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9 09:24 瀏覽量:12103 來源:寬窄研究院
前不久,紅旗連鎖發布了2022年年報。據財報顯示,2022年實現含稅主營收入112億元,較上年同期穩步增長 7.09%;歸母凈利潤4.86億元,同比增長0.90%。自有業績數據的2009年以來,公司營收已經連續14年保持增長。
從數據上來看,紅旗連鎖一直保持著持續性增長。但事實上,紅旗連鎖超市也存在服務差、物價高、物品不新鮮等方面,市民及消費者反映出紅旗連鎖不少詬病。不僅如此,從其年報上也暴露出了庫存積壓嚴重、市場擴張艱難等問題。
生存邏輯:
密度為王,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據不完全統計,在已發布2022年度業績報告或預告的11家商超上市企業中,除了家家悅、紅旗連鎖、三江購物實現盈利外,超過7成的企業均為虧損。
分析虧損的原因,大多與疫情及內外部激烈競爭相關。這些共性原因之外,業績起伏也與商超上市企業的戰略布局相關。同樣,紅旗連鎖能保持十余年增長也與其差異化布局與定位分不開。
紅旗連鎖一直專注做“便利超市”業態,相比一般便利店、煙酒雜貨鋪,紅旗連鎖是有生鮮食品、商品SKU更多更全的“社區型標超”。相比一般超市,紅旗連鎖又從門店選址布局到商品選品到便民增值服務的提供上均做足了“便利”二字。
滿足消費者即時性消費需求,便利性需求,讓紅旗連鎖布局要道,擁有流量。對消費者日常生活需求的滿足——標超,則造就了紅旗連鎖的經營豐富度、輻射能力與顧客粘性。
截止2022年末,紅旗連鎖注冊會員人數已超500萬,年進店消費人次超4億。
便利性價值還在持續深挖。紅旗連鎖稱,圍繞“便利”二字,公司正在向“3個5”服務目標努力。所謂“3個5”,即紅旗連鎖要打造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5分鐘到店、5分鐘選購、5分鐘回家”。
紅旗連鎖另一大競爭力在于密集式開店的網絡布局形成了以成都為中心向周邊地區輻射的“密度為王”的規模優勢,進而產生網絡效應。目前來看,紅旗連鎖在“大成都”范圍及周邊市區已形成了網絡布局優勢。截至2022年末紅旗連鎖成都市區的營收占比達51.95%,超過一半。
基于線下門店所帶來的網絡效應,紅旗連鎖的線上業務也得以推展,這是紅旗連鎖未來的一大看點。目前,紅旗連鎖以“紅旗云”為中心,做了到家,直播等各方面線上業務。
飽受詬病:
價格高、服務差、過期產品仍在售
但主打便民的紅旗超市并未真正意義上讓消費者產生良好的粘性,除了急需品外,在其余物品的采購上,紅旗連鎖絕不是大眾消費者首選。不僅如此,紅旗連鎖長期以來飽受消費者詬病。眾多消費者表示,紅旗連鎖普遍存在商品價格高、員工服務態度差等問題,還有部分消費者表示一不小心就會買到過期產品。
經查閱,在政務服務管理、黑貓投訴、小紅書等平臺都發現了不少相關投訴。雖然有不少是2021年甚至更早的歷史記錄,但2022、2023年也有類似投訴,從某種程度而言,超市方并未對此類問題引起足夠重視。
(以上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以上均是針對銷售過期食品的投訴,試問,以“便民”為口號的紅旗連鎖超市,連食品安全都無法保障又何談“便民”“惠民”?
除此而外,在物價方面也出現消費者對紅旗連鎖的各種投訴與吐槽:
對于物價偏高這個問題有業內人士分析,紅旗連鎖的經營模式是通過密集的網絡布局向消費者提供便民服務,而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中會包含“便利”需要支付的溢價,這也導致一些有充足時間對商品進行“貨比三家”的消費者會產生“紅旗連鎖價格貴”的觀感。對于紅旗連鎖是否會考慮產品降價或平價,相關負責表示其施行“六統一”和“三個沒有”的運營模式,導致了紅旗連鎖超市的商品成本高于其他超市。
但隨著即時零售玩家前仆后繼地涌進賽道,不計盈利的補貼政策加劇了消費者的落差感。倘若紅旗連鎖無法展現自身商品的差異性與性價比,那在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便民服務可以在手機上完成,消費者到店的訴求變少,其整體營收將很難持續增長,相應毛利水平也很難維持在30%左右。
另外,據內部員工透露,相比同級商超,紅旗連鎖的待遇還算過得去。但員工會面臨盤點虧空、臨期、過期產品等的處理與賠付,尤其對于新員工而言,不僅壓力大,而且套路多。這或許也是過期產品還會上架售賣的原因之一。不得不說,紅旗連鎖在對員工的管理上還需優化與加強。而對于消費者的質疑與投訴也不能視若無睹,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隱憂待解:
庫存高企、門店減少,面臨擴張難題
紅旗連鎖發布的2022財報中,不僅展示了其穿越行業低谷的韌性,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發展憂患。
據財報顯示,紅旗連鎖存貨周轉天數近年來持續保持在高位,遠高于零售同行。其2022年的存貨周轉天數由2021年的81天上升到90.5天,幾乎是永輝超市50天的兩倍。
圖注:紅旗連鎖2015-2022存貨周轉天數變化曲線圖
存貨周轉天數過長,意味著企業擁有過多存貨難以銷售,庫存積壓嚴重,進而出現商品過期、降價促銷等情況,使得企業經營成本提高,經營風險增大。這或許是投訴滿天飛的根本原因。
不僅如此,據年報顯示,以“密度為王”為規模優勢的紅旗連鎖,2022年新開門店91家,舊店改造400家,共有門店3561家,同比去年,實際總量減少41家。雖然“關店止損”是提升營收的慣用伎倆,但對比紅旗連鎖此前的數據,更揭示了背后商業邏輯的瓶頸。
幾乎與行業趨勢背道而行,2022年中國便利店TOP100公示中,前十排名門店數來看,整體呈現擴張趨勢,其中美宜佳以3840個門店增長最多,羅森以1175個門店增長數第二,昆侖好客、天福、十足、7-11、芙蓉興盛等門店都是三位數增長。僅紅旗連鎖、易捷、全家FamilyMart 門店出現下滑。
(數據與排名源自網絡)
再從市場占有與分布來看,在最新數據中,紅旗超市雖以7.6%的全國市場占有率,超過了全家的6.9%與7-11的6.1%位居第三。但如果從區域角度來看,紅旗目前的身影仍僅僅止步于成都,年報數據,成都市區和郊縣的營收占比分別為51.94%和37.38%,占據紅旗整體營收的近九成。
由此看來,紅旗連鎖想要穩固或者上升自己的“排位”,無疑需要繼續擴張。但是參考紅旗近年擴張成果,走出成都困難重重。
首先,紅旗連鎖面臨的問題是市場飽和。最新財報中顯示,截至2022年末,紅旗連鎖成都市區及郊縣的營收占比高達89.32%。即使繼續開店,也會對每家門店的銷售額造成沖擊,單店效益遞減。因此,成都市內及郊縣快速擴店行不通。
其次,省內擴張也充滿挑戰。其多年來在川內二級城市的擴張速度一直低于成都,想要通過二級地市來擴大規模,難度非常大。
另外,省外擴張還需觀察。紅旗連鎖的省外擴張之路非常曲折,近兩年僅以品牌和技術輸出的方式在甘肅開店。目前,甘肅僅開設98家。
雖然紅旗連鎖在年報中表示,2023年公司將加速門店拓展步伐,如果不能解決以上問題,仍可能會是死局。
與此同時,紅旗連鎖還面臨著“創始人交班”的問題,紅旗連鎖創始人曹世如女士已經年過七旬。未來,不論是其兒子曹曾俊接班,還是第二大股東永輝超市接手,想要有所突破,都避免不了組織架構層面大調整帶來的陣痛。
總的來看,隨著消費升級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消費者對品質、服務和便利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給紅旗連鎖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同時,線上線下融合、數字化管理等新趨勢也將成為其重要的發展方向,但是也需注意行業競爭不斷加劇帶來的風險。
紅旗連鎖雖然在經營中存在一些問題,但多年來在做公益回報社會方面還是值得肯定的。近日為四川 教育部門捐贈260萬元,款項將主要用于資助家庭困難的優秀學子、關愛困難教師等,成立以來,紅旗連鎖為社會捐款捐物上億元,曹世如董事長個人向社會捐贈超3000萬元。
也希望紅旗連鎖會在多方面加強管理,成為零售連鎖業界中的優秀品牌,成為市民“好鄰居”。一個想成為優秀的企業,如果不在細節上服務上價格上做出自己的競爭優勢,未來的路上會遇到什么更大更麻煩的情況問題也很難預料。
(來源寬窄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