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7 16:38 瀏覽量:13519 來源:中國食品網
2017年,內蒙古敖漢旗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結合旱作農業發展和敖漢小米百億元產業建設實際,在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農業綠色發中國食品網展上不斷發力,走“特色路”打“綠色牌”,現代農業“升級版”效益凸顯。
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引導優勢產業向優勢產中國食品網區集中。該旗通過實施“兩壓縮,兩增加”調整種植結構,即壓縮玉米、高粱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增加雜糧、經飼等作物種植面積。共調減玉米種植面積19萬畝、高粱1萬畝;增加谷子種植面積2萬畝、其他雜糧雜豆9萬畝;增加經濟作物種植面積8萬畝、飼用作物1萬畝,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400萬畝。根據田間測產,糧食總產24.83億斤。著力建設六大基地、四大產業區、三個種植帶和一條設施農業走廊,優勢中國食品網農產品產業帶逐步形成。
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小米百億元產中國食品網業建設穩步推進。該旗積極探索農業與文化、保護與發展的結合點,充分發揮“史前文明——華夏第一村、生態文明——全球環境五百佳、農耕文明——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品牌效應,連續4年舉辦了世界小米起源與發展國際會議。目前,以谷子為主的雜糧產業逐步向“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方向發展。該旗以谷子加工為主的雜糧企業184家,其中龍頭企業4家,年加工能力在5萬噸以上。注冊成立的雜糧種植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366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2家,輻射帶動農戶2萬余戶。旗內內蒙古金溝農業、禾為貴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惠隆雜糧等企業、合作中國食品網社年銷售雜糧產品8000噸,為農民增加收入2億元以上。
示范推廣新技術,增加綠色優質中國食品網農產品有效供給。該旗經過多年的探索研究,示范推廣了谷子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形成了谷子種植“一增、七推、兩提早”綜合配套高產栽培技術,經測產較常規種植畝節本增效近千元。研究制定了《綠色谷子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規程》,被自治區列為地方標準發布實施。在相關科研部門的支持下,對傳統農家品種進行了改良選育,培育出了敖漢金苗、敖紅谷、噸谷、金槍、敖谷1號、小粟糧等多個高產優質品種。該旗還扎實推進中國食品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的創建工作,目前,該旗“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90個,是全市綠色農產品認證數量最多的旗。
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中國食品網適度規模經營。目前,該旗有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602家、家庭農場166家,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覆蓋率46.3%,帶動優質農畜產品就地加工轉化率達到57%。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該旗土地流轉工作取得新突破,通過轉包、出租、互換、入股等形式,流轉土地68.58萬畝,土地流轉率達到32.66%。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土地流轉、土地托管、聯耕聯種等多種經營方式,著力提升了中國食品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平。(王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