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8 11:00 瀏覽量:20326 來源:中國食品報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習近平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要在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上持續用力,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本報訊 (記者袁國鳳)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畜牧農業專家沈志強表示,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沈志強認為,過去長期被忽視的一種土地資源——鹽堿地的價值日益凸顯。鹽堿地是一種特殊土壤類型,因為土壤中鹽堿含量高,植物難以存活,過去因為缺少相應的技術,大量鹽堿地長期處于閑置狀態。當前中國擁有超過15億畝的鹽堿地存量,是世界第三大鹽堿地所在國。如何通過現代科技手段有效激活這一巨大的國家戰略土地儲備資源,將過去不可用的鹽堿地實現向可耕地資源的轉化和產業化運營,意義非常重大。同時,中國的鹽堿地分布和傳統的畜牧養殖區存在高度重合性,結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在復育后的鹽堿地上導入一二三產業,實現鹽堿地上的“新六產”,打造以“鹽堿地光電農牧一體化產業園”為落地形態的經濟模式,探索并開創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鹽堿地產業化發展之路,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和現實的重大意義。
因此,沈志強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建議由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科技部、財政部等出臺政策,設立專項資金和政策扶持,鼓勵支持鹽堿地行業龍頭企業開展鹽堿地改良方面技術創新,建立健全“政產學研金服用”為一體的技術創新平臺,對于相應的鹽堿地復育工程出臺補貼標準,鼓勵行業龍頭企業通過現代科技進行鹽堿地的復育開發,大幅增加國家的可耕地資源。可按照成方連片改造1萬畝以上的鹽堿地項目,國家每畝給予配套補貼資金2000元,從國家政策層面有效推動國內鹽堿地戰略資源的開發與應用。
二是建議國家出臺相關政策,配套專項資金,鼓勵企業到中西部地區的鹽堿地上建設“鹽堿地光電農牧一體化產業園”,同時在環保達標的前提下,適當放寬對于在中西部鹽堿地上養殖場建設用地的指標限制,通過發展“鹽堿地+光電+牛羊等畜牧業”方式實現三產融合,帶動小農戶發展。
通過在鹽堿地農牧產業園種植堿地牧草,引入和匹配洼地綿羊、澳洲奶綿羊、安格斯肉牛等優良種畜資源,有效激活中西部地區鹽堿地存量資源,同時也為市場輸出大量優質的鹽堿地高品質農產品。
三是建議加大政策扶植,鼓勵鹽堿地行業龍頭企業,利用鹽堿地天然無污染的優勢,開發綠色有機農牧產品,實現鹽堿地上特色優質農產品的品牌化發展,開辟增收新渠道。
建議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對于鹽堿地特色農產品的種植和品牌建設給予相應的政策和資金的扶持,可以按照園區種養加規模和潛在經濟效益,以及實際帶動的貧困人口數量,按照每畝補貼2000元—5000元的標準,鼓勵發展鹽堿地品牌化特色種植,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