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7 11:11 瀏覽量:12145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持續覺醒,低碳環保理念在眾多領域內獲得了更為廣泛的關注與應用。食品包裝設計,作為產品觸達消費者的首要界面,其設計構思、材料選擇、制造工藝等各個方面均對環境產生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從源頭上的原料創新,到構建碳中和的智慧生產體系,再到綠色包裝技術與物流解決方案的突破,以及資源的有效回收與再利用,各大品牌正不遺余力地將“減碳”理念融入食品生產的全鏈條之中。“盡管低碳環保理念在食品包裝設計中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但在實際推廣應用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業內人士說。
滿足多樣化需求+開發差異化應用場景
破解環保材料困境
低碳環保理念在食品包裝設計中的重要性體現在減少資源浪費上。傳統的食品包裝往往采用一次性塑料材料,使用后很難降解,容易造成環境污染。為了守護環境、縮減資源浪費,企業紛紛傾向于采用可降解、可回收等環保材料,這些材料在使用過程中對環境的沖擊較小,更符合其“減碳”目標。
可降解材料能在自然環境中分解,不會對土壤和水源等造成污染。去年5月,Notpla與英國食品批發公司Bidfood達成合作,開始向英國各地超過45000家餐飲服務商提供其海藻外賣食品盒。傳統外賣盒多為紙板制成,但為了實現外賣所需的防油和防水性能,常附有塑料內襯,這部分塑料往往會造成污染。Notpla把這種涂層換成了海藻中的天然提取物,實現了與塑料相同的防水耐熱性能,且能與紙板一同完全回收。“與聚丙烯內襯盒或PLA內襯盒相比,海藻外賣盒可平均減少70%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外,海藻材料在適宜的環境下,能夠以家庭堆肥的方式在幾周內自然分解,就像果皮一樣‘自行消失’,幾乎不會對環境造成負擔。”Notpla研發與制造總監Sebastien Bregeaud表示。
可回收材料通過回收再利用,有效降低了資源消耗和廢棄物產生。據悉,每年有數以億計的瓶蓋因無法與瓶身一同回收,成為塑料污染整治的難題。自2024年7月3日起,歐盟規定所有PET一次性塑料瓶(容量不超過3升)必須配備固定瓶蓋。在此背景下,金典在國內率先推出“一體蓋”新品。據利樂數據顯示,金典“一體蓋”相比普通夢幻蓋減少了7%的塑料用量,碳排放量降低了33%。且其采用的植物基瓶蓋可再生,能通過現有回收系統再利用,更便于整包回收。
雖然企業紛紛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探索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以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但目前市場上的食品包裝仍然主要采用聚乙烯、聚丙烯等傳統石化基塑料。聚乳酸(PLA)、聚羥基脂肪酸酯(PHA)等可降解材料已有多年研發歷史,但受制于性能局限和成本障礙,其在食品包裝中的應用仍然十分有限。以生鮮食品包裝為例,大多采用聚氯乙烯保鮮膜,在常溫下可持續使用數月至數年,但生物降解周期卻長達數百年;若改用PLA保鮮膜,雖可實現工業堆肥環境中3至6個月快速降解,但其力學強度、阻隔性等關鍵性能參數仍顯不足,且價格是前者的數倍之多,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尚存技術經濟壁壘。類似地,方便食品、休閑食品所使用的鍍鋁復合膜、高阻隔聚酰胺膜等高端包裝材料,其可降解型替代產品也面臨上述困境。
“應加快生物基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進程,通過生物技術、材料科學等手段,優化PLA、PHA等可降解材料的力學性能、阻隔性能、熱穩定性等關鍵指標,滿足食品包裝的多樣化需求。同時,要因地制宜開發生物基材料的差異化應用場景。”有關專家表示,在蔬菜、水果等易腐食品包裝中,可重點應用透氣性、親水性更佳的PLA薄膜,延長保質期;在熟食鹵味等油脂含量高的食品包裝中,則可發揮PHA的優異阻隔性,提升耐油性;在低溫儲運環境下,還可開發耐冷凍的PLA/PHA復合材料,拓寬低溫應用窗口。
全周期碳足跡評估+低碳包裝設計
完善節能減排路徑
低碳環保理念在食品包裝設計中的重要性還體現在節能減排上。企業可以將低碳環保理念引入到生產技術上來減少能源消耗、減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資源利用率。如采用先進的印刷技術,減少有機溶劑的使用;在生產過程中,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的化石能源;建立健全環境監測和管理體系,定期對生產車間、倉庫等場所進行環境檢測,確保污染物排放符合國家標準;與供應商、物流公司等合作伙伴共同推進綠色供應鏈管理等。這些舉措不僅有利于環境保護,還能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實現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的雙重提升。
國內全品類休閑零食品牌良品鋪子通過運用機器人投線、箱式輸送系統、落袋式分揀機、WCS倉庫控制系統等多項先進技術,逐漸實現“人—機—物”高效協同,大大提升了物流作業的靈活性、高效性及準確性。下一步,良品鋪子還將持續加碼智能化建設,通過一站式倉儲自動化解決方案,逐漸實物流全鏈條的低碳化,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物流體驗的同時助力品牌實現更扎實的物流減碳成果。
行業首推輕量瓶,330ml的玻璃瓶每支減重75克;減薄易拉罐,原料鋁材厚度由現行0.265mm調整為0.260mm……,在提升消費者品質感體驗的同時,青島啤酒減碳、降碳效果顯著。此外,青島啤酒積極發揮鏈主作用,通過采用低碳包裝材料、運用低碳運輸方式等,帶動玻璃瓶、易拉罐、紙箱等產業鏈上下游綠色轉型升級。
一批頭部企業不斷升級生產線,研發新技術,成為行業的“減碳”標桿。但食品包裝設計的碳排放除了來自材料和能源的直接消耗,還來自原料采購、生產加工、物流運輸、使用維護、廢棄處置等各個環節。然而,當前食品包裝設計大多圍繞結構、材料、印刷等局部要素展開,尚未充分考慮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資源環境影響。如果蔬、肉禽、水產品等生鮮食品包裝在保質期內的碳排放難以準確量化,冷鏈條件、貨架管理、用戶習慣等因素交織,動態變化的環境參數給碳足跡核算帶來諸多不確定性。
“食品包裝設計要真正實現低碳環保,必須構建科學完善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評估體系。這需要系統開展食品包裝碳足跡核算的基礎方法研究,建立涵蓋原料獲取、生產制造、運輸配送、使用維護、廢棄處置等環節的過程數據庫,優化評估模型,提高碳排放核算的精細度、完整度與針對性。”業內人士表示,要將碳足跡評估深度嵌入食品包裝設計流程,從概念設計階段起,設計師可以充分評估包裝方案的環境影響,優選碳足跡較小的材料、結構與工藝;在詳細設計階段,進行參數化碳排放模擬仿真,對關鍵工序、物流路徑等開展情景分析,量化環境外部性成本,并據此開展設計優化。
(本報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