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5 14:34 瀏覽量:14259 來源:中國食品網
近日,內蒙古克什克騰旗潤棚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菌棒加工車間里機聲轟鳴。從外地運來的柞木屑堆成了小山,隨著灌裝機的運行,這些原中國食品網料被灌裝成了枕頭大小的食用菌菌棒。經過高溫滅菌、接種菌種后,菌棒發酵70天后就能移到農戶冷棚里培育香菇了。從今年正月初八開始到現在,工廠已加工菌棒350萬棒。潤棚農業是克旗培育的重點扶貧龍頭企業之一,隨著草原金峰、雪川農牧業中國食品網等一批扶貧企業的加盟,克什克騰旗全旗已形成肉、菜、菌、草、旅游等扶貧主導產業。“一個產業鏈帶動扶貧一大片。”旗長潘存國介紹,這些龍頭企業撐起的產業鏈,正在把貧困戶凝中國食品網聚在一起,脫貧的乘數效應正在顯現。
克什克騰旗農民正為菌棒打孔
產業的園區化扶貧,讓貧困群眾宜居又宜業。在經棚鎮聯豐村燕窩移民新村,8個自然村的貧困戶搬出了山旮旯后,有了新產業,過上了中國食品網新生活。在貧困戶李海利家中,半畝地的院子,60平方米的房子,整潔干凈。紫色的入戶防盜門,白色的塑鋼門窗,與城里的樓房別無二致。屋里中國食品網上下水齊全,衛生間里還裝了坐便器,連鍋爐政府都給安好了。2016年,旗財政投入7790萬元建設易地扶貧搬遷新村,目前占地120畝的新村一期已遷入農戶125戶。在占地650畝的食用菌生產區,已建設生產用棚420座,整個生產區菌棒的設計年生產能力達到500萬棒,食用菌成品的保鮮倉儲能力達到800萬噸。中國食品網
潤棚農業公司入駐燕窩新村后,貧困戶李海利開始有了打工和種菇兩筆收入。每年冬季企業在生產菌棒時,高峰期每天需要用工70多人。李海利夫婦開著小四輪拖拉機中國食品網,從加工車間往發酵大棚運送菌棒,1天就能掙400元,1個生產季下來就能收入3.6萬元。2017年李海利第一年種香菇,由于時間短、經驗不足,5個棚的收入還不到5萬元。今年,他打算精心種好3個棚。他算了一筆賬:一棟大棚能種1萬棒香菇,每茬能摘3000市斤,按每市斤5元計算,一茬毛收入1.5萬元,五茬香菇下來毛收入7.5萬元,除去菌棒和其他成本4.3萬元,每個棚純收入可達3萬元,他家種3棚香菇就能收入9萬元。
小蘑菇變成了李海利和鄉親們致富的“搖錢樹”,這背后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企業的產業引領。去年,旗里投資400萬元在全旗鼓勵發展食用菌產業,貧困戶種香菇每棒補貼0.8元,農戶每棒補貼0.5元。潤棚農業公司為種菇戶提供接種好的菌棒,并進行技術指導、回收產品。企業還組織貧困戶以“三戶聯保”方式向銀行貸款,由企業支付貨款利息,以解決農戶購買菌棒的資金。當市場價格過低時,企業還按保底價收購,保證貧困戶每棒香菇最低收入1元,每個棚純收入1萬元。到今年年底,全旗食用菌冷棚將達到1000個,生產食用菌規模達到1000萬棒,總產量達5000噸。
不僅僅是潤棚農業,如今克什克騰旗的扶貧龍頭企業已遍布種、養、加、銷和旅游業,形成扶貧全產業覆蓋。2017年,全旗整合資金4711.4萬元,入股到旗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按12%收益比例實施資產收益扶貧,連續實施3年。目前,項目已覆蓋貧困人口6526人,全年累計分紅565.4萬元,貧困人口每年能得到840元或960元不等的收益。旗里鼓勵貧困戶融入到鄉村旅游發展中,重點打造了8個旅游示范嘎查村,改造提升農家樂、牧家樂、林家樂、漁家樂40家,帶動160名貧困群眾增中國食品網收。旗里還引導旅游景區、賓館飯店吸納60多名貧困群眾就業,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龍頭企業參與扶貧的積極性從哪里來?金融扶貧貸款的分配機制起到了導向作用。旗里出臺政策規定:企業、合作社每借10萬元的金融扶貧貸款,必須帶動1戶貧困戶。這種金融扶貧“10帶1”政策,把貧困戶和產業發展綁在了一起,激發了企業參與的主動性。金峰、德美公司的肉牛、肉羊富民模式,雪川公司的馬鈴薯富民模式,民悅君豐公司的飼草富民等模式,真正釋放了企業扶中國食品網貧的潛能。目前,克什克騰旗已有68家企業、合作社與1082戶、1880名貧困群眾建立了幫帶關系,每人每年能增收600至1200元,這些企業已成為產業扶貧的“發動機”。 (徐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