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09:21 瀏覽量:28051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中國酒業狂飆突進的增長神話,已讓這個行業創造了遠超西方同行的"宇宙級奇跡":營收從2004年612億元到2024年7964億元的12倍高漲,其中茅臺45年24164倍的業績暴增已相當于4個帝亞吉歐的市值巔峰。
然而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宏觀經濟承壓、消費場景萎縮、"三理性"時代來臨,再疊加“最嚴限酒令”影響,這架已連續增長46年、高速沖刺20年的“列車”已經難以再維持“超速奔跑”了。
中國酒業戰略咨詢專家、四川省酒類流通協會執行會長鐵犁認為,當下,名酒任務少一點,理性看待階段性調整,降低增速目標,甚至接受一定時期合理范圍內的負增長。
這場必要的“戰略休整”,或許正是中國白酒從“世界規模第一”邁向“世界品牌第一”的關鍵轉折。
01
名酒高速狂飆很長時間了
從1978到2024年,中國白酒行業用46年寫就一段狂飆史:1978年,全國白酒銷售額11億元,同年GDP 0.37萬億元;到2024年,白酒銷售額7963億元,GDP 135萬億元。
46年里,GDP增長約367倍,白酒卻增長699倍,年均增速15.4%,把GDP的9.4%的增速遠遠甩在身后。
瘋狂的龍頭,創造了世界酒業史上絕無僅有的增長奇跡:
1978年茅臺銷售額706萬元,2000年11.14億元,2024年1706億元,46年漲幅24164倍;五糧液1978年411萬元,2000年39.54億元,2024年891億元,46年漲幅21618倍。
國際舞臺上,中國獨占世界十大高端蒸餾酒品牌中的6席,創下多項世界紀錄:中國白酒年產量突破600萬噸,規模居全球蒸餾酒之首;高端白酒年銷量超9萬噸,年銷售額達2800億元,市場份額超越白蘭地與威士忌之和的3倍;貴州茅臺市值超過帝亞吉歐和保樂力加兩大國際巨頭的市值總和;茅臺獨占全球零售價2000元以上的超高端蒸餾酒市場70%份額,單一品牌零售額達到軒尼詩的15倍,相當于干邑“五朵金花”總和的5倍。
資本市場同步狂歡:源于市場對白酒行業“永續增長”的憧憬,以及機構投資者的抱團取暖,2003—2021年,申萬白酒指數最高漲幅110倍,2017—2021年板塊平均市盈率一度沖高至60倍,遠超消費行業30倍的平均水平。
毫不夸張,中國白酒行業用46年締造了“一萬倍增長”的商業神話,而茅臺、五糧液等龍頭更以“24164倍”“21618倍”的業績飆漲,將全球酒業增速遠遠甩在身后。
然而,2024年的數據悄悄變了味:頭部酒企平均增速跌到8.7%,連兩位數都保不住。過去是GDP狂奔、基建擴張、消費升級三股洪流疊加,推著白酒水漲船高;如今洪流退去,行業第一次真切感到地心引力。
如今,當“百倍增長”已成過去式。
行業必須回答:狂奔之后,路在何方?
02
名酒持續高增長的條件已不復存在
在長達46年的中國白酒增長曲線里,藏著三段節奏:2000—2012年被稱為“黃金十二年”,年均增速超30%;2013—2016年“調整期”驟降至5%;2017—2021年“次高端擴容期”回到15%;到了2024年,頭部酒企平均增速僅8.7%。
白酒潮汐式發展的周期規律作用下,站在8000億規模這一產業頂峰,名酒持續高速增長的大環境已不復存在,再強迫名酒高增長無異于“殺雞取卵”。
宏觀層面,經濟轉型與消費降級雙重壓力下,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降至3.5%(2023年為7.2%),高端白酒消費顯著萎縮。
政策層面,"禁酒令"持續沖擊傳統消費場景,中高端酒銷售普遍下滑40-70%,頭部酒企大單品開瓶率驟降50%以上,原本開瓶率僅僅60%的高端白酒品牌,商務宴請市場幾近消失,更是雪上加霜。
產業層面呈現"雙壓"態勢,產能從2016年1358.4萬千升降至2024年414.5萬千升,但仍高于實際需求;同時人均消費量較2017年峰值腰斬(2023年為51.2%),年飲酒量從16.1升降至9.52升,相當于年減25億瓶消費。
消費群體結構性變化顯著,老齡化導致傳統客群萎縮,年輕群體因文化差異對白酒接受度低,形成"中老年喝不動,年輕人不愛喝"的消費斷檔。
市場分化加劇,高端酒需求收縮27%,次高端價格體系坍塌,90%產品出現價格倒掛。300元以上市場向頭部集中,區域酒企在百元價格帶激烈廝殺。
03
名酒放緩速度更利于行業長期發展
8000億規模之后,白酒行業需要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不是規模,而是質量;不是短期爆發,而是長期價值。讓名酒歇一歇,終將讓行業跑得更穩、更遠。
當8000億成為起跑線,白酒需要的不再是沖刺,而是長跑的節奏感。
名酒慢下來、歇一歇,不僅是對市場規律的尊重,更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對整個行業而言,更是利大于弊:
給消化庫存必要的空間。2024年行業規模已達7964億元,但有近3000億元的庫存壓力、動銷放緩成為普遍困境。“歇一歇”為市場提供了消化庫存的緩沖期,重建健康的價格,頭部酒企主動控量保價,為后續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給品牌一個消化的時間。傳統高端酒依賴的政商務場景萎縮,而年輕群體對低度、健康化產品的需求增長。“歇一歇”的窗口期,正是品牌跳出同質化競爭、重構定位的良機。
給營銷變革的機會窗口。行業已從增量競爭進入存量博弈階段,只有“歇一歇”,企業才能有時間靜心打磨產品、重構渠道、貼近真實需求,打開增量市場。
應對消費變革的選擇。白酒面臨“老齡化喝不動,年輕人不愛喝”的困境,行業需要通過產品創新(如低度化、健康化)、場景拓展(如佐餐、調制酒)和文化重塑(如IP聯名)來吸引新消費群體。這種轉型需要時間沉淀,而非短期沖刺所能達成。
由此,鐵犁認為,當下這場深度調整恰逢其時。在歇一歇的檔期,建議酒業可聚焦3個維度發力:
產品上要突破"高度數、重口味"的桎梏,向年輕化、健康化、場景化演進;
渠道上要打破經銷商依賴,建立直達消費者的數字通路;
文化上要超越"面子消費",打造具有時代共鳴的情感價值。
寬窄研究院認為:危機也是發展之機。當下的困難是共同面臨的,曾經的高歌猛進成為歷史,通過這一輪的深度調整后,酒業不會再呈現往日的增長神話。穩中求進一定是最理想的常態,也是產業共同希望的發展局勢。我們看到近年來酒業的產能競賽,“堰塞湖”危機在逐步爆發顯現,噸位決定地位的觀點并非絕對的,盲目的擴張,反之可能背上“在劫難逃”的沉重負擔。前幾年,有多少浮躁酒企在盤謀著100億、300億、500億,甚至千億的天文數字藍圖,如今夢碎一地無影無蹤。
一個有序發展的產業必然是需要有完整的產業鏈,大中小企業的有序匹配,而不是大吃小或只有大的寡頭經濟。當下的酒業必然發生深刻變革,放棄“投機取巧”,放棄賺快錢思維,堅守長期主義,用真功夫釀酒,用慢功夫錘煉品牌文化,厚積薄發,品牌價值源自于時間的價值。酒業到來集體反省、修復、重新認知,自我覺醒的時候了。成功上岸的,也一定是那些敢為者、創新者。
上一篇:四川省微生物學會跨界搭臺 《梅花新韻》,奏響科藝融合新樂章
下一篇:防止中餐過度形式化、“藝術化”丟了食物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