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0 10:10 瀏覽量:15626 來源:華西都市報
談起目前白酒消費市場“茅五洋”等“國家名酒”各領風騷的局面,連任四屆的國家級白酒評委,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白酒工藝大師賀爾軍不無感慨的告訴筆者,今天很多消費者可能不知道,其實30年前,先后舉辦五屆的全國評酒會,才是讓這些酒廠名揚天下的幕后英雄。而隨著1989年最后一屆評酒會封印,白酒江湖風波不再,狼煙漸熄。17個“國家名酒”品牌從此定格,再無來者。
四屆國家評委,中國白酒工藝大師賀爾軍
免戰牌下 少了一條活鯰魚
據了解,建國后國家只組織了五次全國白酒評選。根據規則,從第二屆之后,對上屆評選出的名酒,不再參加初評,直接進入復評或只需復核。而其他參評品牌,從縣、市、省層層選拔中殺出重圍,才能獲得初評的入場券。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規則是保舊爭新的機制,帶有很強的計劃經濟基因。比如第五屆評選,對上屆評選的13種國家名白酒(金質獎)只是進行復評,復評合格的便可保住牌子。而新參賽的362個白酒品牌,只能去爭奪四塊新增的金質獎牌子,其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歷史資料:1979年大連全國第三屆評酒會現場(圖片來自網絡)
上市酒企的今年上半年業績報表充分印證了這一點:“茅五洋”的毛利潤率分別達到了92%、73%和71%,其酒體本身的成本只有售價的十分之一,像奢侈品一樣,渠道和廣告宣傳等其他方面的投入才是這些名酒主要的成本開銷。至于酒的品質,因為30多年來再無真刀真槍的競爭pk,顯得如同雞肋,大家心照不宣,我好你也好。
白酒高端化來襲,中小酒企面臨生存考驗
目前,在白酒行業高端化浪潮下,為了提高企業的業績增長和市場份額,漲價成為了上市酒企的一致選擇。茅臺、洋河、酒鬼酒、口子窖等紛紛提高出廠價或零售價,高價不僅成為了名酒的護城河,也是其吞并中小企業的水源地。市場越來越向“茅五洋”等頭部酒企集中,僅“茅五洋”三家企業的銷售額,就占到了上市酒企的八成以上。中小酒企的生存空間愈發逼仄。根據專家預測,按照當前的趨勢,2022年中小企業生產的經濟型白酒占比,會從2017年的38.4%下降到18.1%。“當這些中小酒企都退出市場的時候,無論怎么盲品盲選,可能市場上已經找不到性價比高的好酒了。”面對當前的市場現狀,賀爾軍頗感焦慮。
酒鄉行打造盲選平臺,首推“經時”初露鋒芒
“我覺得是該我們這些人站出來,為這些中小酒企的生存,為白酒市場的公平競爭發展,為白酒品質消費升級做點什么了”談到此處,賀爾軍一臉毅然之色。“我們做“酒鄉行”的平臺,特別是引入30年前的評酒會“盲品盲選”機制,推出“經時”這個品質白酒的牌子,就是想打破名酒高筑了30多年的壁壘,為中小酒企尋一條逆襲的生路,讓白酒的競爭,回歸到本質。”談到這次與互聯網創業團隊的跨界合作,賀爾軍向筆者袒露了擔綱“酒鄉行”平臺暨“經時”品牌首席品鑒師的初衷。
以詞人命名的酒鄉行“經時”系列酒
“經時.秦觀就是我們從洋河鎮26家中小酒企一百多款濃香品類中盲選的,我們組織了3名國家級評酒大師,20名白酒經銷商和其他專業人士,還有50名飯店經營業主及其他消費者來參與盲選。并首次提出綠色釀造工藝和飲后體感適應度兩項指標,也就是工藝上必須保證無對人有害的超標殘留物,飲后體感沒有頭疼焦渴等不適反應。”賀爾軍向筆者詳細介紹了經時·秦觀的盲選過程。“我們想讓中小酒企都有一個免費展示產品的平臺,一個通過盲品盲選來和名酒公平pk的競爭機制,最終形成一個類似餐飲界米其林的那種標尺。經時品牌就要做這個衡量尺,這個參照系。達到或超過這個標尺的,就是性價比高的品質好酒。”
目前經時白酒除了線下銷售外,還在微信公眾號“酒鄉行”的自有線上商城有售,基于對產品品質的自信,經時白酒喊出“不好喝可退款,喝的好請代言”的口號,消費者可以關注“C位代言”公眾號注冊成為經時酒代言,買酒就是代理價,順手轉發還有收益。
“好酒和好詩是一樣的,經時歷久方為經典。這也是經時這個品牌名稱的由來。我們盲選出的產品以著名詞人命名,以詩意評酒,就是想引發消費者這樣一個聯想:凡是好的作品,像經典的詩詞,一定經得起市場的品評,耐得住時間的考驗”。至于筆者好奇這酒能否pk上千塊名酒的疑問,“30多年了,這些久居廟堂的名酒,也是該拉出來遛一遛了”賀爾軍頗有自信的說到。(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