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7 09:03 瀏覽量:18158 來源:中國食品網
李后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聯主席、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剛才我們接過了由四川省人社廳和重慶市人社局頒發的專家聘書,說明我們39位同志成為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專家團專家”。這個榮譽是很高的、甚至是空前的,表明我們要深入參與國家重大戰略的推進和實施。我作為首席專家又簽定了合作協議書,后面就必須真干了!這個聘書,紙張很薄,但分量很重。白紙黑字,字字千鈞,全是重托。聘書是一份信任,也是一份責任;聘書是一份榮譽,還是一份契約;聘書是一份重視,更是一份試卷。聘任本質上是對我們人品、人格、能力、態度的考驗和檢閱。我們受聘人員一定要深刻認識聘書的含金量和期望值。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切以結果為導向。聘期一年,實際是“試用期”一年,一年后是否續聘,就看我們的成績。我們必須增強危機感、使命感和責任感,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立即行動起來,起步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盡快拿出最好成果來證明我們的態度和功力。這幾天我們要分赴不同的地方調研,希望大家工作愉快并富有成效。
我老家在重慶市云陽縣,學習工作在成都市,屬于典型的“雙城記”,因此對重慶、四川很熟悉。我從1998年3月開始研究成渝地區發展,2004年與韓毅同志一起提出“成渝地區雙核橢圓模型”,至今20年了。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2020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的重大決策部署,為未來一段時期成渝地區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位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處,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起點,具有連接西南西北,溝通東亞與東南亞、南亞的獨特優勢。區域內生態稟賦優良、能源礦產豐富、城鎮密布、風物多樣,是我國西部人口最密集、產業基礎最雄厚、創新能力最強、市場空間最廣闊、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戰略地位。規劃范圍包括重慶市的27個區(縣)以及開州、云陽的部分地區,四川省的15個市,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9600萬人。2023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GDP達到81986億元(邁上8萬億臺階),川渝兩省市GDP達到90278億元(邁上9萬億臺階)。作為中國經濟第四增長極,進入了穩中加固、穩中提質、穩中向好的高質量發展階段。
在新時代,川渝要建設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大后方,必須突出雙城經濟圈的功能與作用,必須加強同其他區域的戰略對接,在更大范圍內聯動構建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信息鏈、人才鏈、資金鏈、服務鏈,更好地發揮成渝城市群的獨特優勢。我們任重而道遠。
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此后,他在多個場合談到“新質生產力”。今年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政治局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就新質生產力做了系統闡述。概括地說,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從現實情況來看,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如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從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綠色發展、全面深化改革、教育科技人才支撐等方面作了闡述。比如,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代表團談新質生產力,著重強調的是四個字——“因地制宜”。他深刻闡述了新質生產力和傳統產業的辯證關系: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因地制宜”四個字,蘊含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既要各展優勢,又要協同發展、錯位發展、聯動發展。因此,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突出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個重點,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鞏固傳統產業領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使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我們認識到,科技創新的主體是人才,是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優秀企業家。新質生產力是指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都發生了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進入了新能級、新水平、新方式、新途徑的歷史新階段。有了提質升級增效的勞動者隊伍、生產工具、勞動對象、生產關系,因此全要素生產率大大提升。新質生產力=科學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優化提質,由此要形成新型生產關系。
當前,以新質生產力塑造我國經濟新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新動能成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內容,既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又具有重大實踐價值。我們重任在肩,唯有求真務實、真抓實干,才能有所作為。
重慶市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面積8.24萬平方公里,人口3213萬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重慶視察指導。重慶區位優勢突出,產業基礎堅實,基礎設施完備,生態環境優良,國家戰略疊加,發展前途光明。石柱縣地處長江上游南岸、重慶東部,是集民族地區、三峽庫區、革命老區、特困地區于一體的特殊縣。面積3014平方公里,人口59萬,有土家族、漢族、苗族、獨龍族等29個民族。是“中國黃連之鄉”“中國辣椒之鄉”“全國最大的莼菜生產基地”“中國天然氧吧”“中國(重慶)氣候旅游目的地”“中國康養美食之鄉”。
2019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石柱縣考察調研,給予殷切期望和親切關懷。近年石柱縣聚焦“全域康養、綠色崛起”主題,圍繞“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要求,發展以辣椒為代表的“紅色”調味品、以黃連為代表的“黃色”中藥材、以莼菜為代表的“綠色”果蔬等特色優勢產業,持續做強做大“三色”經濟,走出了一條“山上種連、山下種椒、水中種莼”的立體式、全鏈條、品牌化產業發展道路,“紅”“黃”“綠”三種顏色格外濃烈。突出綠色工業特色,深入聚焦清潔能源、康養消費品、裝備制造、新型材料“四大產業集群”,不斷推動工業經濟擴面提質,不斷提升工業園區承載能力。
大力建設“四新一地”即:打造渝東鄂西綜合交通新樞紐、“兩群”綠色協同發展新典范、武陵山區鄉村振興新樣板、成渝地區康養經濟新標桿,“一地”為加快建設全國生態康養勝地。發展以“觀養、住養、動養、文養、食養、療養”六養為主題的康養產業。擦亮人居“底色”、打造產業“特色”,提升了鄉村振興“成色”,取得重大成就。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逆勢上揚、穩中有進,GDP首次達到209.07億元、增長4%,增速居全市第9位、渝東南第1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首次達到106.3億元;稅收收入增速、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位居渝東南第1位。我們這次到石柱,就是要推動“土家建洋房”“土家發洋財”“石柱產鉆石”“石柱變金柱”!
達州市面積1.66萬平方公里,人口537萬人,是人口大市、資源富市、工業重鎮、交通樞紐和革命老區,享有“巴人故里、紅色達州、中國氣都”美稱。歷史悠久、區位獨特、環境優美、人杰地靈、物產豐饒、產業完備、前景廣闊。宣漢縣,古為巴國故都,東漢和帝永元2年(公元90年)始置縣,取義“宣揚漢王朝德威”。
宣漢面積4271平方公里,人口132萬人(土家族人口近7萬人),是全省土家族人口最多、唯一聚居并建有土家族鄉的縣,少數民族聚居區域占全縣幅員的四分之一。這里區位優勢突出,資源豐富,景點眾多,人文厚重,實力雄厚。宣漢縣礦產可以概括為:一煤(煤炭),二氣(石油、天然氣),三土(粘土、高嶺土、膨潤土),五石(滑石、長石、大理石、石英石、石灰石),八礦(鐵、砷、硅、硫磺、石膏、鋁、鹵鉀、巖鹽)。天然氣預測儲量高達1.5萬億立方米,居全國第2位,普光氣田是全國最大的海相整裝氣田,年擁有150億立方的天然氣產能和285萬噸的硫磺產量,是西南地區天然氣氣田中心、國家“西氣東輸工程”重要基地。原煤儲量達1.6億噸,富鉀鹵水儲量達1.5億立方米。
此外,還有大理石30億立方米,石灰石30億立方米,石英石3000萬立方米,硫磺礦867萬噸,鐵礦1800萬噸等。是全國黃牛、茶葉、白肋煙、糧油商品生產基地,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還是全省奶牛、生豬、速豐林、木本藥材商品生產基地,全省優質油菜第一大縣、全省第二大奶源基地縣。著名景點有巴山大峽谷、觀音山、筆架山,峨城竹海公園,洋烈濕地公園等。
這些年來,宣漢縣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大力實施資源轉化戰略,在農業興縣、工業強縣、文旅靚縣、開放活縣“四大板塊”持續用力,干成一件又一件大事,取得一項又一項榮譽。天然氣硫黃、微玻纖新材料、鋰鉀綜合利用、金屬新材料四大支柱產業的發展如火如荼,工業有了長足進步。2023年GDP達701億元、占全市26.4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43.03億元,占全市23.5%。實現了從“國貧縣”到“百強縣”的華麗蝶變。2023年成功入圍“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名列第90名。
我們發現,石柱縣與宣漢縣具有共同特點——民族地區(土家族)、革命老區、資源富集(天然氣)、生態良好、文化厚重、潛力巨大。他們發揚革命老區精神,創造了許多奇跡。
我們這次就是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四川到重慶視察調研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在這次活動安排中,石柱、宣漢提出的很多項目,挑戰性很強,技術含量很高,比如城市發展規劃、文旅發展、現代農業、林下中藥、醫療衛生、智能制造、能源化工等,具有前沿性和務實性,值得我們狠下真深功夫。
我們感到,石柱宣漢有專家學者的重大選題、有論文書寫的廣大空間、有才華展示的寬闊舞臺、有創新創業的優良條件,必須倍加珍惜,充分釋放我們的潛能。
進了石柱宣漢門,就是石柱宣漢人。我們應該做到,只要對石柱宣漢有利的事就要堅決支持,只要對石柱宣漢不利的事就要堅決反對;只要石柱宣漢提出的需求,我們都要設法滿足;只要石柱宣漢關注的問題,我們都要認真研究;只要石柱宣漢的成就我們都要高興,只要石柱宣漢的憂愁我們都要盡力化解。
首先搞好調查研究。深入鄉村、社區、景區、街道、工廠、企業、醫院、學校,全面摸準發展現狀,真實需求。在掌握實情的基礎上,多獻務實之策、管用之計、發展之招,切實解決基層技術、人才、項目和資金難題,努力把技術送到石柱宣漢的群眾家。
再是搭橋聯網廣泛宣傳。結合石柱宣漢發展狀況,用好我們的人脈關系和社會影響,搭建引智、引資、引商的紐帶橋梁,為石柱宣漢注入重要的生產要素。利用我們的知識優勢,把石柱宣漢作為專門案例,進行深度剖析和提煉總結,推出“雙圈新賽道”“石宣新啟示”,實事求是寫出推介文章在國內外廣泛傳播。
特別是要利用我們所在單位的平臺和資源,通過不同方式、不同渠道為石柱宣漢培養各類永久牌人才。
我們一定要拜石柱宣漢人民為師,要大力發揚科學家精神、教育家精神和優秀企業家精神,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深入石柱宣漢、了解石柱宣漢、研究石柱宣漢、認識石柱宣漢、熱愛石柱宣漢、建設石柱宣漢。我們要立足石柱宣漢活動,服務整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把汗水和心血拋灑在巴蜀熱土上,讓知識之花盛開在石宣大地上,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新質生產力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總之,我們能參加這次四川省人社廳、重慶市人社局聯合舉辦的2024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專家團走進石柱宣漢活動暨“智興天府專家行”廳縣合作助力鄉村振興宣漢行動,非常光榮與自豪。衷心感謝重慶市人社局、四川省人社廳和達州市對我們的高度信任和做出的精心安排!我們要按照四川省人社廳和重慶市人社局的要求,認真落實“精準、有效、統籌”的具體安排,時刻牽掛著石柱宣漢、時刻關注著石柱宣漢、時刻思考著石柱宣漢、時刻呵護著石柱宣漢,深入研究,勤奮工作,爭取圓滿完成各項任務,以不負時代、不負人民、不負韶華,從而在我們的人生履歷中寫下光輝燦爛的“石宣篇章”,為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做出貢獻!
?。ɡ詈髲?024年3月26日在2024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專家團走進石柱宣漢活動暨“智興天府專家行”廳縣合作助力鄉村振興宣漢行動啟動儀式上作為首席專家發言)
上一篇:中國食藥促進會發酵食品專委會獲得優秀分支機構榮譽助力酒食發展
下一篇:君頂酒莊東方珍藏級干紅葡萄酒榮獲中國葡萄酒類“青酌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