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0 10:48 瀏覽量:12823 來源:中國食品網
2022年10月16日是第42個“世界糧食日”,這一周也是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主題為“保障糧食供給,端牢中國飯碗”。金秋十月正是秋糧收獲的季節,犍為縣再生稻也進入成熟期,眼下種糧農戶正抓住晴好天氣及時收割,稻田里一派火熱的收割景象。
10月13日,在舞雩鎮康樂村、熊馬村、雙橋村的稻田里,村民們正緊張有序地收割再生稻,小型打谷機成為秋收的得力助手,在金黃的稻田里,糧農們配合默契搶收稻谷,田野間稻浪滾滾,稻穗金黃,構成了一幅喜氣的豐收畫卷。
“今年我種了五畝半左右的水稻,頭季稻畝產達到1000斤左右,收成的干谷子大概6000斤。再生稻蓄留了3畝半,現在全部收割完還沒有曬干,畝產接近300斤,一年我收了兩季總產量在7000斤左右,覺得很滿足。雖然現在吃不愁穿不愁了,但還是要節約糧食。”看著天放晴,正在晾曬稻谷的舞雩鎮熊馬村7組村民蔣小平高興地說。
今年受高溫干旱天氣的影響,導致全縣水稻收割早,因此再生稻的成熟時間相對往年推遲了一周左右。從國慶假期開始,舞雩鎮種植戶趁著好天氣已經陸續開始收割,目前全鎮再生稻秋收已完成50%。“2022年以來,舞雩鎮依托犍為縣兔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引導農戶種植優質水稻2.9萬余畝,蓄留再生稻1萬余畝。從目前的收割情況來看,每畝再生稻預計能產200公斤。”舞雩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郭景鑫介紹。
據了解,今年犍為縣水稻種植面積達33.3萬畝,最高畝產可達1200斤。全縣蓄留再生稻已有40余年歷史,常年蓄留面積10萬畝,平均畝產量為200至300斤,截至目前,今年再生稻收割已完成60%左右,預計10月中下旬全部收割完畢。
為了保證水稻豐收和顆粒歸倉,犍為縣農業農村局積極采取措施。“一是在羅城、龍孔開展集中育秧120畝;二是招聘15個鄉村植保員開展水稻病蟲害預測預報;三是在羅城、壽保開展水稻品比試驗;四是扶持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機械收割、烘干服務,節約成本;五是及時兌現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水稻補貼1500萬元,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六是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3.67萬畝,實現水稻種植能排能灌,宜機作業。”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張超英說。
近年來,犍為縣糧食連年豐收,實現了谷物基本自給。下一步全縣將因地制宜推廣再生稻產業化、機械化、規模化種植,努力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確保糧食安全。(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