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4 11:55 瀏覽量:12704 來源:中國烹飪
熗作為烹飪技法,分熱熗和冷熗兩種。業內又將熱熗稱為熗鍋,冷熗則稱為熗拌。熗鍋鯉魚就是熱熗做法。
多次聽中國烹飪大師陳廷龍先生講,成都天府新區有一位年輕廚師做的熗鍋魚口感不錯。5月24日這天,我和陳廷龍師傅、羅遠義師傅、王正斌師傅等一行人專程來到九號領地餐館,見到了餐館廚師長李杰,并品嘗了他用胭脂魚烹制的熗鍋魚。
李杰,1984年出生于四川省資陽市,高中未畢業就輟學,跑到成都川國味酒店打工、當學徒,由于他勤奮好學,師傅們都喜歡教他,很快他就可以獨立上灶炒菜。從他烹制的熗鍋魚來看,盡管陳大師指出沒上幾次做得好,但就色澤、味型、口感而言,還是可見其良好的基本功。李杰講,這道菜他做了七八年,點擊率比較高,許多老顧客每次來都要吃,評價其麻辣酥嫩、口感綿長。
在傳統川菜中,人們對麻辣菜印象最深的可能是:麻婆豆腐,水煮牛肉、麻辣雞塊、麻辣牛肉干等,而對熗鍋魚知道的不多,許多菜譜書也沒把它寫上去。在查閱1982年由日本主婦之友出版社與四川省蔬菜飲食服務公司聯合出品的《中國名菜集錦·四川卷》時發現,書中挑選了都江堰市幸福餐廳由張金良、馮理暢、劉順成三位師傅合做的九道川菜,分別是:虎皮肉卷、石爬魚、四鮮肉脯、白果燒雞、茅梨肉絲、紅燒牛掌、熗鍋鯉魚、雞皮慈筍、荷葉蒸肉。
在2018川菜產業振興峰會上,我與前來赴會的張金良傳人劉昌正、馮理暢、曾代全進行了詳聊。他們表示,師父張金良當年做熗鍋鯉魚,是在麻辣味型的干燒魚基礎上的創新,加上都江堰所產的野生河鯉肉質鮮美、細嫩,價格不貴,肉質口感比草魚好,所以熗鍋鯉魚成了幸福餐廳的保留菜肴,后收入四川名菜肴。
那么要如此理解“熗鍋”二字呢?首先要從“熗”字入手。
《簡明中國烹飪辭典》對“熗”是這樣解釋的:“就是把原料先行刀工處理,成塊、條、絲、片等形狀,然后在沸水中焯熟,最后用花椒油等調料熗制的方法。多用作做冷菜用。熗的品種也較多。如:熗生雞絲、熗腰片、熗魚片等品種。”顯然此種解釋是不夠全面的,是有瑕疵的。
倒是1979年由溫江地區蔬菜飲食服務公司、溫江地區廚師培訓班教研組編寫的《烹飪》(內部資料)注解得要全面些。全文如下:“熗,意使主料搶進調味品之香味。適宜熗制的原料一般是植物性的,但也有熗制動物性原料的,如熗鍋魚。凡熗之料,均應和鹽腌制后再熗,且不勾芡。但熗進香味的方法在具體操作中有熱熗和冷熗。熱熗:一般是將干辣椒、花椒入少量油鍋炒出香味,放入腌后的主料,用旺火,急速簸鍋,使主料迅速斷生入味,出鍋,以保持主料脆嫩。宜熗制質地脆嫩鮮之植物性原料,菜品如熗蓮白。還可在熗后的基礎上再予拌味的。冷熗:是將腌制好的主料入盆,倒入已炒出香味的干辣椒、花椒等調味品,加蓋燜起,使香味滲入主料。此法最宜熗制黃瓜。”
由此可看出,熗作為烹飪技法,分熱熗和冷熗兩種。業內又將熱熗稱為熗鍋,冷熗則稱為熗拌。熗鍋鯉魚就是熱熗做法。
在制作過程中,無論鯉魚是切成瓦片狀,還是保持完整,都要先將鯉魚精(鯉魚腥線)去除,否則成菜有腥味。
先在魚身靠近魚鰓處用刀直切一刀,再在魚尾處直切一刀,就會發現魚肉中有一條細細的魚線,用手牽住一端再用刀輕輕拍打魚身,邊拍邊扯,很快就將鯉魚精扯出來,將魚翻一面,依此法扯出另一根鯉魚精,扔掉不用;
然后用刀在魚身兩面輕劃兩刀,入盆內加料酒、鹽、姜、蔥抹勻,放置半小時,入旺油鍋中炸至皮酥、呈金黃色,撈出;
鍋內留少量油,下干辣椒、花椒熗至香脆,鏟出,用刀剁幾下成刀口花辣椒面待用;
用熗過干辣椒節、花椒的油炒香豆瓣、姜、蔥、蒜,倒入啤酒、醬油,放入炸好的魚,收汁,待汁快收干時加味精、香油、刀口花辣椒面、酥花生碎、香蔥頭,起鍋即可。
李杰告訴我,之所以用胭脂魚而不用鯉魚,是因為前者的口感比后者好,人工喂養的鯉魚肉質較粗,口感也不行。(文|胡曉遠 插畫|鄭莉)(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
上一篇:胡曉遠: 在成都品血漿鴨
下一篇:胡曉遠:冷熱蒜泥白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