗雷德·哈蒙德看來,中國和非洲的農業合作有著巨大的潛力,中國的發展經驗造福人民,值得參考和借鑒。加納正在加強和中國科研機構、企業在各方面的合作,將吸引更多投資,完善基礎設施,推廣應用先進農業技術,逐步破解發展中碰到的難題,為非洲的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不少省份立足產業特色,也積極參與推進中非農業合作。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林國華說,山東省目前在蘇丹、贊比亞、烏干達、突尼斯等4個國家建設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經過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為推動農業深度合作,山東省發揮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作用,利用先行先試制度優勢,謀劃推進系列重大項目,強化和非洲國家的農業經貿聯系,共享發展機遇。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人才學院先后為尼日利亞、津巴布韋等10余個國家,培訓了1600余名當地農業技術人才。
自首屆中非農業合作論壇以來,中非雙方守望相助、攜手同行,積極搭平臺、暢渠道、落項目、促投資,推動中非農業經貿合作取得豐碩成果。截至2022年底,中國企業對非洲的農業投資存量超17億美元,共在2/3的非洲國家投資設立了近200家農業企業。貿易往來日漸緊密,2020—2022年,中非農產品貿易額從76.7億美元增長至89.2億美元,年均增長7.8%。減貧惠農成效顯著,中國幫助非洲大幅提升了農業科技發展水平和水稻等作物單產,助力非洲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
科技創新是引領中非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力,也是中非農業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唐仁健說,中國接下來計劃幫助非洲國家推廣良種良法、提高機械化水平,加快提升主要糧食作物單產。同時,成立中非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聯盟的任務是聚焦中非糧食安全、生物安全、綠色發展、減貧增收等共同需求,通過搭建交流共享平臺,整合各方資源促進雙方在農業科技創新、技術轉移、能力建設等領域的深度合作。
?。ū緢缶C合整理)
上一篇:四川巴中:開展食品安全條例宣貫活動
下一篇:四川邛崍爭做水稻綠色高產種植示范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