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14:44 瀏覽量:22789 來源:果酒洞鑒
文 | 果酒洞鑒團隊
最近,白酒降度成為大家關注的一個焦點:
五糧液宣布準備于9月推出29度五糧液·一見傾心,瀘州老窖宣稱已開發出了一款28度國窖1573,水井坊也計劃推出38度以下產品,洋河則已推出了33.8度微分子產品……
各大名白酒企業爭相推出低度產品,降度儼然已成為行業的一個風潮,也使得白酒行業圍繞“低度化”的討論持續升溫。
不少白酒企業將降度視為突破市場瓶頸、擁抱年輕化與國際化的戰略方向。然而,也有觀點認為,盲目追求低度化不僅難以實現白酒產業的長遠發展,年輕的消費者本來喜歡追新、嘗鮮,僅靠降度難以滿足年輕人多變的需求。反而,可能危及白酒的核心價值與文化根基。
那么,作為低度酒賽道的果酒行業人士,是如何看待白酒降度這個現象的呢?《果酒洞鑒》團隊采訪了多位果酒行業人士,今天推出上篇,7月15日推出下篇,敬請關注。
林仕瑩:白酒降度,對果酒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林仕瑩(廣州市順昌源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優梅說青梅酒品牌創始人)
其實白酒降度源自廣東,廣東最早的古棉醇就是29°。從白酒的維度來講,白酒降度對口感是沒有什么太好幫助的。實際上來講,白酒目前降度只是酒廠為了拉攏年輕人而想出的一個辦法,他們對老客戶放下不管,想開新客戶,想開新渠道,包括即時零售渠道等等,就是酒廠的一個應急,為了在新形勢下自我解救而想出來的一個方向。對整個酒行業來講,白酒的降度,從健康的角度,會吸引一部分人群去飲用這個低度的白酒。但是中國白酒幾千年的文化,應該來講很難實現他們的一些想法,我覺得對白酒降度的這個解救辦法應該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對果酒更加沒有影響,我認為還是各是各的,它總不可能降到十度啊,對吧?所以,它對果酒的影響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陳靜逸:白酒降度,其實是在幫果酒或者泛果酒引流
陳靜逸(四川寶耳食品有限公司創始人,寶耳制造品牌創始人)
我非常贊同白酒產品觸達更細分的人群,不管是通過聯名還是降度。
單從白酒降度本身來說,作為年輕女性,我周圍非專業朋友圈除了通過這兩年主流媒體而認知到茅臺外,普通消費者基本對剩下的白酒品牌沒有任何基礎認知。包括我自己三年前,也僅是因為作為四川人,也僅能知道五糧液。所以,目前的表象是白酒品牌要讓非白酒消費者認識到自己,不管是通過短劇、聯名,還是通過觸達細分人群的明星和IP。因為在沒做比較難的深層觸達前,讓不了解的消費者認識到這個品牌是專業玩家心中很不錯的品牌,已經完成了很大一步。
但是白酒行業,我個人覺得其實是結構性問題,即白酒的消費場景實在對非專業人士比較有限:調酒不如伏特加干凈;玩重口文化又不如威士忌、龍舌蘭有調性;約會和年輕人聚會場景宣傳實在太牽強;新型場景比如露營、音樂節、獨酌等又不太靠邊。這些深層次觸達,需要非常細節的公關策劃能力。在沒有深入下去之前,白酒降度,其實是在幫果酒或者泛果酒(即只要不是白酒的威士忌、清酒等)引流,類似這個圈子最老派的代表都開始淡化自己邊界了,各位old school也不必再堅持了。實際上,當年日本威士忌能夠在蘇格蘭威士忌歷史文化烙印和鄙視鏈這么強的情況下,還能異軍突起,現在直接在價格上甩掉蘇格蘭威士忌,就是在差不多的文化場景下。
我覺得,白酒降度對果酒行業除了積極影響外沒有任何負面影響。
作為果酒精準受眾人群之一,我周圍的朋友圈不會因為降度去購買根本不需要的產品。白酒因其口味限制、場景問題,基本僅限于商務接待。也就是說,對于不喜歡白酒的年輕人,喝白酒除了打臺面、陪老年人、領導要求,其他時候本來就比較排斥這個帶有服從性測試的產品。特別是這次禁酒令的宣傳,從市場價的角度上來說,年輕人把白酒與服從性測試掛鉤,是白酒企業非常大的一次公關危機。但這個也對商務接待的果酒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即正統不變的白酒都開始出延伸產品了,本來只喝白酒的人群難道不應該嘗試下新的果酒?這也是推動果酒高端化很好的一個窗口,因為老錢old money 都已經松口了,新一代產品立刻可以跟上。
其實壓力反而是給到老白酒品牌的,建議學習安踏,直接收購年輕人可以接受的品牌(即國際化、年輕化的品牌),而不是強行開副品牌。從市場上看,強行開副品牌,基本都會被過強的主品牌影響,比如李寧、邦威、360等還是只能深陷國風,只能刷刷存在感而已。
李俊偉:白酒降度為果酒留下戰略機遇窗口
李俊偉(陜西蓬崍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從產業經濟視角審視,白酒降度潮背后存在三重深層邏輯:
經濟周期驅動:白酒度數與經濟景氣度呈現歷史性負相關。經濟高速增長期(如2010-2020年)高端高度酒繁榮;經濟下行期則低度平價酒崛起。當下白酒降度本質是高端消費回落大眾市場的適應性策略。典型案例是1989年名酒滯銷期,古井貢酒將60度產品降至55度,價格從48元砍至20元,通過“降度降價”打開大眾市場。
年齡結構迭代:酒業話語權正從60后向Z世代轉移。年輕人追求“輕飲微醺”而非“拼量醉酒”,口感友好度與健康性成為核心訴求。五糧液已成立“年輕化專班”,從度數、外觀、容量、定價等多維度重構產品體系;酒鬼酒推進“低度、低端、小酒”戰略;洋河微分子系列更打出“低度不淡,醒酒更快”的健康牌。
價格帶重構:低度酒成為名酒企價格下沉的“安全通道”。當前主流低度產品普遍定位200-700元價格帶(如38度國窖1573售697元 vs 52度版957元),既避免高度酒直接降價損傷品牌價值,又能填補“千元高端”與“百元光瓶”之間的腰部真空。這種價格向低策略實質是經濟下行期的市場防御手段。
我認為,白酒降度是存量競爭時代的求生反應,但若持續下探至20度以下,將模糊品類界限,最終侵蝕白酒的核心價值護城河。白酒企業需在“降度”與“守魂”間尋找平衡點。
白酒降度潮看似對果酒行業形成擠壓,實則加速了低度酒市場的品類分化。白酒企業在28度以下市場將遭遇品類身份危機,這為果酒留下戰略機遇窗口。真正的勝負手不在于酒精度數字的角逐,而在于誰更能代表新一代消費者的生活方式選擇——白酒的低度化本質是傳統權威的妥協,而果酒的本質是自由多元的生活主張。
當白酒巨頭在降度技術中艱難平衡風味與酒精度時,果酒行業應全力聚焦自己的核心戰場:用技術創新守護風味獨特性,用場景創新構建消費儀式感,用文化創新傳遞生活價值觀。最終在低度酒飲的版圖上,果酒將不再是白酒的替代品,而是一個與威士忌、葡萄酒并肩的獨立王國,以鮮明的口感標識和文化基因贏得不可動搖的一席之地。
秦翔:白酒單純降度并不能滿足年輕人的多元化需求
秦翔(浙江紹興古越龍山果酒有限公司總經理)
白酒行業集體“降度”是市場倒逼的必然選擇,但單純降度并不能真正解決白酒年輕化和國際化的核心問題。
我認為,白酒降度是一把“雙刃劍”。
傳統白酒(52°-60°)的高酒精度和辛辣感勸退了許多年輕消費者,降度后(如28°-38°)口感更柔和,更容易被新用戶接受。Z世代更看重風味創新(如果味、氣泡)、低糖健康、高顏值包裝等,單純降度并不能滿足他們的多元化需求。白酒降度是行業的一次重要嘗試,但若僅停留在酒精度調整,而不解決風味單一、品牌老化等問題,很難真正贏得年輕消費者。
相比之下,果酒在口味、健康、社交屬性上的優勢仍然明顯。
短期內,白酒降度對果酒市場的沖擊有限,但長期來看,可能帶來以下影響:消費場景重疊,競爭加劇。白酒品牌資金雄厚,營銷攻勢(如綜藝植入、網紅帶貨)可能擠壓果酒在年輕消費者心智中的份額。部分低度白酒可能添加果味(如梅子、柑橘)以迎合年輕人,與果酒形成直接競爭。影響大小取決于白酒企業如何定位低度產品。若僅作為高度白酒的補充,沖擊有限;若全力轉向年輕化、果味化,則可能對果酒形成分流。
白酒降度后仍是糧食烈酒,而果酒可強調天然發酵、無勾兌的健康屬性,強化“健康+天然”主打“0添加”“低糖低卡”,吸引養生年輕群體。同時加大風味與品類創新,開發更多小眾水果酒(如荔枝、楊梅、桑葚等),避免與白酒的同質化競爭。白酒雖然降度,但仍偏“男性化”,果酒可強化閨蜜聚會、微醺夜話等女性社交場景。
郭怡菲:白酒降度并不能解決白酒滯銷這個核心問題
郭怡菲(四川瀘州順成和莊園酒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我認為,現在的白酒降度并不能解決白酒滯銷的這個核心問題。因為白酒滯銷的核心并不是出于在酒產品本身,也不是因為度數太高,而是因為白酒作為一個文化符號,它背后象征的這種文化是現在年輕人所不喜歡的文化。比如說酒桌文化,還有職場的規訓,這些一時半刻無法通過降度這種事情來達到轉變的。
白酒降度不會對果酒造成一個直接的影響,因為即便白酒降度,降度的區間還是在20°以上30°以下,而這個空間并不是果酒的空間,如果我們只是單獨討論度數的話。
果酒的空間,一般都是在幾度到十幾度這樣的一個區間里面,這是其一。其二,白酒背后所象征的意義和文化,與果酒背后所象征的是完全兩個東西。白酒更多的是一種比較傳統的,甚至有一些迂腐的形象,而果酒卻是非常年輕的、新興的、洋氣的。反而是果酒會更加的去切中年輕人的心頭。
如果說有影響,那么我只能說它是在低度酒的范圍里面有影響。但是到最終,要看果酒也好,白酒也好,各自在市場上是怎么去宣傳的。白酒太過于依賴過去的成功的市場經驗,而還在用過去的打法去打今天的市場的話,他是沒有辦法跟年輕人互動的。而相對于此,現在的果酒很多生產商,更多的是年輕的、創新的,他可能在面對市場的時候會更符合年輕人的一些想法。
呂秀敏:白酒降度,果酒行業需以“強化優勢、錯位競爭”應對
呂秀敏(峨眉山市峨眉仙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峨眉仙品牌創始人)
白酒降度是行業轉型的必然嘗試,但單純降度難真正“年輕化”。
白酒降度雖能短期匹配年輕群體低酒精偏好、拓展新場景及填補腰部市場,但未解決年輕人排斥白酒的核心矛盾(辛辣口感、傳統場景與輕松社交文化脫節)。且過度降度易導致風味流失、工藝壁壘弱化,甚至模糊“白酒”身份,可能淪為同質化產品。
因此,白酒降度對果酒行業是“挑戰與機遇并存”的雙刃劍。
短期看,低度白酒通過客群分流(吸引原果酒消費者)、價格帶滲透(小瓶裝切入果酒輕社交場景)加劇競爭;長期看,白酒企業對低度酒的市場教育將推動整體低度酒市場擴容,同時倒逼果酒行業加速創新(如強化差異化、技術升級)。
在這種情況下,果酒行業需以“強化優勢、錯位競爭”應對。
果酒應錨定天然健康屬性(突出“原果發酵”“零添加”)、深化風味創新(開發小眾果味或復合產品)、綁定年輕化場景(露營、獨酌等),并通過即時零售、跨界聯名等方式精準觸達用戶,避免與低度白酒陷入同質化競爭。
【行業聯動】
尋找果酒新勢力:大賽賦能產業創新
正如以上果酒行業人士所言,果酒與白酒雖同屬酒飲,但發展路徑和核心價值迥異。果酒行業正憑借其天然低度、風味多元、健康時尚的特質,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群體和國際市場的關注。其創新活力與增長潛力,正成為酒類市場不可忽視的新勢力。
上一篇:涼山、遂寧,連續官宣兩場演唱會,郎酒要把“情緒價值”拉滿了!
下一篇:??一顆廣東荔枝的“全球旅行”:科技激活硬核“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