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4 17:05 瀏覽量:24724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編者按:如果御風飛翔,從萬米高空俯瞰中國西部大地,最壯美的莫過23000平方公里的綠色沃野成都平原。龍泉山脈護衛在東,大小涼山固守于南。水網如織,土壤豐饒,氣候宜人,物產多樣,世人稱之天府之國。
這片沃土上,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這座三千余年城址不迀、城名不改的城市,在千年時光中生長自己的空間。塑造城市空間的是人,而推動其格局演變升級的無疑是經濟社會建設。
在這里,我們一同回望成都高新區砥礪奮進走過的30年。
成都高新區南部園區夜景
“以前這里都是田壩,小時候我家就在這里。”陳世群自小就生活在成都神仙樹片區,她所說的那片早已消逝的田壩,正是現在繁華喧囂的成都二環路。而此地,也恰是30年前成都高新區的起步區。
1988年,踏著時代改革脈動的成都高新區開始籌建。一年后,成都高新區領導小組正式成立,劃定成都高新區位于南郊神仙樹片區,先期啟動2.5平方公里建設。
這看似簡單的選擇背后,卻有著縝密的思考與長遠的規劃。“這片區域離城市很近,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稍加延伸就能滿足、容易開發,而且它離城區還有一定距離,有發展空間。這兩點讓它成為我們選擇的最佳區域。”時任成都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張學果介紹。
拓荒之旅如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異常艱辛。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絕大部分是農田、農舍和荒地,很多村莊沒有公路連接,遇到下雨天,“自行車都騎不進去”。
沒有路,破土動工修。沒有錢,向銀行貸款,成立股份公司定向募集。沒有什么能阻擋高新人前進的腳步,他們用智慧和拼搏為區域發展的未來鋪平道路。
石羊街道對比
從無到有,阡陌變通途。1995年,成都高新區基本完成2.5平方公里起步區建設,水、電、氣、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基本建成,自動化變電站、標準廠房、實業大廈、國際站貿中心街、中小學、寫字樓等一系列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建成并投入使用。
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是寫入成都高新區血脈基因里的使命和擔當。在起步區建設階段,以地奧集團為代表的一批科技型企業,就開始在此扎根創業,蓬勃發展。自1991年獲批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不到4年時間里,2.5平方公里的空間已經無法滿足發展的需求。
經濟社會建設強烈呼喚區域擴容。1996年,經成都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進一步加快成都高新區建設和發展。很快,芳草街、肖家河兩個街道和桂溪、石羊場兩個鄉整體劃入,成都高新區面積從2.5平方公里擴展到了47平方公里。
拓荒之路邁上新的起點。成都高新區的園區生產、科研設施、基礎設施持續完善,火車南站加工貿易區、起步區工業園、石羊工業園、天府軟件園等10余個技工貿園區相繼開建。
2010年,成都高新區南區區劃再次調整,中和鎮全部和華陽街道部分區域從雙流縣整體劃入,成都高新區面積達到130平方公里??臻g格局躍升,城市風貌提升。此后,成都高新區朝著產城一體的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邁進,一個面向未來的城市空間格局前景可期。
天府立交
未來,就清楚寫在成都高新區的天府大道上。30年前,這里只是普通的鄉間小路。1998年,小路上突然扎堆起鏟車、挖掘機和許多工人,這條6年后更名的天府大道破土動工,2002年順利通車。
橫空出世的大道震驚世人:路寬60余米,兩側綠化帶20米,全長12.5公里,雙向8車道。很多初次看到的人感嘆:“這不是飛機跑道嘛!”
2012年,天府大道再次升級,以天府廣場為中心向南北延伸,規劃長度150公里,貫徹全域,氣貫長虹。
從一條鄉村小路拓展成世界最長城市主軸,天府大道遠不止一條超級大道那么簡單。它不僅是物理上的中軸,也是城市經濟、交通、景觀的中軸,更是聚集高端要素的重要載體。
2005年,成都天府軟件園正式投入運營。這個中國最大的單體軟件園區分布于天府大道兩端,園區建筑包含空中連廊、地面步行走廊、下沉廣場庭院,為600余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員工和創業青年提供了一個充滿活力的發展空間。
從成都天府軟件園沿天府大道北行,在距離天府立交不滿百米處有一座“網紅”建筑:高新國際廣場。因在2011年的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中出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高新國際廣場修建于2002年9月,5棟樓組成建筑群,如一顆寶石被切割成5塊,中間的梭形建筑既像是寶石的核心,閃耀著創新之光,外形又如同一艘大船,朝著未來揚帆起航。一如它所在的成都高新區,30年來乘風破浪、披荊斬棘,敢想、敢為、敢闖。
從成都天府軟件園沿天府大道南望,兩個街口處就是那座氣沖云霄的中國-歐洲中心。上下46層,塔高192米,建筑總面積約21.3萬平方米,已有48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機構入駐。這個國內重要的對歐綜合服務平臺、歐洽會永久會址,每到夜幕降臨,燈光從百米高空流轉而下,為蓬勃發展的高新南區增添了許多光彩。
在天府大道兩側,還有以環球中心為標志的多個大型商業綜合體相繼建成,以鐵像寺水街為典型的生活綜合體一一呈現,以菁蓉匯為代表的創新創業載體加速成型。新川創新科技園等園區快速發展,成都金融城等金融載體迅速涌現,桂溪生態公園等一眾公園、綠地、湖泊、生態帶相聯通。
一路向南,活力還在不斷增強。2016年3月,成都高新區與雙流區簽訂合作協議,共建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兩年多時間,這里已成為省市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核心集聚空間,一座產業新城正拔地而起。
中和對比照片
時光如刀。30年專注于改革、開放、創新,當年的偏遠村莊,如今已被雕刻為最能體現成都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活力、最能代表成都國際化現代化水平的核心區域,高新南區也從最初單純的產業開發區發展成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城市新區。
在高新西區,西芯大道-科新路與天府大道一樣,見證了區域的蝶變與升級。
時間退回到2001年12月,郫縣成都現代工業港劃入成都高新區,成都高新區西區科技園的歷史由此開啟。
“當年我被派到成都,上網搜索這個地方還是荒地。”現任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英特爾封裝與測試部總經理羅賓·馬丁,是當年成都工廠的負責人。
英特爾公司看中了高新西區的發展潛力,2003年落戶于此,此舉成為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拐點,深刻影響未來全區乃至成都市、四川省產業發展的路徑。
同年12月,成都高新區西部園區面積由7平方公里擴大到35.5平方公里,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多空間。
緊隨者英特爾的腳步,宇芯(成都)來了,成都芯源系統來了,莫仕連接器來了。幾年間,它們相繼落戶在科新路旁。曾經鮮為人知的鄉村,已然成為芯片產業的集聚高地。
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在成都高新區設立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區。十年高速發展,于2010年升級成為綜合保稅區。得天獨厚的24小時通關運作制度,讓綜合保稅區為成都高新區發展贏得了加速度。
2010年,清水河以南部分區域被劃入高新西區,至此,高新西區面積拓展為43平方公里。
區域空間的拓展,為筑巢引鳳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京東方、戴爾、富士康、德州儀器等大批重大產業化項目相繼落戶,成都高新區已成為省市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核心區和引領區,加快融入全球產業版圖。
千禧年間還是機耕道的西芯大道,如今已撐起四川省外貿進出口產值的半壁江山,2018年上半年成都高新綜保區進出口總額在全國綜保區中位居第一。
歷史的發展,總有一些關鍵的節點、關鍵的時期。2017年之前,綿延百里的龍泉山是成都市的外圍生態屏障。時年,成都市總規修編,吹響“東進”戰略的號角,龍泉山變為城市中央綠心。
千年城市格局,為之一變。作為“東進”戰略的主陣地,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建設的宏偉畫卷就此展開。
新川創新科技園
2017年4月,成都高新區正式托管簡陽市12個鄉鎮,區域面積拓展至613平方公里。這個成都高新區新的發展增長點,朝著“一年打基礎、三年見雛形、五年聚產業、十年立新城”的目標奮進。
“一年前我家住在村里,只能喝井水?,F在搬進了鎮上小區,不僅喝到了自來水,小區環境也特別好。”18歲的謝米華家住高新東區三岔鎮,生活今昔對比令她感觸很深,“看著周圍熱火朝天的建設,我相信家鄉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
臨空經濟是區域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由產業形態演變和運輸方式變革共同作用的產物??崭坌鲁堑慕ㄔO,在成都高新區的產業結構中注入了“臨空經濟”的新元素。從啟動建設至今,空港新城入庫項目共246個,已簽約及注冊項目64個,協議總投資達1627.28億元。
空港新城的最大標志性工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這一年多來也取得了突破性的建設進展。項目施工如火如荼推進,一期工程計劃2019年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使用。
未來,占地21平方公里的新機場預計實現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0萬噸,年飛機起降量達到32萬架次。新機場將成為動力十足的經濟樞紐,驅動產業投資、優化經濟結構、提升開放能級,打造成為帶動成都乃至全省發展的強勁引擎。
今年上半年,作為成都市東部新城建設的“雙引擎”之一,成都天府奧體城基礎設施項目在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集中開工,為下一步舉辦國際超大型賽事奠定基礎,也有利于相關產業生態的培育,有助于成都實現城市整體提能升級,未來將進一步塑造成都“三城三都”的城市品牌。
改革開放40年,成都從一個內陸城市完美蛻變為國際化城市,成都高新區是其中重要的一極。過去30年的砥礪奮進,成都高新區以改革、開放、創新為動力,不斷突破窠臼,革故鼎新,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歷程的絕佳樣本。(成都高新區創作團隊 記者葉青)
上一篇:寧波市整治農村假冒偽劣食品
下一篇:李彬博士專訪:與周公一條線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