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7 14:28 瀏覽量:24980 來源:常州日報
每到餐點,大街小巷里穿藍衣或黃衣的外賣小哥穿梭不停;用手機在網絡平臺上點餐,已成為當下不少人的選擇。近日,記者陸續接到關于一家全國網絡點餐平臺的投訴,熱心市民反映,這家平臺的常州站上存在不少“隱身餐廳”,這些餐廳或是實際經營地址與發布信息不符,或是一個地址顯示了多家餐廳。這些只有外賣小哥才找得到的餐廳讓他們很擔心,食品衛生風險該如何防范?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在網絡點餐平臺上,每個商家都必須證照齊全、有明確的營業地址。市民林女士發現,在這家平臺上,雖然“商家”一欄里都有具體店址,但她去實地查找,經常是“查無此店”。她向記者提供了“Sour&Hot酸辣粉”和“梧州紙包雞”這兩家餐廳。記者看到,在網絡點餐平臺的店鋪介紹里,這兩家餐廳都位于寶龍城市廣場芭莎概念街區,且都上傳有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但證照名稱與餐廳名稱不符,地址相符、記者昨天到寶龍廣場按圖索驥,卻被意外告知,位于寶龍綜合體二樓的芭莎概念街區早在去年夏天就已關閉,兩家餐廳當然不在此地經營。記者詢問了多位外賣小哥,才大致了解到:兩家餐廳分別搬到了松濤苑和梧桐苑,其中“梧州紙包雞”連續多日的狀態為“本店已休息”。
明明已經搬離,卻仍在平臺使用原地址,且食品經營許可證等證照沒有變更后重新上傳,這是該平臺餐廳的“隱身”法之一。市民吳先生則反映了該平臺餐廳的第二種“隱身”法。
吳先生反映,在萊蒙都會商業街9-1011號這個不大的沿街店,至少有4家餐廳掛在該平臺。記者通過點餐軟件查詢,發現的確有“囍魚謠酸菜魚”“灣仔碼頭餃子館”“傲爺龍蝦飯”三家店的地址都顯示為“萊蒙都會商業街9-1011號”,三家店的營業資質一欄上傳的卻都是一家名為“鐘樓區南大街斯旦誠餐廳”的營業執照。記者昨天到現場并未找到這家“斯旦誠餐廳”,卻發現9-1010號有一家“未來餐廳”,面積數十平方米,沒有堂食只有廚房,墻上張貼著名為“張大姥爺餐廳”的營業執照。該餐廳里有2名女工,對記者的提問一律表示不知情,并稱店里有好幾個老板,但都不在,無法回答記者的問題。記者通過守候在其店門口的幾個外賣小哥了解到,這家“未來餐廳”門面雖不大,卻有餃子館、龍蝦飯等三四家店藏身其中,他們幫這些店送外賣已經很長時間了。
《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第八條規定: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的食品經營許可證進行審查,登記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的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及聯系方式等信息,保證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食品經營許可證載明的經營場所等許可信息真實。第十條規定: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和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在網上公示餐飲服務提供者的名稱、地址、量化分級信息,公示的信息應當真實。據此,法律界人士認為,該網絡點餐平臺作為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在其平臺上出現如此數量的“隱身餐廳”,顯然沒有盡到自身的審查義務,沒能保證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的許可證件真實可靠,這不僅違反了《管理辦法》,而且對其他守法經營的商戶來說是不公平的。另外,這些隱身餐廳到底有沒有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其衛生狀況究竟如何,都令人擔憂。
記者將調查情況向鐘樓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反映后,該局負責人高度重視。當天,南大街市場監管分局執法人員就到萊蒙都會商業街9-1011號進行了調查,發現該經營戶在該地址經營餐飲,證照齊全并且與地址相符。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號《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程序暫行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和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絡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的違法行為由其住所地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針對“該經營戶在平臺有其他3家電子商戶‘共用’營業執照”的舉報,市監部門表示,下一步會抄報這家平臺所在地的市場監管部門,由有管轄權的市場監管部門調查是否存在違法違規問題,并作出處理意見。
對寶龍廣場兩家餐廳的調查,目前仍在繼續。該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和其他地方的市場監管部門形成合力,共同整治網絡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