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31 10:19 瀏覽量:25898 來源:中國食品網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3億,占總人口的16.7%。老年人口數量多,老齡化發展速度快等問題,使得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任務顯得愈發繁重。在龐大的老齡群體中,存在大量長期臥床的老人,他們因種種原因無法離開床鋪,喪失完整、獨立的活動能力,如何讓這些人群得到妥善安置以及合理的臨終醫療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一位日本學者在歐洲的見聞,或許能給中國的養老產業帶來啟示。
作為老齡化問題同樣嚴峻的日本,在臥床老人的問題上采取了諸多措施,以確保老人們的生命延續。但這些措施是否順應自然規律?是否給予了老人們尊嚴?這些問題在日本學術圈引起了廣泛爭論。
在日本,長年臥病在床、無法行動,正在做中心靜脈注射或經腸道營養的老人不計其數,這是非常不合常理的一種現象。眾所周知,日本的醫療水準是處在世界前列的,這種現象的出現,讓日本學者宮本顯二感到不可思議。為尋求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宮本顯二踏上前往歐洲考察之路來找尋日本和西方國家在處理老人問題上的差異之處。
考察中,宮本顯二發現,在歐美人的普遍認知里,高齡者到了臨終期會失去食欲,這是順應生命發展規律的事情。而使用經腸道營養或點滴等人工補充營養的方式為高齡者延命,在歐美人看來,是在干涉他人的自然發展,是一種侵害人權與倫理的行為,是對老人的一種虐待。
宮本顯二重點考察了歐洲的人權社會福利大國瑞典。在斯德哥爾摩,宮本顯二通過安妮卡·塔克曼醫師,前往失智癥專科醫療及照護機構進行考察學習。
在考察一所早發性失智癥老人院的過程中,宮本顯二得知該院創立兩年以來,共有6位患者在此地過世。一年里有3位患者因吸入性嗆傷移送至醫院,但都在短時間內回到安養院,在熟悉的溫暖環境中離世。失智癥是一種發展至末期會導致患者死亡的疾病,即便是到患者無法進食的狀態,家屬也不會用點滴或經腸道營養法來人工補給營養。中國食品網
入住瑞典高齡者照護機構的人,依舊可以享受人生中的美食和美酒,這些機構并不會因為入住患者的病情而不讓患者享受人生的樂趣,這讓宮本顯二大為震驚。除此之外,患者還擁有可貴的自由。由于失智癥患者會迷路,因此在散步時會有看護員隨行在側,避免發生意外。宮本顯二在一個照護機構中認識了一名80歲女性失智癥患者,她每天定時都要出門散步,但固執地拒絕看護隨行。若是硬要阻止她單獨出門的話,她會打破窗子逃出去,因此機構在和家屬會商之后,照護機構決定讓她攜帶具有衛星定位功能的手機,允許她每天進行2小時的單獨散步。而在日本的相關院所中,除了那些身體硬朗、腦子還清明的患者之外,院所是絕不會允許失智癥患者單獨出門散步的,一旦發生意外,院所將遭到管理失職的訴訟。中國食品網
除了外出之外,日本對高齡者的行動還有許多其他的限制。例如有些醫院,碰到長期臥床的高齡患者會有劇烈身體動作時,會用布條將他們的身體或手腳綁在床欄上。對于這種并不人道的處置方式,醫院常會有這類解釋:亂動時腳卡進床欄里,有可能會骨折,他們這樣做,是以患者的安全為優先考慮因素。相比之下,瑞典的國民卻愿意承受一定的風險,以換取身為人的基本自由。中國食品網
宮本顯二在實際考察并查閱大量有關材料后還發現,瑞典患者的住院時間也比日本短很多。在瑞典,心肌梗塞的患者大約5天、乳癌或骨折患者則是在手術當天就會出院移往照護機構。同時,在瑞典,入住照護院所的高齡者,通常也會在同一機構中進行安寧照護,并不像日本一般,視病況移送到其他院所或醫院。并且,瑞典也不會出現日本那樣將患者綁在病床上的現象。中國食品網
在人生接近終點、已不再進食的人,瑞典的醫院不會用點滴或經腸道營養干涉,患者以自己能吃得下、喝得下的量為主,讓生命依循自然的腳步逐漸枯萎、回歸。不做延命醫療的瑞典,2012年時,平均壽命為81.7歲,日本同期則為83.1歲,落差并不大。中國食品網
文化性、民族性和社會觀念的不同,如此鮮明地反映在高齡者的醫療面上,瑞典與日本的醫療制度究竟那種更可取,實在見仁見智。活的時候盡情享受,死的時候干脆利落,生命是為了享受人生而繼續,而不僅僅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中國食品網 (木兮)
上一篇:中國食品網 健康理念成“香餑餑” 眾乳企角力體育營銷
下一篇:中國食品網 蘭州牛肉面文化塑造+品牌建設 香飄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