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4 10:23 瀏覽量:30363 來源:食品網
當前,茅臺正在陷入價格止跌的“正事兒”中,近日又扯上網絡直播出現假茅臺。知名直播帶貨主“三只羊”小楊哥被揭開發現銷售有假茅臺,消費者在三只羊平臺買的茅臺被第三方鑒定為假茅臺。三只羊聲明:第三方鑒定機構不具權威性!
這下,消費者、小楊哥,都不樂意了!媒體輿論界也炸開了,這事咋整?
事因:直播平臺發現假茅臺
6月20日,據媒體報道,有男子稱網紅“瘋狂小楊哥”直播間售出的茅臺酒,經第三方機構鑒定是假的。當事人稱,生肖茅臺的瓶蓋可以拔下來把酒換走。根據第三方鑒定機構的鑒定結果,32瓶茅臺酒中有13瓶已被拔過頭,還有7瓶使用了假瓶蓋和假噴碼。
三只羊聲明:任何第三方鑒定機構的鑒定結果不具有權威性和法效性
6月21日,三只羊網絡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感謝所有關心和支持三只羊的兄弟們,三只羊一直堅持以正品為保障,一切以官方鑒定結果為準。
聲明稱,公司一直在直播間為消費者推廣正品茅臺酒,所售商品從未發生過官方鑒定為假酒的案例。鑒定茅臺酒應按茅臺官方公布的打假維權電話到官方鑒定機構鑒別真偽,任何第三方鑒定機構的鑒定結果不具有權威性和法效性。如在直播間購買的茅臺酒出現經官方鑒定為假冒產品的情形,公司會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先行賠付消費者,并嚴格追究銷售商的法律責任。
圖源:三只羊網絡微博
據河南電視臺《都市報道》官方微博6月20日消息,湖北武漢的張先生(化名)稱,去年5月份他在瘋狂小楊哥直播間推薦下,在“玖到家酒類專營店”抖音店鋪購買了10瓶茅臺,經茅臺打假辦鑒定為真后,又購買了14瓶用作收藏。今年,張先生在短視頻平臺看到茅臺造假手法,讓他對自己搶購的茅臺酒產生懷疑,于是找到第三方平臺進行鑒定,結果24瓶茅臺中有14瓶為假,“玖到家酒類專營店”抖音店鋪也顯示“被退店”。
記者來到安徽合肥三只羊集團詢問,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和售賣該批茅臺的“玖到家酒類專營店”合作時,對商家資質和商品手續都進行了特定的審核。但因為貨不是從他們倉庫發出,所以無法保證商家會不會有“摻假”行為。同樣,張先生為了鑒定,在商家的同意下撕掉了標簽,打開了酒盒,所以也沒法證明酒有沒有被調包,如果商家賣了假酒,他們也會追究商家的責任。
三只羊網絡針對直播間售出茅臺酒的真偽爭議作出回應,強調只有茅臺官方鑒定機構的結論才具權威性。
第三方鑒定結果不予認可。此言一出,網友們炸開了鍋。
還有網友解讀:官方不負責檢測+不支持第三方=你拿我沒辦法。
如果按照三只羊的說法。司法鑒定也沒用,任何第三方。除了茅臺自己。
市場庫存:假茅臺有多少?
2023年8月重慶日報報道的這則“查處假茅臺”新聞被高度關注。
川渝警方緊密合作,成功破獲了一起特大制售假冒品牌高端白酒案,現場查獲各類假冒茅臺品牌白酒成品416瓶,涉案金額高達1.1億元。
經查,2020年以來,犯罪嫌疑人秦某勇、秦某偉兩兄弟為牟取暴利,聯合秦某、秦某洪等人在重慶及四川兩地設立制假窩點,非法生產假冒“15年”“30年”“50年”等系列茅臺年份酒,通過成都“某商貿有限公司”在川渝兩地大肆銷售。
很多網紅都是被合作商家所坑,商家提供給網紅的樣品是正品,并信誓旦旦保證所售均為正品,但給消費者發貨時卻真假混發,而帶貨的網紅往往被蒙在鼓里。“小楊哥”這次或許也是被商家坑了,但三只羊沒有逃避責任,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買家也表示接受和認可,這種態度還是值得肯定的。
經過大量的分析研判,在四川警方協作配合下,高新警方出動80余名警力,在川渝兩地對該案同步收網,抓獲犯罪嫌疑人31名,搗毀假酒窩點9個,其中制假窩點3個、包材存儲窩點4個、銷售窩點2個,現場查獲各類假冒茅臺品牌白酒成品416瓶。其中,“15年”“30年”“50年”假冒茅臺年份酒336瓶、市場價值300余萬元,“基酒”900余斤,包材上萬件、高精度打碼機一臺(價值50萬元)、普通打碼機一臺及各種制假設備,查扣房產、車輛、名表、金磚、現金等涉案資產600余萬元,涉案總金額1.1億元。值得一提的是,該案還被列為“昆侖2023”專項行動公安部部督案件。據介紹,在搜捕現場,警方發現該制售假酒犯罪團伙正在以高端原料制作假酒,以口味相近的“茅臺王子酒”“飛天茅臺”等正品酒為基酒,加入各項添加劑進行勾兌、灌裝。為了使制假工藝更加逼真,犯罪嫌疑人專門購進價值50萬元的高精度專業打碼機對瓶蓋進行打碼處理,茅臺年份酒包裝盒、酒瓶、合格證等均為收購的正品包材。以正品包裝作為掩飾,將假酒灌裝,讓人真假難辨。
可以說,由于茅臺的特殊屬性,市場上庫存的茅臺究竟有多少?誰也說不清。很多“來歷不明”的茅臺,即使有也不能說。
網絡直播監管任重道遠
在流量為王的價值追求下,一些平臺已然成為假貨集散地,貼標售貨、假冒偽劣的商品充斥其中。長期來看,這些平臺將透支消費者的信任度,導致用戶逐漸流失,最終得不償失。因此,要想長遠健康發展,平臺應嚴格過濾用戶內容,真正落實懲戒措施。
在商業化包裝之下,眾多主播走紅,并快速將流量變現。由于資本的逐利性,山寨當道、假貨橫行的情況屢屢發生。老百姓的多數只顧追求實惠, 不斷想盡辦法降低在花錢方面的成本,而忽略了自身權益的保護。
上海警方曾通報,有消費者從直播間購買所謂“專業平臺鑒定為真”產品,到手后卻發現是假貨。經調查,犯罪嫌疑人未經授權私自開模印制電商平臺專屬包裝箱、防偽扣等包材,利用消費者對某平臺“鑒真”服務的認可和信任,用假包裝、假防偽扣在直播間里為假冒商品披上“正品”外衣。警方共收繳假冒電商平臺品牌標識的包裝箱、防偽扣等170余萬件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2020年組織測試的千余件采樣商品中,線上商品不合格率為38.70%,明顯高于線下。
網絡帶貨直播不能成法外之地。平臺商家可以輕易地擁有多個賬號和變換直播間的能力,這種低成本高銷售的商業模式為商家帶來了巨大的利潤空間,但其代價卻是消費者信任的破裂。然而,大量的網絡平臺購物者爆發式增長。大家看看那個小區人氣最旺?一定是快遞收貨店,什么菜鳥驛站,一直是門庭若市,店員上萬的工資都沒有人干,直呼“太累,受不了”。
雖然網絡平臺假冒產品、問題產品多,盡管如此,消費者仍然愿意購買這些直播帶貨的假貨。原因在于追求便宜。即使商品存在問題,只要有好評返現金返卷等福利,他們仍然愿意進行購買。這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商家賺取高額利潤并隨時退貨,而消費者又一次陷入被騙的困境。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2023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數據報告》顯示,2023年直播電商交易規模達到49168億元,同比增長40.48%;直播電商用戶人均年消費額為8660元,同比增長17.03%。
今年1月,浙江省商務廳網站上的公布數據,2023年線上成交額2563.4億元,增長35.7%。
《質量強國建設綱要》要求規范發展直播電商,杭州、上海也發布相關合規指引,禁止簽訂“最低價協議”。廣東等地還發布相關行動方案,促進直播經濟發展。然而,退款問題、商品質量、網絡欺詐、發貨問題、網絡售假、虛假促銷、售后服務、霸王條款、退換貨難、貨不對板是2023年直播電商投訴的主要問題。
網絡銷售直播帶貨日新月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如何規范監管有序發展健康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綜合相關素材)
直播平臺假冒茅臺,問題在哪里,你怎么看?
上一篇:瓷酒融合的里程碑 郎酒陶瓷文化中心落地景德鎮
下一篇:茅臺“組合拳”止跌能否見效,五糧液、洋河、汾酒等名酒有危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