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6 14:03 瀏覽量:15959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訊(記者 顧雨霏)水利是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支撐和重要帶動力量。3月5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表示,2023年,我國水利建設全面提速,全年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199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這11996億元投資通過實施41014個水利工程項目完成。這些水利工程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能力、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江河湖泊生態保護治理能力,從而進一步為國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李國英說。
特定的地理和氣候條件,決定了我國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豐,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水資源分布與生產力布局不相匹配。“水資源問題越來越成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制約。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要求加快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問題,增強水資源調控能力和水資源供給能力,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李國英表示,要實現這一目標要求,就必須加快構建水資源配置的網絡格局,推進國家水網建設。
李國英介紹,國家水網建設的重點任務集中反映在“綱、目、結”三方面。一是構建國家水網之“綱”。以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這四大水系為基礎,以南水北調東線、中線、西線這三條調水線路為骨干,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二是織密國家水網之“目”。根據生產力布局和生態環境保護需求,以自然河系為基礎,以引、輸、排水工程為通道,形成縱橫交錯、互聯互通的水流網絡。三是打牢國家水網之“結”。在自然河系和重點引調水工程的銜接處,興建具有控制性的調蓄工程和重點水源工程,以此來提升國家水網水資源調控能力和水資源供給能力。
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對國家水網建設作出全面決策部署,并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國家水網,實現“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目標,形成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國家水安全保障體系。“目前,水利部已將《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部署的重點任務全面進行了分解細化,逐項落實到具體的工程項目,逐項落實到年度推進計劃,并建立健全了工程項目協調推進機制。”李國英表示,水利部將為之積極努力,狠抓落實,依法依規、科學有序推進工程項目的實施,確保如期完成國家水網建設的目標任務。
《中國食品報》(2024年03月06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