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6 14:02 瀏覽量:27255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訊(記者 羅晨)“去年,我們確實遭遇了頻繁的、極端的自然災害,像夏收時節的‘爛場雨’,盛夏時候華北、東北局地的嚴重洪澇,還有西北的局部干旱。但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最后我們還是實現了‘以秋補夏’‘以豐補歉’,糧食總產量達到了13908億斤,比上年增產了177.6億斤,再創了歷史新高,這樣我們的人均糧食占有量就達到了493公斤,比上年又增加了7公斤,繼續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的糧食安全線。”在3月5日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表示,我國糧食產量的數字真實可靠、完全可信。
在接下來的農業生產方面,唐仁健表示,將從穩面積、提單產、優服務和強政策等方面發力,努力把糧食的播種面積穩定在17.7億畝以上,實現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良”集成,重點推廣密植、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措施,在原來搞的試驗田、示范田、指揮田的基礎上,大力提升單產;重點培育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增強集體經濟組織的服務功能,改革激活農技推廣體系,發展各種專業型、社會型、服務型的公司企業,構建起公益和半公益、經營性組織相互協同的服務體系,帶動小農多種糧、種好糧;圍繞中央提出的健全種糧農民的收益保障機制和糧食主產區的利益補償機制等“兩個機制”,繼續提高小麥和早稻的最低收購價,對三大主糧的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行全覆蓋,大幅度地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補助水平,同時取消對產糧大縣的資金配套要求。
“最近這3年,也就是實行過渡期以來這3年,我們保持過去的力度和勁頭,也就是標準不降、措施不松、力度不減,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沒有發生整鄉整村的返貧。”在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方面,唐仁健表示,近3年,我國832個脫貧縣所有的農民包括脫貧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能實現每年約1200元的增長,增速高于全國農民的平均增速;去年,這一數字達到16396元。我國脫貧勞動力每年務工就業規模都保持在3000萬人以上,只要有意愿、只要有勞動能力,每個脫貧家庭都有一個人以上實現了就業。832個脫貧縣都已經培育形成了2—3個特色主導產業,這些產業現在90%以上的脫貧戶都參與其中,能夠分享收益。
“從總體來說,經過這3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個大家可以放心的、比較完善的,早發現早幫扶、動態消除風險的有效機制和辦法。下一步,我們將從把正出發點、把住關鍵點和把好落腳點等方面,更多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積小勝為大勝,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唐仁健說。
《中國食品報》(2024年03月06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