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0 10:55 瀏覽量:30096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揚長補短,走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要始終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本報訊(記者羅晨)“十三五”期間,綠色食品產業在引導貧困地區建設原料標準化基地、增強綠色農產品供給能力、推動農副產品加工業二產產業鏈提升等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有效帶動了貧困地區發展富民鄉村產業,促進了農民增收。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獸藥飼料監察所副所長張莉建議,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需要更大力度推進綠色食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調研中,張莉發現,由于剛脫貧地區基礎薄弱、優勢產業少、農民內生動力不足,而社會各界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關注度和期望值越來越高,增加綠色食品供給的任務越來越重,現有工作體系力量已遠遠滿足不了發展的需要。為此,張莉建議,從以下方面加快發展綠色食品產業: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對脫貧地區優質綠色農產品產業的領導,運用宏觀調控、行政推動、市場運行的方式,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增加對優質綠色農產品的政策創設和資金扶持,進一步加大對脫貧地區的費用減免力度;積極爭取多渠道的財力投入,支持脫貧地區建立綠色食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和銷售服務體系建設;鼓勵保險公司擴大農業政策保險覆蓋面,開發滿足產業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險產品,提升產業生產經營主體的抗風險能力。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進一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和比重;堅持增加供給與保護生態協調統一,促進貧困地區農民增收;加強科技研發推廣,提高綠色農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幫助農民解決就業問題。把脫貧地區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支持創建區域品牌,提高綠色農業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收。
強化科技技術支撐。提升科技服務,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深入推進產業聯盟建設,提高綠色產業附加值。加快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綠色食品產業鏈與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加大綠色食品產業區塊鏈使用技術力度;推動區塊鏈在農業農村領域的更大范圍應用,加速區塊鏈與農業產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維護農業生產經營單位數據記錄與存儲過程,提升日常管理與溯源管理效率,推動數字鄉村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抓手。
做好品牌創立宣傳。爭取財政支持和資金投入,加大對品牌支持力度,立足脫貧地區資源稟賦,加快建設一批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有機農產品基地,開發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綠色農產品;積極幫助脫貧地區開展好品牌宣傳、充分依托電視、廣播、報刊等傳統新聞媒介和抖音、微信公眾號、互聯網等新媒體自媒體以及農交會博覽會等各類展會,強化綠色食品產業輿論環境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