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3 17:04 瀏覽量:18966 來源:中國食品網
酒莊號報道
當下,酒的品類越來越多,賽道越來越細分。在產業集中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中國酒業如何邁向“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近日,在第三屆金種子馥合香手釀開窖節暨馥香白酒科研成果發布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任興洲給出了答案。
酒業邁向“專精特新”發展之路該如何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已總體進入品質消費階段。改革開放之初,我國人均GDP只有155美元;至2019年,我國人均GDP突破了10000美元。可以看到全球所有實現了工業化的國家,當其達到人均GDP1000美元時,整個經濟消費快速升級,我國也歷史性地走到了品質消費這一階段。
隨著消費結構升級,酒類消費也從量的快速擴張發展到“量穩質升”的階段。在產量穩定的情況下,酒類銷售額和利潤在增長,由此可見整個酒業的內部結構正發生重要的變化。
“專精特新”指的是制造業,酒業也是制造業。它屬于輕工領域的發酵制品工業,也是滿足人們消費需求的消費品制造行業。業內既有市值很高的一些大型集團企業,也有眾多的中小企業,并且中小企業占大部分。
酒業的“專精特新”是什么?
“專”就是始終秉持專業精神,提高酒企專業化發展能力
作為發酵制品工業,酒業的專業性很強。由于品種、香型、調制、釀造的工藝、技術、自然地理條件和歷史傳承不同,不同酒企具有各自的專有“絕技”,一些產品在細分市場中具有專門優勢。堅持專業化發展方向,是酒企未來保持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值得關注的是,專業化還表現在不盲目擴張,專注于做“好酒”。
前十幾年,有相當多的企業熱衷于搞多元化,多元化也不是不好,叫多角化經營。但現在反而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酒企走得長遠,才能基業長青。
“精”就是堅持精細化發展
不斷提高產品品質,堅守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強化工藝技術的精湛性,不斷提升專有技術。同時,提升企業精細化管理水平,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精細化還表現在酒類行業標準和質量的精準化。2021年6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了《白酒工業術語》《飲料酒術語和分類》兩項國家標準,明確規定白酒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劑,將調香白酒從白酒分類中剔除,明確其屬于配制酒;并明確液態法和固液法白酒不得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無疑,“新國標”的出臺,進一步加強了對白酒行業的技術標準規范。
眾所周知,標準化水平的提升給酒業的精細化發展奠定了很高的標準基礎。除了每個酒企在提升精細化,整個行業的精細化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特”就是堅守特色化發展
中國酒業特別是白酒行業是具有特色發展特點的行業,產品、香型、度數、釀造工藝、特色產區、品牌、包裝、營銷都構成了不同企業、產品和品牌的特色。特別是順應消費趨勢的變化,不少企業努力進行產品特色創新。
當然,對什么是特色化發展要有正確的認識。有的認為在白酒上標注“特供”、“專供”、“特制”、“特需”等字樣就是特色化發展,這是一種誤區,曲解了什么是特色化發展。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白酒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21版)》中,要求對白酒標簽不得標注這些字樣,這些噱頭不是真正的特色化發展。
所以真正的特色化是什么?一定是在產品、工藝、技術、營銷上進行特色化發展。
“新”就是堅持創新發展
“專精特新”的靈魂就是創新,而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酒業是最具有歷史傳承特點的行業。
有些人說我就是傳承幾百年幾千年的老工藝法,怎么創新呢?創新就沒有傳承了。但這其實也是一個誤區,傳承和創新并不矛盾。
酒業是具有高技術含量和新工藝的行業。無論是產品創新、技術工藝創新、品牌創新,還是營銷模式創新,甚至還有品類的創新。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只有創新才能不斷延長酒企的生命力,提升競爭力,增強發展力,才能提升企業經濟和社會效益。
可以看到市場上酒的品類越來越多,因為它會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市場越來越細分,所以在這個細分領域的賽道上,誰能抓住這個賽道的制高點,誰就有競爭的先手棋。
當然,酒類的創新必須是名副其實的創新。例如,在《白酒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21版)》中,明確要求酒企應建立年份酒質量安全標準,其標簽應如實標注所用各種基酒真實年份和比例。這是對企業行為的規范,也是通過標準和制度,對貨真價實創新行為的真正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