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6 16:05 瀏覽量:31051 來源:中國食品報
王繼發 蔣俊偉
目前,全國小麥主產區大規模機收基本結束,我國糧食生產連續豐產豐收。但糧食在收割、儲存、加工等環節的損耗現象一直存在,節糧減損相當于糧食增產,是糧食增產的“無形良田”。糧食收獲、儲藏、加工對于節糧減損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而倡導“新食尚”,樹立崇尚糧食節約的文明理念也至關重要。近年來,我國針對糧食浪費問題,采取了很多有力舉措,“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觀念在各地興起。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經過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奮斗,中國積攢了豐厚的糧食家底,增強了糧食安全底氣,餐飲浪費卻是中國糧倉的“碩鼠”。“舌尖浪費”不僅會造成經濟損失、資源浪費,還影響糧食安全,是關系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關系14億多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越是在糧食連年豐收的時候,越是要看到糧食消費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糧食生產受自然環境、外部環境等影響較大,必須重視糧食問題,下好“先手棋”,做到居安思危,從珍惜“一粒米”做起,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讓節約理念深入人心。
欲事立,須是心立。守護糧食安全底線,關鍵在遏制“舌尖浪費”、力戒“舌尖剩宴”。據統計,中國每年浪費的糧食約3500萬噸,該數字接近中國糧食總產量的6%。面對如此巨大的糧食浪費,我們首先要在思想上提高認識,認清其帶來的嚴重后果,在整治“舌尖浪費”上狠下功夫。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大擺宴席、點菜不“光盤”、外賣吃不完扔掉……這些都是陋習,是餐飲“消費”,卻也成了糧食“浪費”。對于這樣的問題,我們既要主動抵制,更要倡導“新食尚”,比如,半份菜、小份菜、按需就餐、適量點餐、剩菜打包等。樹立正確節約觀,引導消費者“吃多少點多少”,讓“厲行節儉、反對浪費”蔚然成風,讓舌尖上的“減”成為保障糧食安全的“增”。
“難問題”離不開“硬措施”。制止餐飲浪費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堅持不懈抓下去,推動建設節約型社會。讓“新食尚”成為新常態,關鍵在于領導干部率先示范,不遺余“粒”抓糧食浪費問題,既要做好宣傳引導,讓更多的人加入勤儉節約、珍惜糧食的隊伍,也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保障糧食安全人人有責,要注重言傳身教,培養節約習慣,著力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良好氛圍。
“小米粒”牽動“大民生”。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遏制“舌尖上的浪費”是關鍵一步,要強化“抓而不緊,抓而不實,抓而不暢,等于白抓”的觀念,讓“節約”入心入腦入行,珍惜勞動人民用汗水澆灌而來的每一粒糧食。
上一篇:今年前五月全國工業企業利潤延續恢復態勢 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表現較好
下一篇:推動三產融合 構建共發展同富裕的利益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