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2 14:50 瀏覽量:25392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關注
未被房貸透支的“小鎮青年”
“小鎮青年”成了各行各業緊盯的對象,也成了提拉內需的神奇力量。
大家不約而同地覺得,相對于一線城市閉店、裁員的競爭壓力,生活在三四線城市的小鎮青年,身上沒有高額的房貸,他們可以開著自己喜歡的汽車,下班后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吃飯嗨歌,周末去電影院刷幾部電影,年末再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表面上“收入不高”的小鎮青年,實際上生活得非常滋潤,甚至令不少一線城市疲憊不堪的白領羨慕不已。
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餐飲的增長動力會不經意間從一二線城市轉移到三四線城市,而主導的人群也漸漸從都市白領轉移到小鎮青年身上。與其在一線城市爭個頭破血流,不如到三四線輕松撈金。
他們的依據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1. 一二線城市商業體暴增,餐飲競爭進入白熱化;
2. 一二線城市經濟蕭條,消費者收緊了腰包,影響餐飲消費;
3. 三四線城市中產階級的比例不斷增長(麥肯錫數據顯示,2022年達到40%),收入不斷提高;
4. 一二線城市的生活正在復制到三四線,消費升級快于城市發展;
5. 小鎮青年生活壓力小,有錢又有閑。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案例
去三四線城市開店,他賠了1500萬
“去三四線城市開店就是個大坑。”彼酷哩烤全魚創始人田學偉后悔莫及。他說,前幾年他的品牌勢能在鄭州正盛時,他便跑到駐馬店、漯河、許昌等地開店,最后卻賠了一千多萬,“至今還在買單,還有2家店沒關掉”。
真金白銀地干過,他才意識到,三四線城市只有租金比一線城市低,其他方面尤其是供應鏈、管理等成本都是增加的。以前往往看到的是那個市場缺乏什么品類,事實上是沒那個人群。
他認為三四線有兩難:第一個,做高端的沒這個人群;第二個,做低端的話,老百姓會算賬,他有大把的時間在家做。“這一點上,改變當地人們的消費習慣是非常難。”
總之,他覺得在三四線城市,夫妻店可能會賺錢,正規品牌化運營的話,很難。“租金實際上是個風向標,越高代表著顧客群體越厚重。”田學偉說。
三四線城市要做起來,難度一點都不比一線城市低。“城市級別越下沉,除了顧客的消費能力下降以外,顧客口味的封閉性更強,消費更加理性,更加追求性價比。”
所以,三四線城市其實更考驗一個餐飲企業的內功,產品開發、成本控制、運營效率、供應鏈管理這些內功不夠的話,下沉是很難把握的。
調查
三四線餐飲市場特點面面觀
有人說去三四線是坑,很難做,但有人卻賺得盆滿缽滿,就像海底撈。三四線對于餐飲人到底是藍海還是陷阱呢?
三四線餐飲市場的6個明顯特征。
1、房租人工低(相比一線競爭環境寬松)
這一點對餐飲商家來說毋容置疑是顯著優勢。就拿海底撈來說,在北上廣深招聘一名服務員需提供的保底工資是4300元,而在揚州、常州、宜興等城市則是3500元。而一般的餐飲品牌開出的工資是2K~3K。
更重要的是,有的連鎖品牌在一線城市的競爭已經飽和,而在低線城市還有大量空白市場。海底撈、麥肯等大牌最近幾年的下沉戰略就是最好的風向標。
同樣有些原來在三四線城市幾乎是空白的品類,也漸顯出藍海商機。除了房租人工等成本比一線城市低,對餐飲來說,三四線市場在環評、食藥、工商、食材等方面的要求沒有一線城市那么嚴。
2、餐飲剛需在不斷增長,商場仍是主戰場
尤其對于80、90后的消費主力軍來說,聚會的首選項也是下館子。商場當然還是人流的聚集地,也是餐飲的主戰場。這兩年,三四線城市的商業體逐漸增多,不少知名品牌隨著新商場一起進駐,比如星巴克、海底撈、呷哺呷哺、味千拉面……
3、“小鎮青年”生活節奏慢,快餐不受待見
在三四線城市,80、90后年輕人仍是主流消費人群。
相比網傳的“有錢有閑”的標簽,他們身上最大的特點其實是封閉、慢節奏、喝酒,這也是這類群體對餐飲的基本訴求,他們聚會吃飯主要還是喝酒吃菜,而主打快餐的品牌,很難引起他們的興趣。
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大多沒有中午在外就餐的習慣,他都是蹬著自行車回家吃飯了。三線城市的快餐比一線更難做。
雖然三四線最終都會步一線的后塵,但品類和業態有明顯區別,三線以下快餐的容量很小,輕餐和休閑餐會好一點。尤其是北方的一些四五線城市,幾乎沒有快餐需求,主要是不同市場不同消費目的決定的。
4、消費升級需求明顯,新茶飲商機較大
新茶飲風早已刮到了很多三四線小城。
商場里,迎面走來打扮時髦的姑娘小伙,手里捧著一杯茶飲的情況,在三四線城市已經變得十分普遍。幾乎每個飲品店前都有顧客排隊,少則五六人,多則十幾二十人。當然,排隊最多的還是有著更高知名度的品牌。
另外,在三四線小城里還出現了一些裝修精致、目標客群為年輕人的輕餐店,提供咖啡、甜點等,價格均在20~30元,幾乎夠得上北京小咖啡店的消費水平了。
種種跡象都折射出“小鎮青年”對“小資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消費升級需求的旺盛。他們能夠接受品牌帶來的溢價,愿意為品牌買單。
5、餐飲營銷整體偏低
短視頻平臺,在一線城市被很多品牌玩出了花,但在三四線,卻難覓痕跡。
在三四線城市,除了幾個經典的品牌,其他的連公眾號都沒有,依然只是在門口發發傳單。沒有抖音、沒有網紅、沒有星座,缺乏跟年輕人有效連接的營銷手段。
事實上,小鎮青年和一線都市白領接觸到的信息基本都是對等的。抖音、快手的用戶大部分也都在三四線。
對于餐飲商家來說,如果用抖音去攻占空閑時間較多、生活節奏較慢的人群,無疑會實現“精準+低成本”的雙贏局面。
但在三四線小城,大部分本地品牌都沒什么品牌意識。靠大眾點評找美食根本不靠譜,都沒人去寫評論,當地就不可能有網紅餐廳。
有餐飲老板提醒說,三四線的品牌營銷活動和一線城市差異很大,品牌營銷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盡量結合當地習慣。
6、強勢品牌下沉三四線有優勢
隨著互聯網交互信息的效率提高,高鐵等交通工具的發展,一線和三線城市人們之間的消費差異性已經不大了,需求都是一樣的。但在供給方面,二三線相對一線而言,品牌的供給質量還是差很多。
從這個角度來說,一線品牌下沉有很大的品牌優勢。如果品牌本身的勢能不夠,招商上得不到有利條件,就算進去了也在當地城市激不起波瀾。(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
上一篇:中國冰淇淋市場規模達1239億元
下一篇:進口植物“蛋”2019 年進入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