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09:59 瀏覽量:29360 來源:中國食品網
煙臺蓬萊,迎來耀眼時刻!
2025年7月5日,煙臺蓬萊歐樂堡國際酒店內,隨著全球葡萄酒旅游組織(GWTO)主席何塞·安東尼奧·維達爾將“全球杰出海岸葡萄酒旅游目的地”的證書授予蓬萊產區,這座承載著東方海韻與葡萄美酒傳奇的千年古邑,正式站上了世界葡萄酒文化的璀璨舞臺。
全球葡萄酒旅游組織(GWTO)主席何塞·安東尼奧·維達爾授予蓬萊產區“全球杰出海岸葡萄酒旅游目的地”證書。
蓬萊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區政府副區長冷啟臣代表蓬萊產區接受證書頒發。據悉,這一殊榮由全球葡萄酒旅游組織(GWTO)設立,評選標準涵蓋風土條件、產業規模、旅游配套、文化融合等維度,旨在表彰在葡萄酒旅游領域實現卓越發展、推動產區葡萄酒產業轉型升級與文化旅游創新融合。
風土傳奇:
一粒種子的百年旅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能入詩入畫的好酒,源自好風土。
1873年,美國傳教士倪維斯在蓬萊種下第一株釀酒葡萄,開啟了這片土地的葡萄酒傳奇。北緯37度的黃金緯度、獨特的砂質土壤和溫潤的海洋性氣候,造就了蓬萊海岸葡萄酒特有的"清新雅致、平衡爽凈、細膩柔順、馥郁悠長"的特質。蓬萊產區擁有全球罕見的山海交融微氣候,同時又獨具東方韻味。
從1998年中糧長城進駐推動規模化種植,到2007年君頂酒莊建莊引領高端化轉型,再到2009年法國瓏岱酒莊落戶,蓬萊產區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如今,蓬萊產區秉承“國際視野、中國領先、蓬萊特色”的戰略定位,構建“一帶三谷”產業發展格局,形成了以精品酒莊為引領,集苗木繁育、葡萄種植、葡酒生產、酒莊觀光旅游于一體、涵蓋一二三次產業的復合產業鏈條。
這里的赤霞珠、馬瑟蘭等葡萄品種,既保有國際水準,又展現出獨特的海岸礦物質氣息。行業權威人士評價道:"蓬萊完美詮釋了'風土'的真諦,是海岸葡萄酒的東方典范。"
榮耀之路:
從中國名邑到世界標桿
2005年,蓬萊以“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名,與全球海岸產區并肩而立,開啟了中國海岸葡萄酒的國際對話;2006年,獲評中國首個“中國葡萄酒名城”,奠定產業領軍地位;
經過十余年的深耕,2019年,蓬萊再攀高峰,被中國酒業協會授予“中國葡萄酒小產區”認證,以“一帶三谷”的精細化風土管理樹立高端典范;次年,蓬萊的創新實踐再獲國家認可,榮獲全國唯一的中國葡萄酒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葡萄酒+文旅”的產業模式成為全國典范。
進入2023年,蓬萊產區迎來高光時刻,接連斬獲“中國海岸葡萄酒示范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等國家級榮譽,并成為全國唯一的“葡萄酒技術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在產業升級與科研創新領域實現雙突破。次年,與匈牙利托卡伊、西班牙阿里坎特等世界知名產區建立了友城關系,推動了中國葡萄酒文化的國際傳播與產業合作。
這些里程碑,不僅鐫刻著蓬萊產區的卓越品質,更見證了中國葡萄酒從追趕到引領的崛起之路。
文旅共興:
葡萄藤蔓串聯的千年文脈
蓬萊海岸葡萄酒的故事從不囿于產業。
這里,4A級景區酒莊的歐式城堡與蓬萊閣的飛檐翹角相映成趣,3A級酒莊的田園詩意與"八仙過海"的傳說交織成章,形成"上午登閣尋仙、下午酒莊微醺"的特色旅游線路。游客們入住特色民宿,品嘗海鮮大餐,打卡精品酒莊,徜徉環湖游步道……詩與遠方的所有想象,在這里都能實現。
漫步丘山山谷,處處都能感受到"葡萄酒+文旅"的無限魅力。作為國內首個葡萄酒主題旅游度假綜合體,這里不僅是中國海岸葡萄酒的搖籃,更是一個集產業示范、文化體驗、休閑度假于一體的復合型旅游目的地。
近年來丘山山谷累計投入40余億元,相繼建成1.5萬平米的游客中心;20公里的環湖游步道;停車場7個,可同時停放大小車輛800余輛;各種規模的會議室可同時容納1000余參會;葡萄酒主題酒店、酒莊酒堡、精品民宿等各類度假房間200余間;引進國際米其林餐飲品牌,港式粵菜、精致魯菜、膠東八大碗等特色美食多樣化。
不止丘山山谷。“近年來,蓬萊酒旅融合發展實現新突破。‘一帶三谷’葡萄酒旅游之路成功納入中國首條葡萄酒旅游線路;新增了葡萄酒主題餐廳、民宿等20個旅游設施;新增了安諾等3A級酒莊3個,山東省工業旅游示范基地1處,葡萄酒旅游年均接待量高達200萬人次。”蓬萊區葡萄與葡萄酒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馬麗娜介紹到。
蓬萊產區以葡萄酒莊為載體,拓展舉辦葡萄酒主題的“親子馬拉松”“采摘節”“高配游學”等活動。成立酒莊旅游聯盟,量身打造蓬萊“一帶三谷”葡萄酒之路,形成集休閑度假、星空營、研學交流、商務品鑒于一體的深度體驗之旅。據悉,蓬萊目前建有國家級葡萄酒特色小鎮1處,葡萄酒養生休閑體驗區1個,對外開放旅游酒莊14個,其中4A、3A級酒莊旅游景區6個,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3個。
未來之約:
向世界傳遞東方葡萄酒文明
從山海間的第一縷酒香飄蕩,到如今躋身全球頂級海岸葡萄酒目的地之列,蓬萊以山海為卷、以匠心為筆,繪就了一部跨越三個世紀的東方葡萄酒史詩。
站在新起點上,蓬萊正以“國際海岸葡萄酒標桿產區”為藍圖,推動技術標準輸出、深化國際產區合作,讓東方的風土智慧為世界葡萄酒多樣性注入新活力。
榮譽加身,初心未改。蓬萊的葡萄藤仍在勃發,它們向著陽光生長,亦向著未來蔓延——那里有更遼闊的海岸,更悠遠的酒香,等待世界共同舉杯。
國際視野立標
本土智慧扎根
丘山論酒 “探”酒旅融合之道
7月4日,由中國酒業協會主辦,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蓬萊葡萄酒行業協會承辦的第四屆丘山論酒大會在蓬萊歐樂堡國際酒店舉行。大會圍繞酒旅發展路徑、一站式融合創新、全球可持續發展等議題深度對話,共同探討中國葡萄酒產業與旅游融合發展新路徑,釋放出開放、創新、可持續發展的強烈信號。
華盛頓塔科馬大學研究員辛西婭·豪森在大會上指出,中國葡萄酒產業通過“政企學農”協同發展、深度融合本土文化等創新實踐,為全球行業應對消費多元化趨勢提供了范本。各產區因地制宜打造差異化體驗,如山東的文化名片、寧夏的風土特色,并通過博物館等文旅項目吸引非飲酒群體,成功拓展產業邊界。這種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的包容性發展模式,展現了協同創新與文化賦能在產業轉型中的關鍵作用,為全球葡萄酒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啟示。
美國普吉特海灣大學研究員皮埃爾·利從社區參與機制角度補充道:“中國葡萄酒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實踐為全球提供了重要啟示。我們觀察到,中國各地通過政府、農戶與高校的協同機制,有效避免了旅游開發帶來的本地生活成本上升等問題。以煙臺市蓬萊區大辛店鎮木蘭溝村轉型為例,其成功在于將葡萄酒旅游與既有鄉村資源深度融合,而非孤立發展。關鍵在于摒棄酒莊間的零和競爭,轉而共建區域產業生態,同時充分發揮中國鄉村旅游的歷史積淀和政策支持優勢。這些實踐表明,真正的可持續發展需立足本地實際,通過多方對話找到平衡點——這正是中國模式的核心價值。”
蓬萊產區形成的規模化酒莊產業集群,疊加不斷升級的葡萄酒旅游需求,特別是國際消費新場景的持續開拓,釋放出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
仙島酒莊莊主張立慧分享了國際化推廣與酒莊品牌建設的經驗:“我們從2019年推出酒品以來,從無人知曉到與國際品牌合作,始終堅持生產具有地區代表性的優質葡萄酒,并致力于打造綠色酒莊,通過環保種植和精品旅游吸引全球消費者。"該酒莊的逸湖霞多麗珍藏干白以96分的高分斬獲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賽金獎,成為向世界傳遞中國風土與東方美學的重要媒介。
安諾酒莊在提升游客體驗方面形成了一套成熟模式。安諾酒莊總經理李順慶介紹:"我們深耕文旅融合,打造了涵蓋住宿、餐飲、康養步道等功能的3A級景區,并推出情侶休閑、親子教育等多樣化旅游產品。通過舉辦攝影大賽、品鑒會等活動,將葡萄酒與藝術結合,提升品牌內涵。"
君頂酒莊總經理邵學東以4A級景區運營實踐為例,闡釋一站式沉浸式體驗的核心路徑:"我們以‘質感、美感、情感’為靈魂,整合葡萄種植、釀造工藝與文化體驗,推出高爾夫、婚禮攝影等多元業態,讓游客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在品味美酒的同時領略天地與匠心的共鳴。" (整理蓬萊海岸葡萄酒)
酒莊頭條、酒旅文化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