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9 13:41 瀏覽量:10617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淮水悠悠,川流不息。江蘇淮安位于黃淮平原和江淮平原,地處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使其成為享譽千年的糧倉、優質農產品集聚地和物產豐饒的魚米之鄉,為打造食品產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資源。近年來,淮安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通過規劃引領、項目招引、企業培育、創新驅動等舉措,有力推動食品產業加快發展。目前淮安食品產業發展態勢空前良好,總量規模逐步壯大,產業門類較為齊全,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內培外引成效顯著。同時,淮安還擁有國家級綜合保稅區,國家農業科技產業園、臺灣農民創業園等食品產業發展載體,食品產業集聚度較為明顯。
江蘇淮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2013年由科技部批準創建,2017年11月以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通過科技部驗收。在科技部發布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新能力評價報告》中,園區的創新水平排名全國第二、江蘇第一。目前,已集聚一二三產項目46個,已建成現代農業創新創業中心和國家級星創天地,建有市級以上研發平臺13個,其中省級以上研發平臺4個。
在皇達花卉基地,大片的白色蝴蝶蘭待被采摘。這種蝴蝶蘭在業界俗稱V3大白花,主要出口日韓。當地居民宴請賓客時,一定要在餐桌上擺放一盆裝飾好的白色蝴蝶蘭。其售價是一朵6元,目前基地年產量達600余萬株,年銷售額1.2億元,年出口創匯1500萬美元,利潤率可達40%,直接帶動當地農民就業200余人。
與皇達花卉相隔不遠的菜趣園于2015年4月啟動實施,目前已引進農業科技型企業15家,創客團隊10個、創業服務團隊30家,年產值達1.5億元。據了解,每年園區可引進示范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新模式160項以上,培訓職業農民500人以上,直接帶動農民就業300人以上。
現代漁業園負責人介紹說,該園區以中科院水生所和桂建芳院士工作站為技術指導,將現代生態技術、綠色能源技術、數字信息技術引入水產養殖業,建設省內領先、國內一流的融生態、高效、節能、環保為一體的漁業高科技示范基地。生態型循環水養魚工廠和不同模式的生態型池塘循環水養殖小區區域內的水都是自體循環水,由于園區設有人工濕地,可以過濾水中的重金屬污染,實現水的自循環,非常節能環保。據了解,這里主要養殖的魚種有太湖白魚、雜交鱘魚等,其中最大的是一條養了14年、重約300斤的鱘魚。池塘的養殖密度很大,一個水池可養至少2萬條錦鯉。
近幾年,淮安致力于弘揚淮揚菜文化,促進食品產業發展,淮安國家農科園為食品產業升級提供了雄厚的資源背景、先進的技術支持和優秀的質量保證。下一步,將為解決淮揚菜異地取材而進行新技術研發,為淮揚菜的國際化建設添磚加瓦。隨著蘇北高鐵樞紐的加快建設,淮安逐步形成公鐵水空立體交通運輸體系,明顯的區位優勢將為淮安的食品產業升級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持。
今年4月舉辦的2018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也為淮安食品產業升級做出巨大貢獻。據統計,展會期間共簽約來淮投資食品產業合作項目31個,總投資156.8億元。其中內資項目27個,總投資148億元;外資項目4個,總投資1.4億美元。食博會期間,各類參展商、采購商現場開展貿易洽談合作1.85萬人次,達成商品采購、供應合作、經銷代理、特許加盟等合作意向3600多個,重點參展商通過互聯網平臺達成線上合作意向1560多個,線上線下意向合作金額26.2億元。食博會展館區、特賣區、餐飲區實現現場交易額1230萬元,阿里巴巴等平臺“線上食博會”交易額7680萬元。
首屆食博會就交出了這份助力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靚麗答卷,給了淮安市政府巨大的信心和動力。目前,淮安已經啟動2019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的籌備工作,計劃于明年4月26—29日舉辦。展會將設置境外食品館、品牌食品館、中外名酒館、江蘇食品館、美食風情館、互聯網食品及食品新零售館和品牌食品展銷特賣中心等七大展館,共3萬平方米、1200個標準展位。預期吸引境內外知名品牌食品企業400家參展,境內外專業采購商8000人,實現貿易合作、商品交易意向金額50億元以上。還將圍繞食品生產、流通和消費領域新業態、新模式、新趨勢,舉辦中餐工業化、食品新零售等專題研討及跨國零售集團對接會、跨境電商對接會、知名企業采購訂貨會等。
淮安市商務局局長張東來表示,第二屆食博會將重點強化產業服務功能、營銷對接功能、品牌宣傳功能、行業交流功能的定位,堅持精準服務、持續創新、開放共贏、融合共享、惠民利民的辦展理念,提升國際化、品牌化、數字化、專業化、市場化、常態化的辦展水平。屆時,淮安將以展為媒、以會為介,挖掘無限商機,助推淮安食品產業的再升級。
韓松妍(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
上一篇:黃岡:巨型稻立體種養新模式促農業可持續發展
下一篇: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深化“一次辦好” 審批過程“零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