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5 10:55 瀏覽量:24431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近日,從華中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研究人員在牛奶中紅外光譜儀器的標準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據研究人員介紹,傅立葉變換中紅外光譜法(FT-MIRS)通過掃描牛奶樣品確定特定的化學鍵,形成由單個紅外光波數透射率/吸光度組成的光譜曲線,最終結合機器學習算法形成的函數與超參數組合來構建模型并預測奶牛生產性狀,從而快速、批量地對奶牛的產奶性狀、生理性狀、環境釋放性狀等進行檢測和遺傳分析與選育。
目前,FT-MIRS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和奶牛群體改良,但不同儀器對FT-MIRS測定靈敏度、激光強度和穩定性存在顯著差異。“僅一臺儀器測定獲得的光譜直接應用于其他儀器,通常會導致預測模型的準確性降低,無法直接整合并應用到表型指標預測及相關研究。因此,需要對FT-MIRS儀器之間進行光譜校正,從而進行模型校準和轉移使用。”研究人員介紹,現有研究主要側重于分段直接標準化(PDS)、追溯百分位標準化等校正方法,但均未考慮光譜的共線和冗余性質,應用方面的靈活性欠佳,準確性也需進一步優化。
該研究則提出了一種基于凝聚聚類(AC)的波段分段方式,在PDS之前根據樣本對不同儀器間每個波數的光譜響應進行靈活的窗口選擇。同時,還將優化后的ACPDS方法與單波點直接標準化及PDS的光譜重現性水平、運算時間、內存占用以及乳成分模型預測的重復性水平進行比較,并研究和優化FT-MIRS標準化的應用條件,提出了使用的流程和策略。
業內人士指出,該研究創建的ACPDS方法進一步提升了不同FT-MIRS儀器間的標準化水平,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為基于FT-MIRS預測模型的廣泛應用開辟了新途徑。
(楊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