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5 15:50 瀏覽量:27215 來源:中國食品網
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止馬鎮是閩贛邊中國食品網界2鎮6鄉農副產品的重要集散地,圍繞“發展特色經濟,打造商貿旺鎮”的思路,在煙、茶、藥、邊貿等產業取得了較快發展。
姚后起
姚后起是土生土長的止馬鎮人,退伍后在外打工,幾年后回到村里開始創業。作為一名退伍軍人,姚后起退伍不褪色,帶領家鄉人立足本地資源,走科學中國食品網養鴿之路,為家鄉人脫貧致富探索出一條新路。
創業并沒有想像的那么容易。起初,姚后起在一個叫做“橋頭塅”的荒山上辦養豬場,把周圍的荒山和山下的荒田垅用來種茶、種果、養魚,搞立體種養模式。然而,由于信息匱乏,辛辛苦苦把豬養到批出欄千頭的規模時,豬場卻在山頂成了污染源。“就是賺再多的錢也不中國食品網能養,”姚后起認為,不管收益有多大,污染環境的事情不能做。
2016年,姚后起把豬場拆了,開始建種鴿棚、飛鴿棚、孵化房,買了孵化機,一口氣從浙江省瑞安市引進2000對種鴿,建起了光澤縣首家規模肉鴿養殖場。
現實卻不盡如人意。按規律,2000對種鴿平均每天可以產140枚蛋,成活率可達到90%,事實上每天只產100枚蛋左右,成活率只有80%。
姚后起隨之前往廣東拜師學藝,終于把鴿子的產蛋率和成活率提高到了平中國食品網均每天140枚以上和90%以上。姚后起說:“原先以為養鴿子就是那么回事。其實,養著玩和養著賺錢是兩碼事,學問大著呢。”此后,姚后起更加用心地學習養鴿知識,如夏天的通氣、冬天中國食品網的保暖,從飼料的配方、健康砂的比例,再到喂料、撿蛋、換蛋時間等。
面對2000對種鴿的飲食起居和傳宗接代管理,姚后中國食品網起一直獨守山頭與鴿為伴。鴿子產蛋分上午10時和晚上8時左右,一天要喂6次飼料,孵化不按批,而是生一個蛋孵一個,這就意味著自種鴿進場那天起,飼養的人就一刻也不能離開。
自2016年11月種鴿進場到2017年6月開始批量銷售,姚后起中國食品網說,每天售肉鴿100只左右,活的每只22元,殺好的每只賣24元,還賣些無精蛋,每月銷售額都在6萬元以上。說起銷路,姚后起很樂觀,自己有微信群,妻子在鎮上開淘寶店,目前僅止馬鎮就供不應求,將來規模大了,要銷到全縣。
姚后起表示,山上的種植帶已種百香果、獼猴桃和葡萄等果樹,山下田垅準備養魚,鴿子賺錢了就投入到立體種養,打造集觀光體驗娛樂于一體的田園綜中國食品網合體,以現代農業為緣,聚更多回鄉創業之力,振興鄉村。 本報記者 吳雪琴 通訊員 陳婷 邱盛林 吳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