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5 12:00 瀏覽量:21968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食用菌是我國特色的農業產業,1990年以來,我國食用菌產業持續高速增長,2012年躍升為糧菜果油之后的第五大種植業,產量占全球75%以上。但是,由于菌種混亂、質量低下和品種的環境適應性差,大面積減產、絕收等問題頻發,菌種問題成為制約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首要瓶頸問題。
前不久,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張金霞牽頭完成的“食用菌種質資源鑒定評價技術與廣適性品種選育”項目榮獲201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該項目以種質資源高效利用持續創新為目標,重點突破食用菌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評價和高效育種兩大技術瓶頸,創建食用菌種質資源庫和數據庫,創新種質資源多層級精準鑒定評價和高效育種技術體系,選育廣適性新品種。目前,該項技術在全國19個省(市、區)推廣,近3年累計新增利潤129.45億元。
張金霞介紹,“食用菌種質資源鑒定評價技術與廣適性品種選育”項目采集了我國云貴高原、川藏高原、大小興安嶺等多個生態區域的野生食用菌種質資源,并通過系統鑒定評價,創建了世界最大的菌種實物和可利用信息同步的國家食用菌標準菌株庫(CCMSSC),包括7大類、418種、8000余株,解決了我國食用菌育種長期處于“無米之炊”的問題。
食用菌對環境變化敏感,鮮品耐儲運性差,急需適宜不同氣候條件的廣適性品種。為此,該項目組選育了適合不同生態條件生產的金針菇、香菇、平菇、毛木耳等廣適性新品種,實現了全國不同生態條件區域的品種配套以及市場的均衡供應。 (常理)
上一篇:可口可樂推茶飲 百事出酸梅湯 “兩樂”健康飲品為業績“保溫”
下一篇:五一不出行,就去八大處安化黑茶文化周品黑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