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7 11:08 瀏覽量:12279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回家是為了謀生,也是為了心中那一抹鄉愁。”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村西露家庭農場農場主宋昭云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年回家的時候,我發現家鄉撂荒了很多地,村里只有部分年齡較大的人還在種地,小時候那種莊稼糧食隨處可見的畫面似乎逐漸遠去了。大學畢業后,一開始也選擇了留在大城市,每月收入過萬,但內心的一抹鄉愁促使我選擇了回到農村老家龍馬潭區雙加鎮涼坳村。”
2016年,伴隨著鄉村振興的聲聲號角,宋昭云毅然選擇回到家鄉,成立了村西露家庭農場,開啟自主創業之旅。返鄉后的宋昭云經實地考察后,引進改良黑玉米、稻香米等品種,盤活撂荒地,流轉土地70余畝,套種黑玉米和油茶,打造稻蝦種養殖基地。
為了進一步提高土地產出效益,宋昭云著手研究自動化、機械制造,將手扶拖拉機改造成山地履帶拖拉機并加裝遙控。經改造后的拖拉機,機手無須上機操作,不僅減少了工作強度,且大大降低了農機事故發生率。同時,他還將農技與農機結合,整改田地,修建機耕道,創建標準化作業單元。目前,水稻、玉米已實現耕種、除草、收割100%機械化操作。同時,他經過反復摸索并試驗,總結出“稻(蝦)共養技術”機械化操作產值最大化的農技參數,推動土地畝產效益突破9000元。
宋昭云在玉米地里直播帶貨
經過多年的辛勤耕耘,農場經營蒸蒸日上,2021年,村西露農場被評為市級示范農場。創業初成的宋昭云沒有忘記帶動村民共同富裕,他主動聯系了一批附近的村民作為技術骨干組建了農機作業小分隊,手把手教會小分隊成員使用插秧機、粉碎機、開溝機,駕駛收割機、履帶旋耕機,并毫無保留地分享稻(蝦)共養技術、黑玉米—油茶套作技術及家禽養殖技術;不定期組織隊員開展“三農”知識交流討論,分享種植技巧,帶動周邊幾十名農戶一起發展黑糯玉米和晚稻種植,戶均年增收近2萬元。
此外,他還帶領小分隊開展農業托管服務(托管內容主要為整地、育苗/播種/插秧、收割),實現水稻—油菜輪作機械化。目前,小分隊的農業托管區域除瀘州外,還覆蓋了南充、德陽、成都等地,農業托管面積已經達到1000多畝,惠及農戶800余戶。
宋昭云緊跟線上直播帶貨趨勢,成立線上推廣平臺,自己出鏡直播帶貨,實現自產農產品線上銷售,并代銷當地農民、家庭農場的農產品,變“單打獨斗”為“抱團發展”。同時,他也沒有放棄線下銷售渠道,建立村西露家庭農場線下推廣平臺,入駐瀘州碧桂園生態城小區。目前,商城正向社會化服務平臺轉型,做好農事需求等農業農機服務,老百姓在家動動手指就能解決以往幾個月都處理不完的農事。
上一篇:彭繼強:把山里的小核桃做成致富金果果
下一篇:范寶明:退伍不褪色,讓荒山變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