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9 16:57 瀏覽量:22839 來源:中國食品網
對于中老年人來說,有意識地控制飲食,改掉過咸、過油、過甜、大魚大肉等不良飲食習慣,保持清淡口味,的確有助于慢性病的預防,但凡事要講究“度”,如果完全不吃肉,過分依賴素食,烹飪過程中不敢放油,進食量又小,時間一長,身體可能會吃不消。中國食品網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各項身體機能逐年衰減,牙齒松動或脫落導致咀嚼吞咽能力下降、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減退等因素都會妨礙營養的攝入,再加上一些消耗性疾病的影響,很容易導致營養不良。這種情況下,應當鼓勵進食,及時進行營養補充。中國食品網
六個方面篩查營養不良
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營養科主任曾晶介紹,根據國內外常用的微型營養測評表,可以從六個方面進行營養不良的初步篩查。中國食品網
一是近3個月內,體重是否有明顯的非自主性下降,也就是不因主動減肥造成的體重減少。建議老人像定期量血壓一樣,及時觀察體重變化,最好是清晨空腹狀態下,穿盡可能少的衣服,排便后測量。
二是BMI(身體質量指數),即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一旦低于18.5就意味著消瘦。
三是進食狀況,看老人近3個月內是否有食欲減退、消化不良、咀嚼吞咽困難等情況,進食量比平時少三分之一以上的話,也要考慮存在營養不良的風險。中國食品網
四是活動能力,如步速是否有明顯下降等。
五是近3個月內是否有應激或急性疾病。
六是有沒有癡呆或抑郁等精神疾病。
八個方法補充營養
為保證膳食中攝入充足蛋白質,老年人應做到以下幾點:
●吃夠量 一般來說,老人每日每公斤體重最好補充蛋白質1.2—1.5克,具體到食物大概是每天吃100克肉類、一杯牛奶、一個雞蛋以及40克大豆制成的豆腐、豆漿等豆制品。75歲以上高齡老人如經醫生診斷患有少肌癥,可在醫生指導下食用全營養特殊醫學食品,每日每公斤體重補充蛋白質1.8—2.5克。
●搭配食用 由于肉蛋奶中的氨基酸組成和人體需要的模式接近,其所含的動物蛋白比谷物、豆類中的營養價值更高。如果能將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搭配食用,利用蛋白質互補作用,可以大大提高食物蛋白的利用率。因此,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最好分散到一日三餐中搭配食用。中國食品網
●少食多餐,食物做爛 牙口不好、消化功能不好的老人最好少食多餐,一天可吃4—5餐,并盡量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吃肉時就要選擇肌肉纖維較短的魚肉、蝦肉等。烹飪上也可采用一些易把食物變得松軟的做法。
●保證肉質的松軟嫩滑 燒、燉、燜、蒸也可使肉中蛋白質軟化,易于人體消化吸收。也可把食物打碎,制成濃稠湯汁,連湯帶水吃下去。
●膳食、運動、藥物三管齊下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慢性疾病的老人,在飲食上需適當控制,但不要因噎廢食,什么都不敢吃。控制慢病除了飲食因素,藥物調節也很重要,應做到膳食控制和藥物控制的平衡。此外還要堅持運動。
●別放棄胃腸功能 老年認知障礙晚期患者如出現明顯進食不足,家人應選擇插胃管和造瘺,千萬不能只依賴蛋白輸入而放棄胃腸功能。
●推廣老人營養餐 對高齡老人、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應進行社會化供餐,并制定明確的老人膳食標準。
●多做抗阻力運動 堅持走路對老人鍛煉肌肉來說還遠遠不夠,最好適度進行練啞鈴、拉彈力帶、騎自行車等抗阻力訓練。值得提醒的是,運動應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以身體能承受為度。中國食品網(梁超儀 田乃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