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0 13:18 瀏覽量:12611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記者 袁國鳳
“做好食品安全合規工作,可以有效降低發生食品安全事件的風險,從而有力地保護企業的品牌聲譽,也就是保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近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總工程師李宇就“食品行業監管與合規”問題在線上做交流分享時說道。
李宇認為,食品企業特別是有著長遠業務目標的企業,非常積極地想做好食品安全合規工作,因為食品安全合規工作是保護企業核心競爭力非常有效的手段。
李宇介紹,一般企業的食品安全工作和安全合規工作都由專門的團隊負責,專業性強。食品安全問題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真正的食品安全風險,可能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二是法律定義的食品安全問題,如標簽瑕疵等。三是通過輿論在社會層面上變成公眾眼中的食品安全問題。
“事實上,這3個方面的食品安全問題,在企業中分別由3個不同的部門來負責。其中,食品安全合規團隊承擔的工作,對另外兩個方面的食品安全問題有很好的支持作用。”李宇說。
食品安全合規工作在企業中通常是怎樣進行的?李宇介紹,與食品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內容很多,最上層的是食品安全法,還有引申出來的各種行政法規,如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各職能部門的部門規章以及食品安全標準、食品質量標準等,這些都構成了食品安全合規工作的范疇。
食品企業的安全合規工作涵蓋了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環節。李宇介紹,我國食品企業管理水平不同,規模各異,食品安全合規意識和工作能力也各不相同。企業通常以產品合規為切入點逐步完善食品安全合規體系。
“從盡職盡責和風險管理角度看,食品安全監管和企業的合規在有些地方面臨同一挑戰。”李宇表示,食品安全管理本質上是風險管理,工作的目標是做到風險可控,但實際上做不到,或者追求的不是零風險。風險越高,風險控制的水平越高,成本越高,而且成本不是線性的,99的風險和99.5的風險之間的成本可能翻倍。他認為,食品安全相關的法規在制定中還需要進一步遵循風險管理的原則。
“法規應當嚴厲處罰故意違法行為,同時要明確盡職免責的情形。很多時候,企業嚴格按法律法規要求生產經營,但風險還是會發生。如果企業已經盡到職責了,在這種情況下怎么去處理和對待當事人,實際上是監管和企業共同面臨的一個難題。”李宇分析認為,一方面,企業如果僅違反了一些法條或者標準中和安全不太相關的一些規定,就和所有受到食品安全傷害事件一樣的賠償,會打擊企業合規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整個法律法規標準的規定,如果能夠對合規有科學合理的預期,可以很好地促進合規發展,也可以很好地監管食品安全事件。
公共輿論在食品安全和管理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李宇認為,目前在有些方面還是弊大于利,牽扯監管的精力、行業的精力在并不是真正的食品安全問題上,花費的資源太多,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上一篇:陽臺種菜變城市居民新寵 產業市場規模可達百億元,種子行業增速超300%
下一篇:食品不符合標示標準但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該如何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