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31 09:25 瀏覽量:23237 來源:中國食品網
此前有外媒報道,家樂福正研究出售中國區業務,買方可能是阿里巴巴+歐尚。不過,家樂福否認了該說法。近日,這則傳聞終于有了新動向,家樂福發布公告稱,騰訊與永輝將對家樂福中國進行“潛在投資”,家樂福與騰訊和永輝已簽署相關意向書。業內人士表示,家樂福選擇與騰訊合作,全國性零售商超企業已經完成站隊。接下來,區域零售企業將成為阿里和騰訊爭奪的對象。
■三方聯手完善零售內涵
近日,家樂福發布公告稱:家樂福已與騰訊和永輝就對家樂福中國進行“潛在投資”簽署投資意向書。公開內容顯示,家樂福看中騰訊的卓越技術和永輝的豐富運營經驗,尤其是生鮮行業的深厚積累。公告稱,家樂福仍將是家樂福中國最大股東。騰訊及永輝的投資金額尚未對外公布。
家樂福與騰訊宣布已就在華開展戰略業務合作簽署初步協議,本項戰略合作將結合家樂福的豐富零售專知與騰訊的數字化技術與創新能力。通過此次戰略合作,家樂福將提升其線上曝光率、提高線上與線下零售業務的流量并利用騰訊先進的數字技術專長開發全新的智慧零售項目。另外,騰訊將在家樂福生態圈內進一步發展其社交平臺所提供的零售服務、推廣微信的使用與微信支付、云計算等服務。
隨后,永輝發布公告稱,永輝、騰訊與家樂福達成股權投資意向書。三方將協作共贏,在供應鏈整合、科技應用和業務賦能等方面進一步展開合作。上述擬投資事宜及有關合作尚處于初步探討階段,尚未就投資協議達成一致,尚未履行有關各方內部審批及有關行政審批程序。
針對此事,家樂福集團全球總裁彭博華表示,“未來家樂福將以更加團結、靈活、開放的態度開展工作,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對待顧客,以更加坦誠的胸懷與業內伙伴深入合作。我們宣布與騰訊開展數字化的合作,和永輝開展在食品領域的合作,他們都是最好的結盟伙伴。”
家樂福亞太地區總裁唐嘉年稱,未來將對家樂福進行改造,家樂福在賣場小型化、擴大餐飲、加強體驗的同時,還堅持做商品結構調整和品牌提升。
朗然資本創始人合伙人潘育新就此做了猜測:一是前期合作主要利用微信,以微信支付為工具,同時以小程序、企業號等為流量入口,將廣告營銷的形式做好;二是幫助家樂福做會員管理機制;三是騰訊背后強大的IP與產品結合起來。
■謀轉型求“一線生機”
作為零售業曾經的“黃埔軍校”,家樂福曾多次謀求轉型未果,這一次牽手騰訊與永輝,看似是抓住“一線生機”。
據了解,自1995年進入中國以來,家樂福通過實行單店分權、店長責任制等獨特的管理模式,發展得還算順風順水。2003年以前,家樂福在中國共開店81家,2003—2006年的3年間,家樂福門店數以每年16家速度遞增,使家樂福成為當時入華外資企業中獲得最快發展的“領頭羊”。然而,競爭對手大潤發崛起,另一外資超市巨頭沃爾瑪也對其有沖擊,加以政策影響,家樂福在華的表現不佳,衰落之象凸顯。
海通批零的數據顯示,2009年家樂福內地市場的銷售額首次被大潤發趕超,第二年門店數量又被沃爾瑪趕上,市場份額從2012年起不斷下降。到2013年,盡管家樂福的門店數維持在236家左右,但由于大賣場份額受到其他零售業態的蠶食,2012年以來累計關店數超35家。與此同時,阿里、京東的線上業務逐漸“搶走”了更多的年輕消費者,線下商超受到沖擊,但沃爾瑪、大潤發、百聯等傳統零售業通過上線電商網站、跟京東與天貓合作創建線上門店、開發自有移動App等多種方式走到線上。
反觀家樂福,這個老牌的法國傳統零售業,由于核心運營人員習慣線下運營,導致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去探索中國線上的打法。家樂福先后啟動過O2O業務,依托于門店資源、物流供應鏈以及配送系統網上商城率先在上海上線,并拓展至北京,但對于這個沒有電商基因的法國企業來說,線上業務一度不溫不火。線上發展的不利,讓家樂福迅速掉隊。截至2016年,大潤發的單店業績為2.64億元,而家樂福僅為1.58億元。曾有消息傳出,家樂福正研究出售中國區業務,買方可能是阿里巴巴+歐尚。
■五年規劃急補短板
食品消費轉型是一個重大挑戰。現在,不管是出于身體健康還是可持續發展考慮,消費者都希望以一種更加健康且可持續的方式進行消費。
彭博華表示, 未來家樂福將努力引領全球的食品消費轉型潮流,為顧客服務,讓顧客能吃得更健康。為此,家樂福推出“家樂福2022計劃”,采取一系列措施,希望強化與生產商的關系,采取更具可持續性的生產模式,在店內銷售質量高、價格優的產品。
家樂福全球未來五年計劃提出,在生鮮食品領域,吸引100多萬名新顧客購買生鮮產品;在有機食品領域,有機食品營業額將由目前的101億元增長到391億元;在自有品牌領域,自有品牌營業額占比達到集團整體銷售的三分之一。
在家樂福未來五年規劃中,家樂福將在數字化方面的投資擴大到6倍,到2022年共投入219.5億元,目標是成為食品電子交易的龍頭企業,聯合實體門店和數字化優勢,打造一個全球領先的多渠道發展的家樂福。據了解,今年家樂福在法國將推出一個面向顧客統一的銷售網站,同時將提高網上訂貨、線下取貨以及配送到家的服務水平提升。
有專家認為,中國市場是家樂福全球市場的重要部分,牽手騰訊和永輝,在中國市場探索食品消費轉型和數字化運營,利用騰訊去中心化的策略以及永輝在食品領域的強勁優勢,積累經驗,從而促進家樂福全球實現轉型。
■結盟或成未來趨勢
目前,騰訊新零售布局已經拓展到多個領域,先后投資入股了美團、永輝、京東、每日優鮮、唯品會等企業。與阿里采取中心化策略、建立自有生態圈的新零售布局方式不同,騰訊采取的是一種去中心化的策略,為合作企業提供騰訊一整套“智慧零售”輸出方案和相關優勢資源。有業內人士表示,在騰訊的新零售版圖中,家樂福不會是最后一個。
目前,除了華潤萬家、物美、家家悅、華聯綜超、人人樂、步步高、紅旗連鎖外,中國主要商超企業紛紛選擇與線上企業結盟。目前,高鑫零售、百聯、三江購物、新華都等企業已歸屬阿里新零售陣營,沃爾瑪、永輝、武商聯選擇騰訊作為新零售轉型合作伙伴。步步高因籌劃重大事項停牌,有業內人士稱,其或與騰訊和阿里其中一方進行合作,前者可能性更大。
有分析人士稱,家樂福選擇與騰訊合作,全國性零售商超企業已經完成站隊。接下來,區域零售企業將成為阿里和騰訊爭奪的對象。 (本報記者王金臣 綜合整理)
延伸
互聯網巨頭“盯上”傳統零售
為何互聯網巨頭們都愛擁有傳統零售?招商證券零售行業的研究報告顯示,從阿里巴巴年度活躍買家的增速來看,2014年到2016年間呈每年下降趨勢,而京東的獲客成本也從2013年的88元/人升至2016年的188元/人。
招商證券研究指出,目前互聯網巨頭面臨兩大挑戰:一是線上用戶增速放緩,流量紅利見底,獲客成本劇增;二是在不考慮房租的情況下,線下邊際獲客成本近幾年基本持平,且用戶忠誠度更高。因此,線下零售的價值正在被重估,以互聯網巨頭為首的互聯網企業獲取流量已經開始從線上轉移到線下。中國食品網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6萬億元,增長8.1%。這也可以反映,仍有絕大部分流量和消費在線下,線下的消費群體不可小覷。中國食品網
招商證券研報認為,互聯網巨頭們掀起了新零售的浪潮,而未來行業的發展也將由互聯網巨頭來引領。由于互聯網巨頭體量大,進行新零售探索時財務壓力比較小,而新零售的模式探索、迭代和落地需要巨大的投入。數據顯示,上一財年阿里、騰訊的經營性凈現金流超過A股主要零售企業之和(剔除負值)的兩倍。而對于這個領域的創業企業來說,更多可能在一些小業態上有發展空間,或扮演新零售潮流的追隨者。中國食品網
零售業資深觀察人士鮑躍忠曾表示,如果說發生在20年前,以大賣場、便利店為代表的現代零售變革是改革開放后外資進入中國所推動的,那么目前看,這一輪新零售變革將是由線上巨頭推動的、以技術驅動為標志的零售變革。
鮑躍忠認為,互聯網巨頭將給傳統零售帶來4個新技術。一是獲客技術。新零售的經營主線應該是“找到顧客—鏈接顧客—產生影響—增強粘性—打造終身顧客價值”,在這種零售邏輯的轉變之下,上述的整個鏈條都必須借助互聯網的技術手段、采用互聯網思維,才會取得最佳鏈接顧客的效果。
二是提升消費者體驗技術。在當前環境下,有效解決和提升消費體驗需要依靠“商品+服務+零售功能+技術”,而未來提升消費者體驗則更多依賴技術的支持,用技術來改變零售模式、效率和手段,從而提升消費者體驗。中國食品網
三是提升零售效率技術。在當前互聯網、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市場環境下,所有的零售企業首先要成為一家信息技術企業,具備較強的信息技術研發迭代能力。未來的零售企業在提高效率上需要有3點突破:一是由以管理商品為中心的信息技術走向管理顧客、管理訂單為中心的信息技術,二是由靜態數據走向動態數據,三是由分割的模塊化邏輯關系走向鏈接的新關系。
四是降低零售成本技術。當前對零售企業來講,最大的成本是效率成本。零售企業應該更多地關注提升供應鏈效率、物流效率、商品管理效率、店鋪運行效率等方面,通過效率的有效提升,切實降低企業成本。中國食品網 (來源:和訊網)
上一篇:中國食品網 檢方提起公益訴訟將重點辦理生態環境和食藥安全案件
下一篇:中國食品網 津冀兩地食用農產品“進京”之路更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