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1 17:05 瀏覽量:14792 來源:中國食品網
近日,根據赤水市人民政府授權赤水市種植業發展服務中心進行申請,遵義強大博信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推薦,經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管理辦公室批準,成都海關技術中心組成專家組,對貴州省赤水市種植業發展服務中心申請的“赤水黃金筍”、“赤水紅托竹蓀”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進行了現場評審。此次評審由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生態原產地專家劉育禾擔任評審組長;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認可技術研究中心科技創新部主任范愛紅、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國際合作部主任助理劉茜、成都海關技術中心正高級工程師楊苗、成都海關技術中心高級農藝師王成華擔任評審員,赤水市鄉村振興服務中心主任羅仕才、赤水市種植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袁富春及各企業負責人參與了現場評審會。
評審專家組召開評審會議
生態原產地產品是指產品生產周期中,符合綠色環保、低碳節能、資源節約要求并具有原產地特征/特性的產品。本次評審專家組嚴格按照《生態原產地產品通用要求》、《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申請和評審管理程序》等要求,深入申報產品原產地,對其所在地的地質地貌、生態環境、空氣質量實施綜合評價,同時對“赤水黃金筍”、“赤水紅托竹蓀”的種植、原料來源、采摘、生產、加工、包裝、儲運、銷售、廢棄物處置、質量管理、科技創新、品牌建設、社會責任、溯源等環節進行了現場審核和綜合評審,申報產品符合標準要求,予以推薦。
本次申請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由赤水市種植業發展服務中心主導申報,申報產品分別為赤水黃金筍、赤水紅托竹蓀;赤水黃金筍生產和經營主要為赤水市興睿筍業有限公司、貴州紅赤水集團有限公司、赤水市筠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赤水市揚程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上4家企業均在赤水市注冊并從事經營;赤水紅托竹蓀生產和經營主要為赤水市冠萃林業有限責任公司、赤水萃竹生態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赤水市旺斛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以上3家企業均在赤水市注冊并從事經營。
評審組專家審核赤水黃金筍種植基地及其他環節
評審組專家審核赤水紅托竹蓀種植基地及其他環節
赤水市,位于貴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東南與貴州習水縣接壤,西北分別與四川省古藺、敘永、合江三縣交界,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冬暖春早,全年日照少,立體氣候和地區差異顯著;年平均氣溫在 18℃左右,非常適合竹子和竹蓀的生長;赤水人世代以竹為生,種植楠竹從乾隆三十四年至今已有250多年歷史,現楠竹林已有52.8萬畝,境內楠竹、雜竹竹林面積已達132.8萬畝,擁有豐富的竹資源,被譽為“中國竹都”、“竹子之鄉”,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同時生態環境良好、水質純凈、紅色的沙頁巖 pH 值的土壤以及高含量的負氧離子,使得赤水黃金筍和赤水紅托竹蓀原產地特征特性明顯。
赤水黃金筍產品圖片
赤水黃金筍產品,以高山原生態楠竹筍為原材料,其色澤金黃亮眼,春筍整體呈現圓錐形,微彎,長 15-60CM,寬 7-15CM,筍呈褐黃色,間有黑褐色斑塊,密被營毛,質地鮮嫩,口感細膩爽脆,具有低脂肪、低糖、多膳食纖維的特點,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纖維素、氨基酸等微量元素。無論是清炒時的清新爽口,還是煲湯后的濃郁醇厚,都能為菜肴增添獨特風味。
赤水紅托竹蓀產品圖片
赤水紅托竹蓀產品,是現有竹蓀品種中的香蓀,蛋皮呈紫紅色,清香無異味,采用林下仿野生種植,人工干預少,自然生長3至4個月,肉質厚實,含有豐富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等,具有滋補強壯、益氣補腦、寧神健體、提高機體免疫抗病能力、降血壓、降血脂和減肥的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竹蓀中含有能抑制腫瘤的成分;同時產品采用純電烘干,不含硫磺,無添加劑、防腐劑。
赤水市重視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赤水市種植業發展服務中心積極主導申報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鼓勵和支持縣域內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參與公共品牌建設,推進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創建,重視當地特色產品赤水黃金筍和赤水紅托竹蓀的品牌建設,打造省級食用菌科技菌科技試驗示范展示基地和筍用林培育示范基地,赤水楠竹筍現已獲得地理標志認證;重視種植新技術的引進、試驗和推廣,將福建良好的筍用林精細化管理技術引進赤水顯著提高了春筍產量約5倍;大力開展林業技術攻關和產品研發,提高竹資源利用水平和竹產品科技含量,已培育竹木類加工生產企業近300家,形成竹筍加工、全竹造紙、竹建材等6大系列300多個產品,力爭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竹代塑”產業發展體系,到“十五五”期末力爭實現竹產業總值150億元以上。
赤水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編制竹產業發展規劃,因地制宜將竹業作為首位產業、富民產業,積極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模式,通過引進企業和技術,發展紅托竹蓀種植、高產筍用林培育等林下經濟項目,提高林地附加值,推動竹資源的綜合利用和產業化經營,對所有產業、貧困村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技術服務全覆蓋,提高當地村民能力技能水平,增加工作機會,實現 “戶戶有致富產業、人人有增收門路”,帶動18萬竹農靠竹吃飯,實現人均增收5100元以上,助力赤水市鄉村振興。目前,赤水市每年可采挖各類竹筍15萬噸;紅托竹蓀計劃到2028年實現建設產能達200萬棒菌棒加工廠5個,林下種植紅托竹蓀3萬畝(種植量按2000棒/畝計),產量達12000噸,產值達10億元以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赤水市堅定不移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生態產品的價值轉換,把竹產業打造成富民強市支柱產業和鄉村振興賦能產業,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文明發展道路;大力發展赤水黃金竹筍、赤水紅托竹蓀特色產業,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生產出深受廣大消費者信賴的高質量產品,將赤水黃金筍、赤水紅托竹蓀打造成為赤水市的一張名片。
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供稿
上一篇:焦偉俠指出當下的競爭是體系化的競爭系統性的競爭 川酒宣傳五大建議
下一篇:羊肚菌高效栽培技術交流暨新品種發布會在四川通江縣舉行